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水族馆目前有两万余件海洋生物标本,馆藏数量居全国同类科普场馆之首。馆中长年展示着2000余件珍稀海洋生物标本,其中超过半数的标本皆出自标本制作部主任苏新刚之手。
一双满是伤口的斑驳巧手,坚持近40年。他把每一次修复都当作是和生命在对话。重塑动物最美的瞬间,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也是他毕生追求。近日,观海新闻记者探访青岛水族馆标本制作部,见证了这位海洋世界的“魔法师”“复活”海洋生物的技艺。
最长可保存五六十年
“这个骨头缝里的脂肪一定要剥脱干净,不能留一丁点儿。”观海新闻记者在位于崂山枯桃的青岛水族馆标本部,看到主任苏新刚正在反复叮嘱身旁处理白鲸骨骼的徒弟。“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剥脱脂肪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比如说这只白鲸的骨骼,我们要用酒精和药物反复处理两到三遍才算完成。如果脂肪剥脱不到位,标本没过几年就坏了。”苏新刚向记者介绍说,制作动物标本是一件极为精细、繁琐的工作。
标本制作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剥皮。苏新刚边演示边说道,剥离动物皮张看似简单,其实下刀十分难,而且鱼类与兽类的剥皮有着巨大的差异。一般来说,鱼类比兽类的剥皮难度更大,兽类的皮张身上有一层薄膜,皮下组织分层明显,剥脱起来更容易。而鱼类没有,肉和皮张是长在一起的,需要拿着小刀小心翼翼地剥皮,一点点地剥脱至真皮组织,太薄不利于保存,太厚又不利于后续的整形。剥皮过后,要对动物的皮张进行鞣制,保持皮张的柔软。紧接着,用酒精和药物对动物的皮张做脱脂处理,脱脂到位有利于动物标本的保存,一具处理得当的动物标本最长可保存50至60 年,相当于把它们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加以延续。
历经近20道制作工序
“标本需要修饰和美化,但要有科学依据。我们一般不会夸张,基本按照1:1的比例制作假体,确保真实还原动物的体态。”苏新刚告诉记者,假体制作完成后,将动物皮张与制好的假体进行粘合,一件动物标本就初具雏形了,在干燥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整形,然后认真仔细地修补和着色,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经过近20道制作工序,一只动物便获得“新生”。
标本制作师的工作又脏又累,不仅考验耐力,还得是懂各门知识的“杂家”,在技艺上考验悟性。记者看到,墙壁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工具。标本制作需要摄子、手术刀、钳子、锤子、改锥、铁丝、根雕、锯子、化学试剂等五花八门的工具。“很多人觉得标本制作和动物解剖一样有点血腥,但我从没这样认为过。当一个个死去的动物经过自己的双手改造后,又活灵活现地‘站立’起来,那种感觉很奇妙。”苏新刚表示。
“庞然大物”成镇馆之宝
苏新刚自从1981年接替父亲,成为青岛水族馆的一名标本制作师,从业近40年来,参与制作了许多具有纪念意义的珍稀海洋生物标本,其中包括青岛水族馆的海洋生物馆镇馆之宝——国内最早展示的抹香鲸标本。这头雄性抹香鲸体长13.95米,重达22吨,1978年4月8日在唐岛湾搁浅。苏新刚等人将这头抹香鲸的尸体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骨骼标本展出,另一部分把空心木头填充进鲸鱼皮内,重现抹香鲸原貌。这件“庞然大物”标本于上世纪80年代一经展出,便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苏新刚自豪地表示,由于处理得当、制作精良,这件抹香鲸标本已展示了近40年,如今仍陈列在馆中的醒目位置。
国内首件企鹅标本也出自苏新刚之手。1985年,南极科考队从南极带回了企鹅尸体,当时制作企鹅标本在国内尚属首次。苏新刚在制作过程中发现,还原企鹅的原貌成为一大难题。在反复试验中,苏新刚把羽毛用水粘合,再用镊子把每根羽毛杵到原本的位置,这样做出来的企鹅标本羽毛顺滑,颜色均匀。如今,苏新刚已经娴熟地掌握了企鹅标本制作技艺,国内很多企鹅标本制作仍在沿用他的方法。
精雕细琢40年不改初心
观海新闻记者了解到,青岛水族馆超过半数的海洋生物标本都是苏新刚制作的,但是他的手并不“美”。由于长期使用各种药品,苏新刚的双手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薄茧和伤口。“干我们这行,受伤是家常便饭。”苏新刚表示,动物标本制作师是一个冷门职业,早年跟苏新刚一起当学徒,现在仍干这行的寥寥无几。就连他的徒弟,能坚持下来的也很少。目前,苏新刚的团队共有6人,是全国专业博物馆标本制作团队中最成熟、也是人数最多的团队。“我们团队制作的黑斑条尾魟和海豹母子两部作品,获得了2018年第四届‘中国动物标本大赛’的一等奖。”苏新刚说。
从小生长在海边的苏新刚,对海洋生物有着痴迷的热爱,这也是支撑他四十年如一日从事标本制作的重要原因。“我刚开始学的时候,需要跑到别的博物馆去学习,一些关键技艺,师傅都不外传,只能自己偷偷看,然后回去慢慢领悟钻研。”苏新刚告诉记者。为了更加真实地还原动物原貌,他自学了解剖学,经常跑到大自然中观察、拍摄、记录。通过多年的观察,使自己的思绪能够完全融入到动物的形态之中。
“每一次修复都是和生命在对话,每一件标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待动物要有敬畏之心,你尊重它,它才能在你的手中获得重生。”苏新刚感慨道,标本制作学会容易、做好了难,他会用心把动物的角度、形态甚至是眼角的开口都努力还原。重塑动物最美的瞬间,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也是毕生追求。(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张译心 实习生 刘宇欣 摄影 徐常青)
记者手记
心怀敬畏,精益求精
标本制作师,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份神秘而枯燥的职业,经年累月的重复和高强度制作,让这一行很难长久“留住人”。但总有人不忘初心,怀着对动物的热爱,坚持了一年又一年,直到从年轻步入退休年纪。每一次有“送上门来”的逝去的动物,像苏新刚一样心怀敬畏的标本制作师,都会珍惜这次“初见”,精益求精地把它们修复成栩栩如生的标本。有些动物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它们在标本制作师的手中被赋予“新生”,也丰富了市民和游客对海洋动物的直观认识。(译心)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