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播正和“草莓支书”进行直播带货
2月27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第六届草莓节启幕,4名“草莓支书”轮番上镜,通过直播带货打开草莓销路。
自2016年以来,大场镇已连续6年举办草莓采摘节。大场镇通过融合“新媒体+电商”两大理念、“线上+线下”两大渠道,以网络直播带货打通销售堵点,带动大场镇特色草莓园区发展,形成以草莓为核心的生产、农旅、加工、集散“新六产”示范带,带动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支书走进直播间 线上带货卖草莓
“大场镇草莓种植历史悠久,形成了南辛庄、凤凰庄、胜水、柳沟四大草莓生产基地。大场草莓具备‘沙土长、甜水养、鸡蛋大、入口化’的典型特征。”2月27日,在直播间里,一名主播正在向大家介绍。
当日,大场镇第六届草莓节正式拉开帷幕。本届草莓节将采用“线上直播带货”模式进行推介,活动将一直持续到3月5日。
“南辛庄种植有雪里香、红颜、甜宝、美香莎等多个常见品种,更有白雪公主、京郊小白等高端品种。这里的草莓松软甘甜、入口即化,深受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朋友和少年儿童的喜爱。”第六届草莓节启幕当天,身为草莓种植户的南辛庄网格党支部书记徐勇正在直播间里给观众介绍草莓的品种及特点。
本次线上直播活动是大场镇探索草莓销售新模式新渠道的一次大胆实践,“草莓支书”直播带货,绘制“草莓采摘地图”,制定特色冬春游路线,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新鲜草莓。大场镇草莓节正在不断摸索中逐渐突破、愈加创新。
办合作社 草莓成村民致富果
南辛庄自1993年起种植草莓,但传统草莓种植棚多为老式“立柱竹竿棚”,不仅矮小,且呈“插花式”分布,抗风险能力差,销售渠道窄、价格低,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都不乐观。2016年,在各级扶贫资金的帮扶下,南辛庄党支部大胆提出“合作化生产,规模性经营”的理念,领办合作社,党员带头流转土地80亩,建设56个现代化“无柱钢管棚”,成立了青岛西海岸草莓公社,第一年就吸纳了200多人就业,草莓产量突破50万公斤,产值突破1000万元,充分盘活了村庄人力、土地资源。
以南辛庄为样板,大场镇凤凰庄、胜水、柳沟、陈家屯等4个草莓生产基地也复制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大场镇规模化草莓种植面积已突破3000亩,草莓收入占种植户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户均增收6万元。
抱团发展 获原产地标识认证
“起初我们每个村都是各种各的草莓,有时在争取市场时还会彼此打价格战。”凤凰庄网格党支部书记徐利常介绍,自2016年以来,大场镇将5个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凝聚起来,通过广泛开展优质草莓展销、推介,深化原产地标识认证,“大场草莓”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实现优质优价、品牌溢价。
与此同时,大场镇深化校地共建,设立青岛市草莓专家工作站,聘请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9名农技专家进行“手把手”技术指导,在大场镇推广种植冷藏处理的草莓苗,使大场草莓比以往提前近1个月上市,每年春节期间大场草莓都供不应求。
借力电商 打开草莓销售空间
通过融合“新媒体+电商”两大理念、“线上+线下”两大渠道,南辛庄等5个网格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以网络直播带货打通销售堵点,以新商业模式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对接位于该镇的寰洲食品深加工产业园,订单化供货,实现以销定产,草莓干、果脯等休闲食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共绘“草莓采摘地图”,制定特色冬春游路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一产接二连三,全面激发草莓产销动能。
“大场镇坚持党建统领,通过5个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带动全镇20余个村庄以及乐丰园、开心农场等15家特色草莓园区发展,形成以草莓为核心的生产、农旅、加工、集散‘新六产’示范带,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扩大产业发展效应,催生农业产业内源动力,巩固提升现代农民的‘财富观’”。大场镇党委书记夏鹏介绍。(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张希文 通讯员 夏乾峰)
(稿件原载于2021年3月1日《青岛西海岸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