青岛日报聚焦|打造现代金融产业,青岛求解“创新策”

青岛日报2021年2月4日3版

兴华基金展业6个月,成立了两只公募基金产品;青岛银行全资子公司青银理财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金家岭金融区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139家,备案私募基金390只,管理基金规模71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8%、44%、67%……

打造现代金融产业,青岛求解“创新策”

无论是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孜孜以求于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现代金融产业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标配”,正在逐浪前行的青岛金融业如何向现代金融产业进阶,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月3日举行的现代金融产业观摩活动暨产业发展座谈会,试图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份“金融之问”,梳理青岛向现代金融产业“通关”的路径。

观摩及座谈会虽然只有一上午时间,每个项目也只能“走马观花”,但所有参与者都“收获满满”。国际院士港及兴华基金管理公司项目、青银理财、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等近一年多新落户或崛起的现代金融产业项目,让观摩者们直观感受到了现代金融产业的活力与潜力;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从政府相关部门到“一行两局”,围绕青岛如何抓住机遇,打造现代金融产业各抒己见,开诚布公地交流、高含金量地“建言献策”,让座谈会结束比预定时间推迟了半个多小时,但很多人还感觉意犹未尽。

副市长张军参加相关活动。

青银理财的空间设计现代感浓厚。 傅学军 摄

新业态带来新活力

近两年,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创投风投等新兴金融业态愈来愈被视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传统金融的最大区别在于可以快速地汇聚资金流,提升资本市场区域影响力,支持科创型企业成长。

此次观摩的三个项目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2020年,山东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兴华基金落户国际院士港,青岛也由此成为继北京、天津之后,北方第三座拥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城市。它的落户,对于完善省、市金融门类,拓展财富管理层级,吸引凝聚人才,提升青岛金融地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正式展业6个月以来,兴华基金已经建立起约30人的专业团队,成立了两只公募基金产品,发展速度在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中属于相对较快的。”兴华基金总经理韩光华介绍。

兴华基金成立的两只公募基金分别为兴华永兴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和兴华瑞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两只产品目前均已结束封闭期进入到开放运作阶段,可以进行日常申购、赎回、转换及定投操作。

其中兴华永兴成立于2020年12月16日,募资额为1200万元,截至2021年2月2日,兴华永兴A累计净值为1.0280元;兴华瑞丰成立于2020年12月30日,是一只偏债混合的固收+产品,募资额为2个亿,截至2021年2月2日,兴华瑞丰A累计净值为1.0014元。

因为兴华的到来,短短几个月,几个亿的基金募资从四面八方汇聚于青岛,并从青岛起始,投资于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

走进位于秦岭路19号的青银理财,观摩者的感受更为深刻。与传统银行不同,这是名副其实的资产管理机构,交易室里悬挂在半空中的显示屏一块接一块,不断闪烁着最新的交易行情,现代感、休闲感十足的空间设计更体现出年轻而有活力的特质。

自2018年以来,各家银行设立独立法人理财公司成为金融业大资管时代下的重要新变局,2020年11月19日,青岛银行全资子公司青银理财正式营业,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首家,全国第六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

青银理财的成立为青岛银行资产业务扩张插上腾飞的“翅膀”,有利于青岛银行从更广的区域范围内获取资金,服务于本地经济。目前,青银理财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

金家岭金融区将进一步聚集创投风投头部机构。 

“未来,青银理财将构建强大的渠道营销优势,全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能力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青银理财总裁王茜介绍。

与青银理财咫尺之遥的就是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

2019年5月,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正式揭牌,成为青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重要载体。目前,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所在的金家岭金融区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139家,备案私募基金390只,管理基金规模71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8%、44%、67%。

更为重要的是,金家岭金融区着重发挥创投风投和政府引导基金的“双轮驱动”效能,引导各类资本采取科技保险、投贷联动、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上市和独角兽企业发展,创投风投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2020年,崂山区新增2家科创板IPO过会公司(青岛冠中生态公司、青岛海泰新光科技公司),海尔智家公司成功实现香港主板再次上市。

“下一步,金家岭将进一步聚集创投风投的头部机构,加快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核心区建设,同时力促创投风投支持实体经济,成为青岛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金家岭金融区管委副主任王振表示。

打造现代金融产业的底气

座谈会上,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王锦玉公布的几组数字从一个侧面验证了青岛打造现代金融产业的底气。

青岛金融业增速位居国民经济十大行业之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支柱产业。2020年青岛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61.8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市GDP增速3.9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6.9%和11.3%。金融业全年实现国内税收178.1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上年同期6.4个百分点,8家金融机构进入地方纳税50强。

青岛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还体现在逐渐增强的资金吸附能力。2020年青岛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0507.1亿元和210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5.7%,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新增存、贷款双双超过2500亿元。保险业,保费收入实现511亿元,同比增长4.9%,保费规模和增速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均列第2位。

现代金融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回归本源,即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青岛金融业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2020年,青岛银行业保险业积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贷款增量分别达到上年的5.8倍和2.4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6个百分点。

服务实体经济更加务实有效成为青岛打造世界创投风投中心的一大亮点。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青岛辖区股权创投类私募基金共有在投项目985个,投资金额666.13亿元,涉及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半导体、制药等众多领域。

银行业不再“一业独大”,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是现代金融的要素之一。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主体,多种新兴金融业态并举的金融组织体系。意才基金、兴华公募基金、港信期货、青银理财获准设立,七大类金融牌照齐备。地方金融组织发展平稳,全市小额贷款公司43家,融资担保公司3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34家。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80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35家。

寻求“通关”路径

打造现代金融产业已成为共识,“通关”的路径在哪里?

金融的变革与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思路。王锦玉表示,要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包括提升金融产业规模和服务能级。吸引国内大中型金融机构设立区域中心和功能性总部。丰富新兴金融业态,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设立融资服务平台、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机构;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围绕服务创新型企业,从企业融资、上市、并购、资产证券化等环节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金融机构和金融业自身发展在城市进位赶超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现代金融产业发展,青岛人行将以支持法人金融机构为抓手,以提升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目标,持续增加我市金融业竞争力。此外,还将运用好宏观审慎评估、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我市法人机构用好央行资金,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支持法人机构通过发行永续债、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金融债券补充资本,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我们还将支持法人机构优先参与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重大金融改革创新落地实施。用好央行评级、存保核查、稳健性评估等法人机构管理工具,促进法人机构稳健经营,筑牢风险防控堤坝。着力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鼓励金融机构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嵌入业务全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该负责人表示。

青岛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将增加有效供给,鼓励银行分支机构向总行努力争取新增信贷规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争取总公司资产管理资金在青运用规模,各分支机构借助集团多元金融平台,为企业提供投资银行、金融租赁、投贷联动、资管业务等一揽子服务。

青岛证监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将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建立精准、动态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支持航运、贸易领域等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握好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功能定位,更好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着力巩固升级“改制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良好动态梯次格局。

向现代金融产业迈进,让金融业发展与城市地位相匹配,青岛正在疾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 军)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