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小拖轮拖动巨无霸
山东港口青岛港指导船长朱海涛从水手成长为“巨轮领路人”
如何停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侧方位停车、倒车入库,然而一艘几十万吨的轮船怎样准确驶入港口停靠到指定位置?“轮船不能依靠自身停泊,只得保持‘怠速’后改由拖轮‘顶’‘拖’完成靠泊,在港口码头,拖轮是迎送船舶必备的大船开靠工具。”朱海涛今年53岁,曾是亚洲最大全回转拖轮“寰宇六号”轮船长,从1987年高中毕业后成为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轮驳分公司的一名水手,到1994年晋升为驾驶员,再到2008年担任船长至2021年,朱海涛在拖轮上工作33年,迎来送往半个甲子,从水手成长为领路巨轮的拖轮专家。如今他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分公司船舶管理三部的支部副书记、指导船长。
朱海涛在拖轮上执行作业任务。
6个小拖轮“降服”巨型装置
近日,直径87.5米,高度32米,油存储能力400000桶,油处理能力35000桶,气处理能力120000000立方英尺,国内建造最大的圆筒形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在山东港口青岛港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全力支持协调下,在轮驳公司6名经验丰富拖轮船长与引航员精密配合下,依靠缆绳调整位置,历经9个小时,安全顺利出坞和靠泊码头。
作为6名拖轮船长中“主力队员”的朱海涛在这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FPSO是圆筒形结构,且筒体周围布满设备,拖轮无法正常顶靠,如何安全完成作业,考验着拖轮船长驾驶水平。如果操作经验不足或者精准度稍有不够,就很容易使拖轮拖带发生偏离,导致FPSO撞上 ‘坞门口’。”朱海涛亲自“坐镇”,指挥年轻船长精准操控,用高超的技术圆满完成了此次“高难度”作业任务。
“ ‘青港拖2’,你船右舷受风受流,船舶会向左偏离计划航向,应该立即向右调整航向,保持尾迹在计划航线上。”2月24日上午,朱海涛通过视频监控和电话对公司出海船舶进行业务指导。最近福建海域因受冷空气影响,海上风浪很大,对作业船舶带来较大安全风险。公司正在福建平潭风电项目现场作业的“青港拖2”需拖带风电施工船进港避风。朱海涛凭借自己多次在该水域作业的经验,通过电话与正在执行拖带航行的船舶驾驶员进行沟通,指导驾驶员正确分析风险点,规范操作,确保船舶安全。
朱海涛指挥多艘拖轮协调作业,确保FPSO顺利出坞。
预判天气比预报的还准
“之前,我们一般配合集装箱外轮调头、出港,整个过程不到1个小时就可以,这是比较简单的作业,遇上30万吨的大油船时,需要6个拖轮同时作业,作业时长经常需要四五个小时。”朱海涛说的油轮是拖拽作业中比较难搞的“大家伙”,体积大重量足,由于油轮装载货物的特性对拖拽作业精度要求高,“油船停靠泊位前后偏差不能超过30公分”,朱海涛伸出小臂丈量靠泊允许的误差。除了保证“绣花”般的作业精度,船长还必须做好“穿针引线”工作,统筹船上的大小事务以及安排好船员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全面保障船员的安全,从作业到日常生活,朱海涛按照公司规章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军事化管理办法。但严格的管理之外,朱海涛还是一位更懂生活的船长。
“时间最长的一次,我们在海上漂了11个月没有靠岸。”朱海涛说,长期出海作业模式对船员的心理要求很高,他就变着法儿地调节船员们的心情,“成语比赛”“联合家人录制船员惊喜视频”都是常规操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那天,朱海涛还突发奇想地带领船员们来了一次专题知识竞赛,在工作之外,他像一位大家长,用真情将船员们紧紧地团结到一起。
不但如此,朱海涛还是一名“斜杠船长”,他不但工作出色,而且自学气象知识,分析研究各国云图,得出的预判比天气预报还准确,除了天气,他还研究水文、行业动态⋯⋯一路点亮技能点,成为一名全能型船长。迎送四海船舶,朱海涛在风浪雨雾中高质量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作业任务,12年来从未出现安全事故,是大家公认的“放心船长”。
希望将一身“武艺”传给新人
说起工作这么多年自己最遗憾的事,朱海涛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没能多教几个徒弟。”
在他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大概有20年执行的是出海拖带作业,最北到过丹东,最南行至南海。由于出海任务的特性,以前轮驳公司一般不会安排新手驾驶员实习,他也就没有太多机会将一身“武艺”传授给新人。
去年初,朱海涛带船出海到厦门时突然接到岳父病重、妻子生病的消息,公司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前去替换他,朱海涛回来后进行港内作业,也是因为这个工作变动,朱海涛开始有更多带新人的机会。
“成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没有捷径可以走,但是我希望你们可以少走弯路。”朱海涛带徒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船舶驾驶是项技术活儿,没有捷径,只能靠实打实的摸索和练习。
说到底,朱海涛的传道之法就是让船员对船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建立起一套自己的尺度和解决办法,以便于在独自航行时能应对风浪和暗礁。“年轻人需要机会,我希望尽自己所能帮他们一把。”出海作业可能苦了一点,但要成长为一名技术、能力全面的船长,就需要这样历练成长的平台。“像‘连钢创新团队’,年轻人占了大部分。毕竟,年轻人是这个行业、也是山东港口的未来。”朱海涛说。
/ 讲述 /
在狂风巨浪中
抢回贵重管线
行船走马三分险,在海上作业,紧急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港外作业,时时考验船长的应变处置能力。
朱海涛告诉记者,2018年末,“青港拖2”轮在渤海湾作业时遇上恶劣天气,需要紧急停靠天津港。但由于海上大雾弥漫,天津港采取临时封港措施,上百条大小船舶无奈被“拒之门外”。
“当时在港外停了很多船,从雷达上看一个个亮点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但是从驾驶台往外望时,却连自己的船头也看不清。”船长朱海涛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一船兄弟的安危全部系于自己之手。
在海上遇到恶劣天气,受风浪影响,船与船之间极易发生碰撞,尤其拖轮体量小,任何碰撞都是致命的危险。因此,拖轮必须靠泊系缆后才能确保安全。
幸运的是,不久后“青港拖2”轮收到天津港方面的消息,可以进港靠泊。但要从船舶大军中“杀出重围”,还得靠掌舵者的本事。船长必须一边仔细观察周边船舶随时移动的轨迹,一边硬着头皮向着港口靠过去,对方向、速度都要有极精准的把控。
“青港拖2”轮从晚上8时开始行驶,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一米米地挪向天津港的靠泊码头。部分船员第二天一早才发现,船已经靠岸。
没有作业任务的拖轮遇上雨雾就如此“酸爽”,更不用说执行拖带作业时遇上恶劣天气,船长和船员们将面临怎样的风险。
2019年初,朱海涛在海上执行管线拖带作业时遭遇九级阵风,在海浪的冲击下,拖带的500米管线在风浪冲击下从中间直接断开。“保管线!”间不容发之际,朱海涛脱口而出。这意味着什么?管线本身比拖轮长了十倍有余,在狂风巨浪的境况下,选择保管线,就要面临着“一不小心就会被这个大家伙拖下水”的风险。
从早上9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朱海涛没合眼,船上的兄弟排班轮换,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断成两截的管线从九级阵风的海面上“抢”了回来,挽回损失近500万元。19个小时的不眠不休,朱海涛对船上的兄弟们说:“不用担心,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李彦宏 图片由山东港口青岛港提供)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