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气!总理提到的这8个关键词,蕴含着青岛开局起步、面向未来的重大机遇!

正逢“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这一特殊时点举行的2021年全国两会备受瞩目。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极简”,用时仅57分钟,但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看点很多,其中不少部署安排对于青岛而言,蕴含着重大机遇。

观象君梳理发现,青岛在科技创新、数字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工业互联网、扩大内需、扩大投资、对外开放等8个方面具备相当的基础和优势。如果能积极对标、对表,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就能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作出应有贡献,同时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关键词:科技创新

报告原文: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观象君解读: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只是在“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部分,用了100多字的篇幅来部署如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0处提到“科技创新”,并拿出大量篇幅阐述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造成重大冲击,破解“卡脖子”难题迫在眉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摆在了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用意深刻。

青岛创新资源丰富,在国家创新体系,尤其是海洋科技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青岛的突破口很多,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区域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强化原始创新能力。青岛具有战略、区位、高校、人才等优势,有底气、有责任争取布局国家科学中心。

日前发布的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章节明确提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创建为牵引,青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就能再上台阶,就能为城市迈向全新未来“赋能”助力。

关键词:数字化

报告原文:

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观象君解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影响下,数字经济显现出巨大的生机,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引擎,成为引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数字化进行了安排部署,就是要将中央的顶层设计落到实处。对于曾经错过信息化和消费互联网等浪潮的青岛而言,数字化是绝不能错过的重大机遇。

牛年正月初六下午,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在主持召开数字青岛建设工作现场会议时指出,建设数字青岛对于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数字青岛建设摆在青岛发展全局中去考虑,作为当务之急,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

日前发布的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发挥数字牵引作用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单列一章,对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强化数据资源、网络安全和数字设施支撑,提升数字生产力、竞争力作出全面部署。

在“十四五”时期,城市数字化转型已被普遍视为城市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策略。青岛应当立即行动起来,早部署,早行动,力争在数字化这条新赛道上赢得优势。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报告原文:

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观象君解读: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这对青岛拓宽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青岛应当更好发挥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作用,加快利用国际资源向内辐射,利用国内资源向外辐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

去年以来,青岛与黄河流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一系列务实合作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应当继续做好“黄河文章”,落实黄河流域省会和胶东经济圈“9+5”城市陆海联动合作倡议,以畅通沿黄流域循环为切入点,推动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依托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加强与郑州、西安、成都等自贸试验区城市互动发展,打造联动黄河流域、服务北方、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好配置全球资源。

总之,青岛要想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节点,必须加大与沿黄流域陆海协作,真正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的龙头。

关键词:海洋经济

报告原文: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观象君解读:

发展海洋经济历来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是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指向性更明确。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和特色。1984年,青岛被列入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领风气之先。改革开放40年来,青岛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海洋密切相关。

“十三五”期间,青岛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去年以来,青岛发起经略海洋攻势,海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青岛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3.3%。2020年,预计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9.3%。

面向“十四五”,青岛如果不能发挥海洋这一优势特色,那就是“自废武功”。“十四五”期间,青岛要建设“四个城市”,领衔的就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拿出一节的篇幅专门部署如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目前,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争夺非常激烈。青岛应当率先而为,趟出一条路子,为经略海洋作出青岛贡献,为青岛走向未来提供澎湃的海洋助力。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

报告原文:

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观象君解读:

这已经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四年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了。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必由之路”,发展工业互联网成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部署。

去年以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疫情的双重作用下,工业互联网成为超级风口,谁能站上这个风口,谁就能迎风起飞。眼下,各地纷纷布局工业互联网,抢占新赛道。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

去年以来,青岛把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城市崛起的绝佳机会,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目前,已经全面起势。下一步,应该抓住难得的窗口机遇期,乘势而上,促进企业、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集聚,构建涵盖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解决方案、新一代网络设备等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培育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担当起驱动青岛未来的强力引擎。

关键词:扩大内需

报告原文: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观象君解读:

扩大内需已经成为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城市赢得未来的一个关键之举。不论是深度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还是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内需的强大助力。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青岛都是“眼睛向外”,以外需为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这成就了今天的青岛,但“路径依赖”也使得青岛内需挖掘不足,尤其是对山东和北方地区的辐射力不够。

开局之年,青岛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深度融入强大国内市场,增强高端要素聚集、协同、联动能力,促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更好地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关键词:扩大投资

报告原文:

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

观象君解读:

疫情之下,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马车一度失速,但很快稳步回升,复苏态势不断巩固。202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9%,为GDP正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投资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7.8%,增速比上年加快3.3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速高达32.8%,资金充裕为投资逐步回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出安排,可以预见,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还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青岛应该早做安排,积极争取中央预算投资。

近年来,国家战略叠加的青岛已经成为投资热土,“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成为广泛共识。青岛投资增速屡创新高,2019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增速创近七年新高,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去年以来,投资增速出现回落。2020年的投资增速只有3.2%,这个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前排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2月26日,青岛举行全市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70个计划总投资2984亿元的一批项目集中开工。这些项目的集中落地建设将在青岛这片热土形成众多新的增长点,成为厚植发展优势的新动能,为今年青岛投资和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城市能级进位争先提供有力支撑。关键是要落地落实,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当然,扩大投资不是盲目投资,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政府工作报告在投资前面加上了“有效”这个定语,这二字强调了投资必须注重质量和效益,投资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市场运行规律,契合人民实际需求。青岛应当把扩大有效投资的主要着力点是那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连接稳增长、调结构与惠民生、补短板领域的公共服务投资,把钱花在刀刃上。

关键词:对外开放

报告原文:

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发挥好各类开发区开放平台作用。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

观象君解读:

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让青岛站在了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叠加,为青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城市能级拓展了战略空间。

青岛汇聚了一批开放载体和平台,尤其是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等重大平台,为青岛扩大高水平开放、汇聚全球要素资源、集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青岛还肩负着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出口海外仓等多项国家试点,机遇空前,大有可为。

尤其是RCEP、中日韩自贸协定等多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对青岛意义重大,青岛在大循环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将进一步凸显,“链接”作用进一步发挥,这是青岛推动格局重塑、实现进位赶超的绝佳机遇。应当密切跟踪,率先而为,先行先试,闯出一条路子来。

机遇就摆在面前,关键要看会不会抓,抓不抓得住,抓不抓得好。青岛应当把自身的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进行考量,在国家的开局起步中,顺势、乘势、聚势,实现城市开好局,起好步。

作者 | 沈默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