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把面发,即墨区龙泉街道手艺人巧手蒸出“致富路”

“二十八,把面发。 ”过年蒸馒头是习俗,馒头花馍也是腊月里走俏的年货。近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位于龙泉街道汪河水北村徐丰玉的家里,门口整整齐齐地摆着一排保温箱,过道两侧满满当当地摆着摊晾架子,牛奶、鸡蛋、南瓜汁、面粉等原材料也一一摆放在面板上,里屋晾晒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刚做好的白面馒头和枣馍,饱满且白净,整个屋子伴着淡淡的奶香和麦香,甚是诱人。客厅里,徐丰玉和妻子已经全副武装地开始花馍制作,一个和面,一个制作,分工明确的两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馒头花馍 腊月里正走俏

“今天要做的是八小件花馍礼盒,包含富贵花、锦鲤、石榴、葫芦等样式,一共三盒,是咱山东滕州一位顾客预订的。 ”徐丰玉的妻子薛增玉介绍。面团在经历了揉、压、擀、称以后,妻子便开始手工活儿了,刻、捏、剪、压、印、粘等工序结束,两只活灵活现的锦鲤就瞬间完成了。

“我俩是2016年回村做馒头花馍的,以前在青岛做,考虑近两年村庄发展越来越好,而且离家还近,就毫不犹豫地回来创业了!”徐师傅正跟记者介绍着,电话铃声响起了,东北的一个老客户催着80箱馒头赶紧发货,刚放下电话没两分钟,又一个即墨的客户打电话要预订,期间还不断有村民上门购买。 “快过年了,订馒头花馍的又多起来了! ”徐丰玉笑着说。

学习创新 农家生意红火

为何徐丰玉夫妻的馒头如此走俏?这得益于两夫妻不放弃学习和创新的精神。据两人介绍,2005年因为对馒头制作的爱好,两夫妻便做起了馒头生意,为了保证馒头的品质,徐丰玉特地找了几个师傅学习制作手艺,买卖一直也不错,但随着市场上花馍销售的兴起,回到家乡后,两人又学习花馍手艺,同时在制作中不断研究创新,跟着老师学、跟着视频学、自己摸索研究,两人终于让原本就五元一斤的馒头价格变成了现在100-1000元不等的花馍价格,因为造型美观、口感香甜,回头客越来越多,两夫妻的馒头坊日渐红火起来。

目前,徐氏馒头和花馍已经远销陕西、甘肃、北京等全国各地,年收入近15万余元。 “近两年,我们村和隔壁几个村都打造成了美丽乡村,而且还有华侨城这么大的企业入驻,加上村不远还有3A景区莲花山庄、莲花山运动公园和各种采摘园二十几家,游客明显多了不少,农家宴、民宿慢慢发展起来了,我们的生意跟着愈发红火起来了! ”徐丰玉兴奋地介绍。

传承非遗 乡村手艺人增收

生态就是生产力。据了解,近年来,龙泉街道携手央企华侨城集团沿莲花山、莲茵河高标准打造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沿河陆续打造了台子、张家庄、汪河水南、汪河水北等1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串点成线,真正打造美丽乡村群落。

随着片区生态不断改善提升,2020年,示范区内,花橙农场一期花海项目、莲花优鲜馆、嘉禾CSA农场、莲花山运动公园、乡村振兴展示和服务中心、骑士中心等项目陆续完工开放,并成功举办莲花山电音节、山东省第六届沿海骑行大奖赛及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与华侨城北方集团共同主办的手艺东方邀请展等高规格的大型活动,年度接待各类游客近30万人次,大大提升了片区的人气和影响力。

“为了支持我们这样的乡村本土手艺人的发展,街道特地在乡村振兴展示和服务中心和一些大型活动中帮我们开设展位进行展示和销售,还邀请媒体帮我们做宣传,今年我们的馒头坊都上电视好几次了! ”妻子薛增玉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徐丰玉夫妻的影响下,家中的小女儿徐子淇对馒头花馍的制作也非常感兴趣,每当父母忙活的时候都陪着一起动手,还在学校积极宣传制作工艺和作品。 “看着闺女学校孩子们对花馍手艺的喜欢,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发一些亲子手工课程或者旅游项目,既可以传承非遗的手工艺,还可以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真挺好的!”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徐丰玉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李倩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李潇元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