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在一个偏远的乡村支教。虽然学校不收学费,但依然有个别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上不起学。新学期开学报名,我发现一个叫明明的男生没有来。明明聪明懂事,学习成绩也好,要是因为家庭原因断送了孩子的前程,那真是太可惜了。
一连几天,我都在搜寻明明的影子。元宵节这天,我下了决心,不管结局怎么样,都要去明明家看一看。那天刚下过一场大雪,路很滑,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山路上,不小心摔了好几跤,好不容易才到了明明家。
明明见了我很是意外,又迫切地向我表达了意愿:“老师,我想念书。”在一旁的明明母亲显得很难过,她说:“我不是不想让他读,我们家太穷了,负担不起。”明明母亲告诉我,明明爷爷奶奶全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在外打工,只有靠她种田为生。她想让明明回家帮忙照看两岁的小弟弟,这样她就有时间多做点活了。
我耐心地开导她:“明明是个爱读书的孩子,现在正是读书的黄金时期,不读书以后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遗憾。挣钱的机会以后有的是,等明明大学毕业工作了,那可挣的就是几倍、几十倍的钱,为孩子着想,得读书才有出路。”一番话说得明明母亲连连点头称是,答应第二天就让明明去上学。考虑到明明家实在困难,我掏出一百块钱塞到明明母亲手里,她对我千恩万谢。
明明这时插话:“妈妈,今天是元宵节,要吃汤圆的,咱家不是还有点糯米粉吗?我来做汤圆。”
明明母亲从柜子里翻出一小袋子糯米粉,倒出来仅有小半碗。明明认真地揉起面团来,小孩子能做什么汤圆,何况就这么一点点米粉,就让他捏着玩吧,我也没在意,便和明明母亲拉起家常来。
没过多久,明明招呼我进厨房,桌子上,一个装了汤圆的碗摆在我面前,热气腾腾的。我很惊讶,碗里就一个汤圆,像桌球那么大。“老师,你吃吧。”我咬一口,里面的肉香弥漫开来,好大一个肉汤圆。吃完,明明小声地问我:“好吃吗?老师。我明天过生日,这是妈妈用来包饺子的馅做的。”我瞥了一眼桌子旁边,一盘包好的饺子,多半都破了皮,原来这汤圆里的馅,全是明明一点一点从里面掏出来的,我一时间感动极了。
后来,明明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收入不错,把一家人接到了城里。今年元宵节,他打来电话,说:“老师,这么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那个元宵节你接我上学时的情景。”我认真地告诉他,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有人专门为我煮了一个汤圆。(一个汤圆的感动|读者在线阅读,李旻图)
实习编辑:张琳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