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六组慧能途经法性寺,看到两个小和尚在经幡下面争论不休。一个说:“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这明明就是风中的经幡在动。”但另一个却说:“如果风不动,经幡又怎么会飘动。”很快,那里就聚集了一大群人,在议论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慧能走上前对人们说:“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大家的心在动啊。”
到底是风动、幡动、还是心动?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六祖慧能的这番话,却让我们有所感悟。
生活中,我们经常身不由己,有时候言不由衷,似乎总有烦恼围绕着我们。但有时候过得好与坏,仿佛都在一念之间,一心之间。正所谓:“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烦恼由心生,凡境皆心造,一切由心生,一切随心动。你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折磨你,你计较什么,什么就会困扰你。
人心之烦,烦在计较
亚里士多德曾说:“没有谁能折磨一个人,除了他自己。”人生中很大一部分烦恼,都来源于心中的计较。越计较得失,你就越痛苦,越计较真相,你就活得越迷茫。很多人都听过那句“难得糊涂”,却从未真正明白过糊涂的含义。
从前有个贫苦的渔夫,偶然间获得了一颗硕大而通透的珍珠。然而,他并没有想象中开心。因为他发现,在那颗珍珠上有一个小小的黑斑点。为了让它成为世间最美的珍珠,渔夫尝试了各种方法,甚至开始无休止地打磨珍珠。最后斑点是消失了,但同时珍珠也不复存在了。当渔夫只注意到珍珠身上的斑点时,就忽略掉了珍珠本身的光芒。
很多人觉得渔夫蠢,殊不知,我们在很多时候也成了那个“眼里只有斑点”的渔夫。
不知道你有没有相似的体验:当你只着眼于生活中的烦恼时,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背叛你。但其实,只要你往其他地方看一看,就能发现很多美好的事物:初生的朝阳,路边冒着热气的早餐摊,迎风歌唱的小鸟,欣欣向荣的花朵……当你开始发现美好,世界的美好都会与你环环相扣。
人生之苦,苦在执着
柏拉图说:如果不幸福、不快乐,那就放手吧。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人生之苦,苦在执着,很多时候,无谓的坚持,除了把人撞得头破血流,别无它用。要明白:当一条路即将走到尽头,你得学会转弯。
1845年,一个连续遭受生活暴击的年轻人,带着一把斧子,独自走到了瓦尔登湖畔,开始了隐居生活。在这之前,他诸事不顺。事业上,他屡遭失败,爱情上,他也是饱尝痛苦。起初,他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寂寞,急切地渴望寻找一位邻居。
但当他试图沉下心来,融入环境,聆听风的叹息,树的呢喃之后,他恍然大悟:人和自然之间,也存在一种深深的羁绊,而这种羁绊足以让我们以之为邻。于是他放下了找邻居的渴望,诗意地栖身于湖畔,也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执念。
虽然无法获得所谓的公职,但也因此有时间和大自然独处;至于失去的爱情,再怎么怀念,也必须“相忘于江湖”了。几十年后他的那本生活游记《瓦尔登湖》,震惊了世界文坛。
生活中没人能万事胜意,苦难和得不到才是常态。但决定人生高度的,往往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放下了什么。一味执着于得不到的东西,往往会让你沉溺于痛苦之中无法自拔,只有学会放下,才能得到解脱。《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只有看淡荣辱,生命才会不再慌张;只有看淡得失,生活才能自在从容。选择放下,不是为了原谅别人,只是为了放过自己。
人生之难,难在放下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年轻人去问禅师如何摆脱诸多的烦恼,禅师说把那些事放下就好了,可年轻人却说他真的难以放下。禅师听完,将一个茶杯放在年轻人手里,随即往杯里不停地倒水。后来水溢了出来,年轻人被烫到后,才急忙放下了手中的杯子。禅师说道:“你看,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人生一世,总有难以解开的心结,与其苦苦执拗,不如潇洒放下,是你的东西,不用争,不用抢,命里注定你会得到。不是你的,即便你费尽心思,苦心钻营,也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与其抓住,不如放下。
知乎上有个提问:“与人交往最好的态度是什么?”其中一个高赞回答:“做好自己,亲疏随缘。”
正如梁实秋在《送行》里写道:“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你的人生中执着过什么,又放下过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