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迷恋莫兰迪色了!这本新书告诉我们老祖宗的色彩时尚有多惊艳

还记得两年前因为一部电视剧《延禧攻略》而刷屏的源于意大利的莫兰迪色吗?纠正一下,这部剧集中的色彩出处其实是中国的传统色!2月6日下午,在青岛方所书店,一场中国传统色的美学普及讲座,艳惊四座。《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一书的作者郭浩,回到家乡,带来这本四个月前出版的新书,以及古人一度被忽略的大雅的传统色彩时尚和对影视剧集中色彩混乱的吐槽。

人们寻常所见的粉红、土黄、米白、浅蓝,在书中变作“桃夭”“秋香”“凝脂”“天缥”;立春时节所对应的“海天霞”“沧浪”“缃叶”“青骊”…,光是称谓就让人浮想联翩……今天现场聆听讲座的每个人都禁不住对照随书附赠的二十四节气色卡,寻找自己衣物配饰中的传统色。

超出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团和作者本人的预期,这本关于色彩的“偏门”书目前已售出超过20万册,豆瓣评分高达9.0。作者郭浩在讲座前接受记者采访,透露当初首印8000册的数量已经让他心里打鼓,压根儿没想到,会受到如此青睐。“目前的整理工作,看来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原来我们老祖宗的颜色,既美丽又高级,我觉得这也正是《中国传统色》这本书存在的意义。”据说,他已经在为下一本关于中国传统色的新书做准备,它应该会更加通俗,

故纸堆中翻出384种颜色

本书的作者郭浩,并非研究色彩的专业人士,他做过广告、影视,后主攻文创,而《中国传统色》的写作,最早源于2018年他为故宫所做的一个婚庆主题的文创项目,那一次,故宫文物丰富的色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是那一年,电视剧《延禧攻略》热播,剧中服装道具的色彩惊艳,其中饱和度不高的灰系颜色——莫兰迪色甚嚣尘上,受到观众追捧。而郭浩和故宫的工作人员都意识到,剧中加入了高级灰的雅色调,并非源于20世纪意大利艺术家莫兰迪,而是我们的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国文物中的传统色。

“我们中国古代的颜色,并不是明艳度很高的大红大绿,实际上都非常的雅致。古代颜色的丰富程度超乎想象,它们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以及生活日用之物的细致入微的体察。此前只是缺乏整理,没有相对系统地很好地呈现方式。”为此,郭浩开启了新的事业,他与另一位作者李延明查阅了400多种文献典籍,翻看了近半吨重的故宫图册,从中翻找出384种颜色,这些颜色按照二十四节气编目归纳到书中,每个节气有三种个物候,而每个点又有起承转合的四种颜色,加起来便构成了这本书重点呈现的384种中国传统色。

古人的色彩时尚无不源于日常

故纸堆里的色彩发现有如大海捞针。郭浩讲述“海天霞”这种颜色的历史出处,是从一本明代宦官刘若愚所作的《酌中志》中找到的,那本书只有影印本,且厚度相当于《史记》的四分之一。查找的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查阅的结果却让郭浩兴奋不已。据《酌中志》记载,明代有一种“海天霞”的颜色,是有一年宫廷里特别创染的一种新颜色。那年春天宫女们都穿上了这个颜色的里衣,而外面一定要罩上一层天青竹绿色的罗衣,这种配搭,外面像是海水,里面则似海霞,这样的穿搭便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色彩时尚了。

古代的时尚潮流常在于一种新意。郭浩再举一例,这次是发端于南唐后主李煜时期的一种新颜色,名为“天水碧”。据说是宫女染了一种蓝,晾在院中晚上忘了收,结果被露水打湿,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早上再看,出现了一种特别的蓝绿色,这种天上之水偶然染出的碧,叫作“天水碧”。据说此后,此种新色持续流行了数代。

天光,水色,还有草木、器物、食物……古之色彩,大都与日常关联。在郭浩看来,中国古代的传统色,涉及天文、地理,甚至人生哲学,源于古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思考,诗情画意、喻意悠远。而这些都与曾经的慢生活方式相关联。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与自然的距离渐行渐远,自然容易失去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美的感知。所以,对于传统色的认知,从某种程度上会释放现代人的焦虑,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之美。

兵马俑身上有20多种张扬的色彩

影视剧集中滥用色彩的问题,令郭浩无法容忍。今天他也忍不住再次向记者吐槽。《大秦赋》中秦国的军队一色的铠甲装备与历史事实不符,曾经详细查阅相关资料并请教专家的郭浩告诉记者,作为秦代军队的写实之作,兵马俑身上实际上拥有20多种颜色,且不是普通的颜色,而是囊括了粉紫、粉绿、天蓝和枣红,看得出,这个颇为张扬的色彩体系,反映的是秦军的勇猛个性与气势。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颜色,实际的情况是,当时的秦军大多数为民兵,他们家中的衣物颜色各异,这是来自民间的色彩。

同时不能忍的,还有对其他各国的单一色彩设定。郭浩说,他不仅在朋友圈客气地骂了几次,还找到了剧组,提出质疑,而得到的答复是,剧组从文物中取色来获取灵感,并没有局限于朝代。郭浩认为,电视剧这样拍实在荒唐。

其实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色系,且非常的鲜明。这方面的内容,可能会出现在郭浩即将于3月份出版的另一本关于中国传统色的书中。

郭浩特别提到莫兰迪色以及马卡龙色等可能西方人自己都知之甚少的小众色系。他认为,这两类色彩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盛行,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自己的色彩话语体系,它恰恰说明我们中国在当代的色彩贫脊。

寻找色彩与城市的关系

这次回到家乡青岛,一些相关部门的老朋友也来向郭浩请教,是否可以为正在进行改造更新的老城给予一些色彩上的意见。这让郭浩看到了中国传统色的另外一个维度的广阔前景。他提到前段时间去重庆,那里有一个区叫缙云区,“缙”本身在古代就是一种颜色,是与霞光相关联的一种浅红色。“传统色再去细化和深挖,一定会与城市相关。我很高兴看到,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门都开始关注这本书,甚至开始向中信出版社采购这本书,他们已经意识到,传统色的挖掘和应用对于城市的建设、城市色彩的塑造都是有借鉴意义的。”

在商业上,中国传统色也有更多潜在的合作契机。不久前,荣耀首款手机V40的发布,使用了“天水碧”、“海天霞”、“朱颜酡”等传统色,“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美,加入文化消费中,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自信与认同,而这增强了中国传统色的当代意义与价值,使之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