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回家过年,就永远别回了”| 强势父母的背后,是你看不见的恐惧

临近春节,各地纷纷号召“就地过年”。

奈何有的父母却接受不了,你敢原地过年,他就敢当场断绝父子关系。

我的朋友小旭,最近就很无奈。

上周接到领导通知:所有员工不得离沪,如果执意要走,需要打申请报备。

小旭嫌麻烦,也担心路上有感染风险,就告诉父母,不回去过年了。

没想到妈妈当场生气了:养了你几十年,就等春节热闹一下,你倒是好,一点困难都不能克服。这次不回来,以后永远也不要回了!

爸爸还在旁边助势:反正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要是春节期间有点啥事,你不要后悔!

小旭听了这样的威胁,脑子一片空白,身体半天动弹不得。

往年,春节回家往往是激动人心的。

可今年情况特殊:一边是现实困境,一面是父命难违。不少人都心情复杂。

01.

他们看起来有多强势,心里就有多恐惧

为何有些父母这样固执呢?

其实,他们真不是故意伤人。只是他们内心太恐惧了。

a. “共生”的父母,希望儿女永远守在自己身边

有个奥斯卡动画短片叫《包宝宝》,里面的妈妈是个家庭主妇,没有朋友,和丈夫交流也很少,非常孤独。

后来,她终于有了孩子:一只可爱的包子。

欣喜若狂的她,把包子视若珍宝,寸步不离。

可随着包子慢慢长大,他有了社交,也学会独自外出踢球、玩耍。

妈妈开始发慌了,她想方设法给包子做好吃的,希望他乖乖留在自己身边。

奈何包子一天天长大,亲子关系注定要走向分离。

一天,儿子带回来一个女朋友。那一刻,妈妈觉得儿子不再属于自己。

威逼利诱无效之后,她彻底崩溃,把包子一口吞了下去。

这个状态,就是与孩子建立了共生关系。

从孩子出生,她就把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一旦孩子离开她,她就会有切肤之痛。

那种无意识恐慌,导致她行为、情绪双重失控。

b. 害怕没面子

有一个说法,越是爱面子的父母,越喜欢掌控孩子。

他们希望别人看得起自己。

电视剧《都挺好》里,老婆去世后,苏大强就盘踞在儿子家里,而且衣食住行都得按照他的需求来。

在苏州无聊了,还要美国的儿子把他接过去,不为别的,就是要在老同事面前有面子。

我一个朋友说,有段时间他失业了,父亲生怕别人指指点点,命令他每天依旧按上下班的点早出晚归。

而春节,正是父母互相攀比的好时机。

如果看着朋友们的儿女都回来了,而自己的孩子却没回来,就会生气,觉得自己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

02.

拒绝父母,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最难拒绝的,通常是两种人:一个是父母,另一个是孩子。

因为他们都是至亲,又都是“弱势群体”。

尤其有些父母,平时体弱多病靠药物强撑着,最大的愿望就是春节团圆。

像我的父亲,已经83岁高龄,还一身病痛。

半个月前因为止痛药吃完了,身体彻夜疼痛,看着被病魔折磨的他,我恨不得飞奔回去照顾。

我记得爸爸当时还问我:你什么时候回来啊?那一刻我心如刀割。

那如果父母身体健康,我们就可以从容拒绝了吗?不一定。

过去一直没有力量表达自己的我们,往往会害怕“童年阴影”重新上演。

比如,小时侯“你是被我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

而现在“我这么多年白养你了,再不回来,就别认我做父母了”。

无论是无心之说,还是无助地控诉,都可能勾起你内在那份“被抛弃感”。

当然,更害怕的是,父母万一真因为这事有个三长两短,那自己就成“千古罪人”了。

知乎上,有个男孩说:“我从小就顺从惯了,小时候听话就有糖吃,不听话就吃巴掌。我哪敢挑战他们呀,成本太大了,所以他们让我回去我就回,感染就再说”。

而对于我来说,拒绝那个生命已经十分孱弱的父亲,同样也是非常艰难的事。

谁也不知道,这次的分离,会不会就是永别。

03.

结伴过年,也可以很温馨

自从“就地过年”的号召发起,网友们就在头脑风暴:这年到底咋过?

“结伴过年”是最受青睐的方式之一。

而很多父母,他们之所以说出胁迫儿女的话,命令儿女必须回去,也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抛弃。

假若他们能以另一种形式,体验到温暖和热闹,孤独也会减半,恐惧也会在暖暖的人情味中冲散。

我一个邻居阿姨,儿女都在国外。

夫妻俩从前逢年过节都是在旅行中度过,今年不能远行,老两口就约了老年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去饭店吃年夜饭。

这样的父母,往往都有良好的社交关系,兴趣爱好广泛,心理弹性也很强。

他们不需要把全部的幸福寄托在儿女身上,自己内在丰盈,到哪里都能把日子过得很漂亮。

很多孩子不回家会感到内疚,觉得离开自己的父母很孤独。

其实大可以对父母多点信心,离开孩子,他们也一样可以自己过好年。甚至,更好。

04.

精神反哺,父母也可以活出自我

了解了父母的恐惧之后,我们就可以试着不再回应那个恐惧。

取而代之的,是源源不断地关心。

当父母感受到自己不会被抛弃,他们或许就不会孩子似的不依不饶了。

慢慢回到成人状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这个过程,不是单纯地给钱就能做到,而是需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精神反哺。

a. 用肉麻的情话,填满父母内心的空洞

爱有五种语言:语言表达,为对方服务,花时间陪伴,身体接触,以及物质给予。

就算无法陪他们过年,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年纪越大的父母,越容易退行成孩子的心理,他们就像我们儿时那样渴望陪伴,渴望被重视。

如果儿女能在语言上充分传递爱和思念,他们的心就会被安抚,被填满。

b. 做父母的榜样,让他们安心

我妈妈说,养儿女最大的希望,不在于能得到多少,而是亲眼看着他们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所谓亲子连心,儿时我们需要父母做榜样,好让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对生活有希望。

今天,我们也需要给父母做榜样。

无论你单身,还是已婚,这个春节,都要把自己安排得妥妥的,过出烟火气。

就在写文章的当下,开头讲过的小旭打电话来告诉我,昨天她给妈妈发消息说:等春节后路上客流少了,我回去看你们。

不仅如此,她还给爱看戏的妈妈定了当地戏院的票,给喜欢拍照的爸爸买了个相机。

是啊,亲子间的爱恨情仇,其实都藏着各自的期待,本质都是在讨爱。

或许,看清彼此的期待,稍微调整一点点,关系就能有转机。(作者|舟舟  来源|壹心理)

你今年回家过年吗?如果不回去,你的父母是什么态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李慧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