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中高端海工装备关键技术突破,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正式建成投用

对于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以下简称“海装院”)的落成,青岛人期盼已久。自2015年底开始登记,经5年多时间筹划建设,近日,海装院终于正式投入使用。

放眼望去,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装院恢宏肃穆,灰褐色的石墙和深蓝色的玻璃互相对称,就像是海水和浪花,表达着向海洋进军的梦想。这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直属的第一家海洋装备研究院,体现了中船重工在青岛海洋装备领域的重要布局。

青岛是我国的海洋科研重镇。但毋庸讳言,长期以来,这座城市的海洋优势更多地集中于基础研究,在应用研究上还有较大差距,其中海工装备的研发能力较为薄弱。青岛推动建设海装院,就是要进一步补齐海工装备业发展短板。如今,在青岛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大目标和以海洋产业发展为“主攻目标”的背景下,海装院的投入使用,无疑将以科技创新和突破,支撑起青岛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产业的发展。

以“研发”为中心,致力于关键技术突破

海洋油气、矿产、生物等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海工装备。深远海、南北极,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更亟需高精尖的海工装备来支撑。

为响应“海洋强国”、“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满足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装备的强劲需求,青岛必须加快科技突破,在海工装备业补齐短板。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装院,就是青岛在海工装备业进行布局的主要建设项目之一。

2015年12月,中船重工联合其下属10家成员单位共同出资,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注册成立了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长达5年的建设,占地面积29329㎡(44亩)、注册资本2.5亿元的海装院于近日正式投入使用。

其中需要说明的一点是,2019年,业内船舶巨头“南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北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联合重组。随着中国船舶集团的横空出世,海装院的名称和功能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原定的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改为“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成为中船集团在青岛的研发中心、办公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和成果展示中心。

换句话说,海装院不仅仅为中船重工服务,而且是中船集团的“研发中心”。海装院以海洋装备技术设计开发为出发点,将在青岛开展海洋装备领域相关的技术研究和科研攻关,主要从事高技术船舶、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海洋装备配套系统与设备以及海洋装备研制工艺的研发、设计、集成、试验、技术转化与服务。

进行海工装备的技术研究和科研攻关并非易事。例如,在海洋新型装备的结构设计领域,一个大尺度的勘探平台,甚至可以覆盖北京六环以内的面积。“发展困难”,是海工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基本特点,而对海装院来说,其所依靠的中船重工是一棵研发技术“大树”:中船重工拥有10多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50多个专业实验室, 研制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等高端装备,科技和研发实力雄厚,在全国甚至全球名列前茅。

这就是为什么青岛不仅仅需要大量的海洋装备企业、公司,而且要引进建设像海装院一样的研究院。因为在这里,将国内顶尖海工装备技术与青岛原有的海洋资源、海洋科研优势相结合,更有可能实现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而这种突破,将是引领性的突破,极大地带动上下游配套链条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在海工装备方面世界第一的挪威,将海工装备和技术应用在深海养殖方面,大幅提高了养殖的附加值。

与需求相结合,推动更多海洋装备在青岛诞生

得益于前期的布局,近年来青岛海工装备业快速发展。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一园、一基地”,即海洋装备产业园和海西湾修造船基地;胶州市初步形成了以阿法拉伐为代表的海洋船舶设备及材料制造业,以中集冷藏箱为代表的海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天能重工、华电装备为代表的海洋产业集群;崂山区形成了以青岛双瑞、海德威为代表的船舶配套产业,其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凭借主导产品和科技研发优势,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2020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业加速提质,逆势增长28.7%,诞生了多个世界最大、中国第一的海洋工程装备。

纵观来看,青岛海工装备业的发展,得益于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的结合。那么,海装院投入使用后,将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海装院并非“闭门做研究”,而是跟产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海装院将在深海探测与开发装备、船岸一体化智能装备、海洋及能源系统装备、智能远程服务、轨道交通、太阳能热电、新型清洁环保能源等前沿领域进行研究及相关产业化,提升青岛甚至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科技成果产出后,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将是一个“应用场”。该基地是国家级船舶产业示范基地和船舶出口基地,基础条件位居全国第二,是中船重工国内最大的制造基地。在海西湾,中船重工先后全条链布局了6家单位,具备除邮轮、LNG船以外大型船舶建造能力,拥有世界最大吨位级35万吨级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制造能力,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生产平台、大型海上生产平台、LNG核心工艺模块世界领先的建造技术能力。随着海装院的不断创新应用,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海洋装备在青岛诞生。

目前,青岛正在加快推进中船柴二期、中瑞威飞、智能航运创新与综合实验基地、汉缆海洋工程产业链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tuff-中国等项目尽快落地,探索组建国家深远海开发集团,打造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在青岛大力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的背景下,海装院将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的参与方,而且还将是技术的输出方。

“我们要在海工关键技术上进行突破,在产业瓶颈上加以破解,做产品的中高端,让青岛在相关产业里真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装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