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这些家庭带给我们温暖与感动……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4日讯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文明建设事关每个人的幸福指数。

2月4日,青岛市第二届文明家庭云发布仪式举行,张婷、王基樑等100户家庭获评“青岛市文明家庭”称号。

因疫情防控需要,本届颁奖典礼采取云发布形式进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每个家庭的事迹中收获温暖与感动。

家庭文明建设重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近年来,青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推动家庭文明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崇德向善、事迹感人、影响广泛的家庭典型,为全社会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发挥了鲜明的导向示范作用。2020年,青岛有2户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24户家庭获评省级文明家庭,100户家庭新评选为市级文明家庭青岛2户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每个文明家庭都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这座城市,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注入文明的力量。

大爱铸就文明家庭的“文明密码”

虽然每个家庭各不相同,但文明家庭却有着相同的“文明密码”——对社会、对国家的大爱。

在平度市南村镇福顺社区前双丘村,有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抗战老兵——董成森,他倾尽毕生热血爱国拥军,将红色家风代代相传,培育了一家四代15位军人。

16岁时,董成森参加八路军,攻打日军据点,几度经历生死命悬一线。1960年,国家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为了支持祖国大发展,董成森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和当时的干部身份,毅然选择带着妻儿回家务农。回村不久,董成森被推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积极鼓励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壮大集体经济,让前双丘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有国才有家,你们作为董家的后代,必须首选去当兵。”保家卫国,是董成森定下的家规。于是,大儿子董希祥、二儿子董希云、孙子董玉琦、外孙杨磊、曾外孙宋杰相继入伍……2015年,89岁的董成森和25岁的曾外孙宋杰共同出现在国庆大阅兵的现场,让董家四代跨越66年的阅军梦得以实现。

“当兵,保家卫国、建设祖国,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光荣。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我的孙子、重孙子,也一样要建设国家、报效国家。” 云发布仪式现场,董成森通过网络连线这样说道。

“妈妈,武汉发生了疫情,我今年过年回不了家了,你们放心,我会好好保护自己。”2020年春节前夕,莱西市姜山镇丛家寄马埠村陈娜、丁显松夫妇接到一通匆匆挂断的电话,电话那头,正是他们的儿子丁心皓。

2020年春节,三年没回家的丁心皓原本打算回家看望父母,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身为驻武汉部队医务工作者的他毅然请命前往医院集中治疗点工作,担负起防疫物资管理、营区消毒等任务。陈娜夫妇为了不让儿子分心,二十多天没有给儿子打一个电话,把对儿子的牵挂全部转化为战“疫”的力量。

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担当,“担心是肯定的,但他是一名军人,国家有难,他责无旁贷必须冲上前去,我们为他感到骄傲。”对于儿子的选择,陈娜这样说。

孝老爱亲塑造文明家庭的精神符号

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好家风凝聚着一个家庭的精神符号,孝老爱亲则是家庭文明的重要基石。

时光,如果可以丈量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宽度和高度?在市南区云南路街道广州路社区,张婷、王基樑家庭孝老爱亲的故事早已成为邻里之间的一段佳话。30年如一日,张婷不仅要照顾患病的公婆,还要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为公婆送终以后,看护小叔子更是占据了张婷生活的大部分时间。30年来,张婷没有一句埋怨,和丈夫一起支撑着这个家,让家里的氛围一直温馨且和睦。

古稀老人照顾植物人儿媳,市北区兴隆路街道兴隆路社区管凤娥被誉“青岛好婆婆”。面对突发脑溢血的儿媳,她花光积蓄不惜欠下外债也要坚持治疗,8年多的时间,她不但把儿媳从鬼门关拽了回来,还用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和付出,让儿媳从植物人状态恢复到能下地走路并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妈妈真好”,是儿媳尹爱莲对婆婆爱的告白。

投身志愿服务让文明新风传下去

近些年来,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许多家庭里,热心公益,投身志愿服务,成为了生活日常。

仪式现场,古稀之年的臧义好、原林春老两口身着秧歌服装,格外显眼。家住胶州市铺集镇铺上四村的臧义好、原林春夫妻俩是铺上社区邻里艺术团团长和副团长,在胶州市,像他们一样的邻里艺术团,一共有67个。

臧义好写得一手好剧本,原林春扭得一身好秧歌,在邻里艺术团成立之前,他们就经常到镇上的敬老院等场所演出。2003年原林春被诊断为直肠癌,2010年臧义好被诊断为食道癌,好在夫妻二人携手相伴,给予彼此家庭的温暖。抗癌成功后,夫妻俩继续致力于志愿服务。艺术团没有音响和灯光,夫妻俩就自掏腰包,拿出30多万退休金购买演出道具,聘请专业老师指导。2018年,夫妻俩报名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者,带头参加公益演出100多场,在乡间的舞台上,将党的好政策用老百姓喜欢的方式深植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带动了新农村的文化新气象。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的好日子也是奋斗出来的。只要我们能跳得动,就会一直掉下去,把传统秧歌文化跳出时代新风采。” 原林春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