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4日讯 日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举行“自然资源部渤海海峡生态通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渤海野外站”)揭牌仪式,全面启动了渤海野外站现场观测与建设工作。
渤海野外站依托海洋一所建设,其前身为海洋一所与烟台长岛于2014年共建的“渤海海峡野外台站”,2019年10月通过自然资源部评估并纳入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系列。渤海野外站长期布局渤海海域“一线三区”的科学观测研究,旨在提升对渤海的自然资源现场观测能力和研究水平。其中,“一线”指渤海海峡生态通道观测断面,“三区”分别指黄河口海洋生态功能区、辽东湾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秦皇岛生态修复区防控区。
海洋一所对秦皇岛金梦海湾绿潮开展调查
据悉,今年4月份开始,渤海野外站在秦皇岛近岸海域持续开展了海洋生物生态、水环境与水文的现场调查,并特别关注了秦皇岛绿潮、赤潮、水母等生态灾害的发生原因,已掌握大量现场调查数据资料,为阐明秦皇岛典型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奠定了基础。5月至6月,渤海野外站对黄河口附近海域进行了综合调查与观测,获取了45个站位的水文、水环境、沉积环境、生物生态等数据资料,为深入了解黄河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维持机制积累了丰富数据资料。此外,渤海野外站还研究斑海豹观测技术并开展多技术手段观测,组织了多个单位专家对斑海豹观测技术、洄游路径、保护区网络建设等进行深入探讨,为辽东湾斑海豹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明确了工作方向。(青报全媒体记者 李勋祥 通讯员 齐敏)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