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6日讯 台东是青岛唯一一个120年从未间断的商业街区。这些年,人气愈发兴盛,商贸愈发振兴。一代代台东商人们在此续写着商业传奇。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诞生了新一届的台东商人,他们身上有年轻、时尚、弄潮儿、脑子活等标签。走进他们的商道,才知道原来光鲜皮囊的背后有着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小目标。
王俊杰。
“串哥”是黑龙江人
在台东起家,菜单里没有土豆丝
在台东商圈的大成路上,记者在“那些年一起吃串的地方”见到了“串王”王俊杰。1991年出生,今年刚满30岁。这家店是王俊杰的总店,店内的装饰主打青岛情怀。瑞芬茶庄、金锚牌手表、崂山汽水、天真照相馆……这些老青岛人怀念的品牌商标,全部搬进了这家吃烧烤的餐饮店,成就了独树一帜的装修风格。是餐饮店也是打卡地,拿出手机随便一拍就是一张可以转发到微信朋友圈的网红照片。
大成路上的“那些年一起吃串的地方”。
“我是黑龙江人,在海南上的大学,毕业后在山西干了一年半,主要是做煤气层的工程项目。”王俊杰回忆,当初看了一篇中餐创始人的文章后,让他萌生出了创业的冲动:是时候为肉夹馍、烧烤、火锅等中餐正名了。说干就干,22岁辞职创业。
去哪创业?青岛还是大连?2013年11月,王俊杰花了两天时间,在青岛逛了崂山和尚未崛起的新都心后,决定留在这儿不走了。
创业干点啥?“我当初想就卖肉夹馍吧,是我妈说了一句,我儿子上了大学出来就卖肉夹馍?说出去不好听,还不如卖烧烤呢!”就这样,王俊杰拿着在山西赚到的工资和父母赞助的积蓄,选址在台东大成路创业。
虽然没看过青春爱情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但王俊杰抓住了电影之后席卷而来的“那些年”风潮,成功蹭上热度,将烧烤店取名为那些年一起吃串的地方。“如果我和传统烧烤店一样取名叫老王烧烤,那就没办法讲故事、做内容了。”
虽说王俊杰的此举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但创业初期的日子是数着数度过的。第一天营业额3000元、第二天500元、第三天400元……甚至有同行来店里“挑毛病”。“他们认为,一家烧烤店怎么能没有土豆丝呢,但是这就是试错啊,我看看我这么办行不行。”王俊杰十分确定以及肯定地坚持没让土豆丝加入菜单,目的只有一个,“我要有自己的特色。”
能做菜更懂互联网
在这里酒香真的不怕巷子深
如何让烧烤小店在青岛烧烤圈突出重围?王俊杰的试错之路让他尝到了甜头。
复古风的装修。
《食物,是宠爱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2014年11月在“那些年一起吃串的地方”官方微信发布的一篇原创文章。这篇文章让王俊杰真切地感受到,“店要火了!”从菜品、老板到后厨,娓娓道来的文字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力量。阅读量快速破千,意味着这家串店被上千人知道了,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王俊杰的潜在客户群。就这样,新媒体的流量为串店带来了超高人气,排队吃串的盛况终于出现了。
那段时间,王俊杰白天在后厨忙,就餐高峰当起服务员,休息时间都用来在微信公号上写文章。
“没有一直红的店,只有一直进步的店。”和许多东北小伙一样,王俊杰性格爽朗,口才非常棒。
一改传统烧烤店烟熏火燎、矮桌子低板凳的旧貌,王俊杰创业的7年中掀起了6次店面的整体升级:
第一次推出“不止是一家串店”;
第二次推出“这里不只有串,还有年轻人的梦想”;
第三次推出“那些年谁曾陪你来过”,主打爱情、亲情;
第四次推国潮店,目前全国已开4家店……
下个月,第六次升级推出的新店将在新都心凯德茂对面的台柳路上开业,装修风格走上了新潮的叙利亚风。选址上,王俊杰并没有选择进商场。“一流的商圈,三流的位置。”王俊杰告诉记者,在互联网的加持下,酒香真的不怕巷子深。
事业寻求突破口
进军江浙沪,思考如何一直红
开店七年战绩如何?全国35家门店,这是王俊杰给出的答案。这家从青岛台东起家的串店,除了进军北方市场,又一次大胆试错,挺进江浙沪包邮区。同样是年轻人喜欢的ins风装修,选址上同样没有找热门地段,不同的是根据当地口味调整菜品,王俊杰欣喜地看到,每一次开业都有了排队满座的盛况。
“这家店我们就开在了肯德基的对面,火爆的时候肯德基里坐的顾客都是等着去我们家吃串的。”在王俊杰的朋友圈,记录着每一次挺进外地的照片和视频。然而,火爆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在从2015年选择从台东出发放眼全国后,滚滚而来的人气背后新的课题又出现了。
如何能一直红下去?商场如战场,这句话王俊杰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在商场红利期、人流红利期、微信公众号红利期等成为过往,靠着线上营销带动人气的餐饮店如何逃离过气网红店的窘境?这是许多以王俊杰为代表的创业者们要思考的。
瞄准18岁到30岁的目标受众,王俊杰带着他的串店也在积极转型。在台东总店装修过程中,王俊杰用精良的视频剪辑技术,用视频呈现每一次店面的改变与匠心。可有了创新就够了吗?事实证明这还远远不够。想要回到五年前,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视频拉来成百上千食客的景象已经很难再现了。
眼下,王俊杰带着年轻的主创团队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认清自己的当下,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加强管理、打出品牌、运营新媒体的新手段……这些都是这位30岁的年轻人每天要思考的问题。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王俊杰的创业路是对这句话的最佳注解。三十而立,不断试错的青岛串店,没准下一个爆点正在哪等着他呢。(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于波 实习生 栾丕炜)
晚报评:
玩互联网,也不能忘了“我是谁”
“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哈根达斯的创立与一场发生在丹麦的邂逅有关,一则故事让一款冰激凌带有了几分浪漫;2014年4月,《我为什么辞职去卖肉夹馍》刷爆朋友圈,文章触动不少北漂青年内心的柔软,肉夹馍成了北漂情感的寄托,这让西少爷肉夹馍一炮而红。
要想吸引顾客,必须要打造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通过互联网说品牌的故事给顾客听。但是,互联网红利会持续多久?会不会沦为“快闪”店?这些问题考验着每一个餐饮创业者。
据CNNIC第47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大部分是年轻人群体。处于高欲望社会的当下,只有同时满足年轻人的味觉、视觉以及发朋友圈打卡的需要,无论店开在哪里,年轻人都会开着导航追过去。
“那些年一起吃串的地方”为代表的餐饮店,自诞生之初便是自带互联网基因的。有别于传统餐饮单位,他又多了几分锐气。“青岛”“烤串”“青春”等几大元素让“那些年一起吃串的地方”有了充足的品牌延展以及故事创作空间。在抖音号上,几十篇“那些年升级记”系列VLOG视频就是最好的证明。
刚刚开始进军短视频的“那些年”,虽然还没有视频爆款,但是方向是对的,内容是充足的。
放眼望去,那些关关停停的所谓的“网红店”,其实是过于依赖互联网,而真正能长期运转的餐饮企业,其战略是两头抓,既能看到那最高的潮头,也能时刻不忘“我是谁”。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