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我省国字号战略平台叠加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贡献山东力量。向海沿黄,山东有条件、有责任率先探索有效路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对此,代表委员展开了热议。
国际领先的海洋经济示范区怎样造
以海洋科技创新赋能海洋新兴产业
本报记者 齐静 张依盟
海洋兴则山东兴,海洋强则山东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国际领先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在透明海洋、蓝色生命等领域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逐梦蔚蓝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如何发力突破?科技创新又如何赋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对海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产业三个方面,开展海洋科学研究首先要有平台,报告提出建设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三个国家级研究机构或试验场,就是在为海洋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而聚焦透明海洋、蓝色生命等领域,是因为它们在经略海洋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魏志强委员举例说,中科院院士吴立新正在推进的“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通过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对深海能“看得清”“道得明”“报得准”,为我们从近海走向深海提供了前提基础。
2019年5月,魏志强领衔申报“海洋大数据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并评审通过。目前,他主要集中于海洋大数据研发及工程化应用方面工作,这也是“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一环。“拥有海洋大数据可以更好认识海洋,掌控大数据才能更好经略海洋。我们将继续深耕海洋大数据智能分析领域,着力解决好海洋数据‘碎片化’问题。”魏志强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建设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这让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庞重光委员深感振奋。2021年是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投用的第一年。筹建两年多,该中心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形成了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核心科学家团队、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协同攻关的“1+X+N”模式,在健康海洋与生态安全、海洋农业与生物安全等方面,产出一批标志性重大原创成果。
“通过梳理13家共建单位的300多项可供转化落地的科研成果,我们推动了新型生物催化剂、健康绿色养殖等多项成果与企业转化对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富超说。
在审议讨论时,代表委员们提及颇多的是建设海洋强省,就要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的紧密融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智慧海洋等产业,开工建设10个现代海洋产业重大支撑性项目。
“目前,全省海洋产业产值已占到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0%,占到全国海洋总产值的近20%。但是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来看,山东海洋生物行业面临很多困难。如海洋新产品、新用途的开发不够,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科技研发、功效验证以及市场推广,像海洋药物、海洋新材料等高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更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资金和长时间的研发创新。”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山东省海洋产业协会会长张国防代表说。
去年年底,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获批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海藻糖类生物制品)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主要围绕海藻酸盐、岩藻多糖等活性物质在高值化开发应用领域关键卡脖子技术方面开展攻关研究。“目前,我们在藻酸盐组织工程材料制备技术、高纯岩藻多糖制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在生物医用材料、功能食品、化妆品、生物刺激素等领域开发了上百种新产品,实现了科技创新赋能海洋产业。”张国防说。
以打造“两廊”为抓手
奏响高质量发展“黄河大合唱”
本报记者 王建 赵丰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是“先手棋”,高质量发展是“必答题”。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赋予山东重大历史机遇”,提出以更大力度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打造黄河下游生态廊道、科创大走廊。
淄博高青黄河刘春家险工段,黄河在此拐弯后一路向东注入大海。2018年,高青在此建设了黄河安澜湾景区,景区内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近年来,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擘画推动,高青县也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沿黄生态长廊。高青县委书记王金栋代表说,“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青将实施黄河淤背区及堤岸廊道建设,打造百里生态黄河生态长廊,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设计阶段,未来47公里长的黄河高青段都会和安澜湾一样。”
大江大河治理保护是新挑战,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和高青一样,沿黄很多地方都在探索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对此,中国铁建华中区域总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挺军委员建议,打造黄河下游生态廊道需要串点成线,加快构建黄河沿岸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机制,建立多方协同工作格局,严肃查处各类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全力保护黄河山东段生态环境。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各地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作为黄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山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提出将按照打造黄河流域科教创新生力军的思路,建设黄河下游科创大走廊,为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贡献山东力量。
济南市科技局局长吕建涛委员的建议与此有关。为全面打造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他建议,支持驻济高校、科研院所与沿黄省市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黄河流域高校创新发展联盟、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加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郑洛新、西安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接合作,共建科技园区、新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平台。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合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携手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带。
渤海科创城是黄河下游科创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代表说,近年来,滨州坚定不移实施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建设,魏桥国科研究院5个研究中心、10个联合实验室和7家科技公司、17个科技项目全面启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基本建成投用。在科创驱动下,滨州产业结构加快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积极推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二期工程、魏桥国科研究院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加快渤海科技大学筹办、滨州学院更名山东航空学院等步伐,全力把渤海科创城打造成为省级创新发展聚集地、区域经济增长极。”
“打造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和科创大走廊,将对山东发挥龙头作用起到强大支撑作用。”山东大学教授、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余东华认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要软硬兼施,除了项目、平台、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还要考虑软件建设,“建议在抓好省内沿黄地区协同机制建设的同时,牵头构建黄河流域9省区的协同机制,共同奏响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
责任编辑: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