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种着5亩桂花和耐冬,忙忙活活一整年,行情好的时候,一年能挣10万块钱;行情不好时,一年只能挣一万两万,家庭收入不是特别稳定。从今年起,我把村里闲置十年的六间屋子统一租给村委做民宿,每间屋子一年的租金是3000元,这样前四年我每年可以保证有1.8万元的房租收入。根据签订的合同,从第五年开始、每两年一个周期,房租将在上个租价的基础上再上涨20%。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是一份十分稳定的收入。”69岁的鳌角石村村民李云水对记者说。
鳌角石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提起过去,老辈的鳌角石人总会念叨起一句话:“我们这曾是‘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就这一分田,还是‘锅一块、瓢一块、块块露着石头盖’。”但是,自从1961年成立第一届党支部起,在历任村委班子领导下,极具开放拼搏精神的鳌角石每一步都踩准了时代发展的节拍,先后创下“即墨第一个吃上白面馒头的村、第一个通电的村、第一个通自来水的村”、培育出一个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等傲人的发展实绩。
步入新时代,鳌角石人又奔上新征程。在村庄已有的千余亩茶园、苗木种植及省内销量最大的多肉种植基地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引入计划总投资12亿元的梅花谷项目,同时整修村庄道路,利用闲置民居做民宿,走上了一条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的新路子。
“村里共610户、1800余人,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60万元,人均收入2.3万元,发展新的文旅项目后,今年村集体收入将翻番,达12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将提高到2.5万元至2.7万元。”鳌角石村党总支书记李建欣说。
越过水丰坡绿的大任河,穿过一道道绿油油的茶园,记者在鳌角石村北面山坡上,远远地看到了正在紧张施工的梅花谷项目。李建欣告诉记者,梅花谷以天柱山为依托,梅花为主题,设计了花海、梅品三十六景、青岛八景等景观,并配套餐饮、民宿、购物、综合游乐设备等基础设施。目前已完成投资4亿元,主要栽植60多个品种的梅花,以及樱花、杜鹃、耐冬、牡丹等多个品种的花木。同时,对部分矿坑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再造,在制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生态效益。
“通过山林和土地流转,项目预计每年可为周边5个村庄增收约3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500个。”李建欣介绍,投资企业还将在当地建立研学培训基地,向村民提供梅花、茶花、桂花、耐冬等苗木的栽培管理技术,拓展村民增收新渠道。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当别的村庄都在“看天吃饭”时,鳌角石人开始兴建水利;当看到经济作物的利润空间更大时,鳌角石人又规模化种植芋头、地瓜;“莱西会议”召开后,鳌角石人又学习会议精神,不断组班子外出考察,回村推广茶叶种植,发展村办企业;当村民经济收入大幅度提升后,又着手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建成地下综合管廊,通上天然气、暖气,统一翻建了配套上下水的厕所……步入新时代,敢闯敢拼的鳌角石人为何又选择将文旅产业作为新的发展方向?
李建欣解释说,一是由于梅花谷项目的带动作用,二是因为随着蓝谷的高速发展、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建设,鳌角石人敏锐地嗅到发展文旅项目的商机。“近两年来,总会有城里人向村民打听租房子甚至是买房子,想每个周末来这里感受一下田园生活。于是村委决定,以村集体为单位,统一梳理村里闲置的房屋,整修后统一租出去,让村民闲置的房子产生经济效益。”据了解,目前鳌角石村已有90多处闲置房屋用于发展民宿。记者在村里看到,这些民宿保持了“原汁原味”,和普通民居平房并无差异,统一配备双气,并进行了外墙保温。
“梅花谷明年试运营,为了丰富游览项目,我们正在全面整修道路、建设大型停车场,把村里已有的茶园、多肉、天柱山、大任河等旅游资源全面打通,让游客在鳌角石村能享受到吃住游采摘等全方位体验。”李建欣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鳌角石村还在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医养中心和教育中心,建成后,可为附近多个村提供便利优质的医养资源、教育资源和政务服务资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