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争夺升级到城市群PK,山东人才报告新动向透露这些大趋势

2020年这场疫情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也挤掉了泡沫,将山东产业底色和比较优势展露无遗。最近,山东本土招聘网站齐鲁人才网发布的《2020年山东省就业市场人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山东省在人才供求上体现了典型的产业升级特征,石化行业在“腾笼换鸟“第四年后,成为硕博毕业生求职意愿最强行业,而生物医药硕博毕业生需求量最大。

电商经济和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将菏泽和临沂人才需求量增幅推到全省第一阵营。但比起消费互联网的高增长性,山东传统工业在产业升级中激发出巨大活力,工业互联网更深、更大范围地影响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2020年,互联网+工业类人才需求量最大,有 85.34%的市场化就业人才选择在省内流动,为近四年最高值。

在省际流动上,江苏与山东的人才流动明显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对山东大学毕业生的吸附力已超过京津冀城市群,2020年人才争夺战已进化到城市群间PK,在南北差距和一体化发展这两大趋势影响下,山东又该如何制订人才政策?

山东人才腹地菏泽,人才需求量增幅跑进全省第一阵营

从 2020 年山东省就业市场 16 地市人才需求量增幅排名来看,济南以 10.24%的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临沂、菏泽分别以 8.01%、 7.95%的增幅位列第三、第四名,表现抢眼。

临沂和菏泽属于鲁南经济圈,两地在电商经济领域发展迅猛。2020 年,菏泽淘宝村数量以 396 个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目前菏泽拥有 18 万家电商企业,57 万电商从业大军。

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直播电商成为风口,临沂小商品批发行业抓住机会快速转型,打造“直播电商之都“,1-10月临沂实现网络零售额276.96亿元,同比增长11.46%;跨境电商进出口82.3亿元,同比增长49%,电商直接从业人员达15万人,迎来巨大红利市场。

这两座鲁南区域中心城市尝到了消费互联网带来的高增长性。2020年山东16市GDP增速上,临沂与菏泽同为3.9%,并列全省第二。

对于菏泽这样的千万人口大市,传统产业比重大,引领性创新产业少,电商经济虽然发展迅猛,但体量还不足以起到支柱作用,一方面,发展电商经济需要的大量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一方面人才外流到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的人才腹地,这体现了山半岛城市群圈层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部分工。

记者注意到,菏泽将2021年定位为“重点产业突破年”,打头阵的是生物医药产业。2021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作为全市核心产业,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五年蓝图”为产值超千亿、税收过百亿。

自2月18日起连续三天时间,菏泽每天都有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签约、奠基。

传统产业转型成风口,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量急遽放大

从2020年山东省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需求量按行业、学科排名,以及2020届驻鲁高校毕业生省内留存量按专业排名这些维度的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使旅游、餐饮等行业备受打击,但山东庞大的工业体系成为“压舱石”,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工学类毕业生招聘量最大,需求占比达 43.9%。

从流入山东的省外人才在山东就业的行业,排名前三的均为山东传统优势产业。

同时,工科生更加青睐留鲁就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纷纷“选择山东”。工学作为制造业主要“人才供血源”,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高,更主要的是,山东传统工业在产业升级中激发出活力,成为“新风口”,吸引了大量人才。

2020年,山东省GDP增速达3.6%,与全国平均相比  ,完成工业增加值23111亿元,占GDP比重31.6%;规模以上工业营收8.43万亿,较2019年增长1108亿元,利润4238亿元,工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三。2020年,有 85.34%的山东省市场化就业人才选择在省内流动,为近四年最高值,高校毕业生回流态势逐步显现。

在31个省份2021年经济增速目标中,GDP前三强粤苏鲁均设为6%以上,体现了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

根据《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到2022年山东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收入超过2万亿元,培育5家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企业集团,100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这个2万亿量级产业赛道将带来大量人才需求。

2020山东省市场化人才需求量按雇主品牌排名,魏桥创业荣登榜首。这个山东最大民企横跨纺织、铝业两大制造产业,现在产业往铝制轻量化材料、精深加工升级,通过智能化改造加大各类高端装备的应用,对人才需求量极大。

歌尔股份位列2020 年山东省就业市场求职者意向雇主品牌排名第一位。歌尔股份在多个细分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累计申请专利 2 万余项。在近期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山东省表示要全力推动海尔、歌尔牵头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样创新驱动型企业对年轻求职者以及高学历人才有较高吸引力。

工业转型带来人才结构需求调整,“互联网+工业”类的人才需求量巨大。从 2019-2020 年山东省就业市场人才需求量行业分析、按岗位排名来看,2020 年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机械/设备/重工、石化等排在前列。

制造业是山东的比较优势,也是山东投身于工业互联网的先天优势。2020 年,工业互联网成为山东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山东省“十四五” 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工业互联网行业级平台建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2020年山东省就业市场人才需求量大的岗位超过一半被互联网技术类岗位“霸榜”,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制造物联、人工智能、工业信息安全等领域专业人才需求大增。

产业转型推进人才需求迭代,山东留下的、流入的硕博群体加大

从2020 年山东省就业市场人才需求量的年龄变化来看,26 岁达到顶峰,34 岁出现断崖式下跌,40 岁及以上人才需求量极为稀少,这与2019 年山东省就业市场人才需求量年龄曲线相比明显前移,说明山东省人才需求更趋年轻化。

随着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融合应用,山东传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向高学历倾斜。与2019年同比,2020年山东省就业市场对于博士、硕士、本科学历人才需求量占比均有所上升,其中本科学历人才需求量占比升幅最大。

从2019年—2020年流入、流出山东的市场化就业人才学历层次分析,山东省对于高学历人才的留存和吸纳能力逐步提高,这意味着山东省制订的各类人才政策有效抑制了高学历人才外流。山东省新闻办召开的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透露的数据显示,近3年山东累计实施600多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争取到国家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印染技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落户山东,国家燃料电池创新中心顺利通过评审,2019年山东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89家,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20年10月,院士工作站达到307家,引进院士285人,这为高端创新资源汇聚,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平台。

新晋“万亿之城”,济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表现抢眼,人才需求量及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2020年,在强省会战略及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加持下,济南市首位度由2019年的13.3%提升至2020年的13.9%,人才需求量及人才需求量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济南有52所高校,在校学生 76 万,人才储备足。那么,济南的产业底色是什么?反映到人才需求上,对于高校毕业生需求量最大的行业依然是机械设备重工。

济南机械/设备/重工行业基础雄厚,拥有中国重汽、济南二机床等行业顶尖制造企业。发展制造业以及基于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各大城市具有战略意义,杭州提出“新制造业计划”,济南提出“工业强市”号召,在多地掀起打造先进制造业之都浪潮中,立足各自优势,找准升级赛道至关重要。

2020年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高于全国9.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2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3%,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4000亿量级。

2020年,济南进阶万亿GDP俱乐部。2020年或是“史上新增万亿GDP城市最多一年”,对于新晋的 “万亿之城”,惯常用的下一个发展指标是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

这个发展指标背后,反映的是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产业升级和带动能力。按照国际发展惯例,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后,该地区已基本完成工业化,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这也是成为发达经济体的“门票”之一。

2020年,济南市人均GDP为113831.5元,相当于17648美元。济南能否形成人财物各项生产要素的磁吸和集群效应,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具有辐射带动能力,且依旧在高速发展中?齐鲁晚报记者注意到,济南市将2021年GDP增长目标设在了8%以上,为目前山东省已经公布的市中最高。

生物医药成各地战略新兴产业共同选择,山东对制药/生物工程硕博毕业生需求量最大

受新冠疫情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在2020年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生物医药也是各大省份布局战略新兴产业的“共同选择”。

随着医疗改革深入,国内制药/生物工程产业正从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转型,制药/生物工程行业更加注重人才质量的提高。2020 年山东省校园招聘中,制药/生物工程行业成为对硕士博士毕业生需求量最大行业。

目前山东省拥有国家级医药创新平台21个,医药工业规模占全国1/7,新获批新药品注册文号53个,居全国第三,齐鲁制药等 13 家企业进入全国药企百强,数量全国第一。山东省重点培育济南高新区、烟台开发区、菏泽高新区等 14 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其中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1万余家,业务收入突破千亿,24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济南综保区正在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世界OEM超级工厂”。

山东化工产业“腾笼换鸟”进入第四年,硕博毕业生青睐石化行业

2020年山东规上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首位。这一年山东化工产业“腾笼换鸟”进入第四年。公开报道显示,2020年,山东省加快推进200个高端化工项目建设,作为中国石化第一大省,这个近2万亿量级产业往现代高端化工、新材料转型,急需大量高端人才进行创新性技术研发,企业开出高薪引才,因此石油/化工行业对硕博学历求职者吸引力强。

这个变化体现了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后激发出的巨大驱动力。典型案例是浙江舟山,依托于石化工业强势发展,2020年舟山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达62%。

2020年化工类岗位包揽山东最难就业前三名,这体现了化工产业升级另一面:大量产能落后的中小企业被关停,求职者涌进就业市场寻求新工作,加之高校培养化工人才与正在升级的产业人才需求错配,导致化工类岗位难就业。

江苏与山东人才流动明显加快,人才争夺战进化到城市群间PK

山东正处于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报告》中显示出山东传统优势产业对于省内外人才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凸显了山东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

去年底召开的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突出了制造业主战场,山东首次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对标德国制造,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体现了山东正在形成不同于南方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从2020届市场化驻鲁高校毕业生流出省份看,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成为主要流向地区,这反映了驻鲁高校毕业生就近流动趋势。从各省市流向占比可见,北京市吸附能力最强。通过对比 2019 届数据发现,流往上海、广东的毕业生出现减少;与之相反,江苏、天津对驻鲁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同比加强,江苏反超上海位列第二。从城市群角度看,长三角城市群对山东毕业生吸附力更强,已超过京津冀城市群,上述两个城市群对 2020 届市场化驻鲁高校毕业生的吸纳占到外流总量的4成,这体现了2020年人才争夺战已经从城市间进化到城市群间。

同样,从这张流入山东的省外人才来源地来看,除东北和河南外,京津冀和长三角也是流入山东的人才来源地。从《报告》可以看出,山东人才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即便跨省流动也呈现出显著的就近原则。

省际流动方面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江苏与山东的人才流动明显加快。江苏与山东同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发力点聚焦在集成电路、生物医疗、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集群领域。

一般来讲,制造业分几个阶段,最基础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下一个阶段是技术、资金密集型制造业;再提升到新阶段是智能化、软件化的制造业发展阶段,现在汽车制造已进入“软件定义汽车”的智能汽车时代,从国内重点城市来看,每座城市分别存在这三个阶段的制造业,只是占比不同。

这种情况下形成南北差异,本来就是区域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结果,人才随着产业发展不同阶段流向适合自己的地区,呈现出可逆性,江苏与山东人才流动明显加快体现了这一点。

2020年国内重点城市GDP10强中,北京成为唯一的北方城市,这体现了南北差距,也凸显了北京在北方经济中的支撑地位。2020年,南北差距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最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多种发展趋势交汇下,区域经济发展既有“虹吸”,也有分工协作、溢出效应,还呈现出可逆性。这一年,长三角集齐8座万亿之城,给出了处理好“自己的事”,也处理好“共同的事”和“邻居的事”,实现有效分工协作的样本。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人才机制建立,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破题,长三角城市开始以城市群为载体来进行人才争夺战,山东又将如何应对?

2020年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城市群正加速推进一体化发展趋势:长三角越来越像一个省,珠三角越来越像一个市,这必将对山东和京津冀之间的北方城市区域关系产生新的影响。

2月23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济南市将携手济南都市圈的6个兄弟城市,拟在北京、上海、济南举办三场省会经济圈招商推介活动。北京和上海是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龙头,也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资源聚集度最高、创新密度最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济南是距离北京最近,2020年GDP增速最高的万亿之城。目前,北京至济南高铁最快1小时22分抵达。如何瞄准新的发展趋势积极有为,发挥好城市群作为人才争夺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引、育、用、留上制订契合山东“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这对山东提出了新的思考维度。

注:《报告》所分析的人才,指大专以上学历并且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才,不包括工厂蓝领或者城市蓝领。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