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客人上门时,还要抓点茶叶现泡一杯吗?商务接待时,还要费时费力专门过滤茶渣吗?休闲接待时,还要带一整套茶叶茶具吗?……中国人历来爱饮茶,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了它,所以它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之一。在“绿茶之乡”西海岸新区海青镇,一位90后姑娘与茶结缘,潜心研究茶的冲泡技艺,创新生产出了方便快捷的杯茶,改变了传统的饮茶方式,也让自己走上了致富之路。
入秋时节,记者来到风光旖旎的海青,入目所及皆成景。绿水青山、白墙黛瓦,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各种茶的元素弥漫于整个小镇,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幸福画卷。
在该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青岛乐茶农业科技公司的展厅。90后企业负责人夏铭翊笑容可掬地迎来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纸杯娓娓道来。“不要小看这个小纸杯,这可是有专利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乐茶’”,夏铭翊介绍,乐茶杯茶就像杯装的奶茶,省去了繁琐的泡茶环节,运用杯子底部的一层食品级植物纤维滤纸,将茶叶泡开来,又有效过滤掉茶渣,即冲即饮,方便快捷,非常适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
作为杯泡茶的引领者,夏铭翊通过对杯身结构的改良,改变了传统繁琐的饮茶方式,快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企业创立仅一年多,乐茶杯茶销量就达上百万杯。一个灵感成就了一家企业,也让夏铭翊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孩华丽转身为小有成就的女老板。
夏铭翊的故事不过是海青众多村民依靠茶叶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在海青,像她这样依靠小茶叶住上大房子,开上奥迪车的茶农还有很多。
海青茶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实施的“南茶北引”战略。经过近60年的发展,“茶业”与海青镇的羁绊越来越深。期间,众多茶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壮大。
近年来,海青立足茶的优势,做好茶的文章,发展茶叶产业,打造茶韵小镇,趟出了一条全产业链发展茶产业、进而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如今,海青镇已成为江北地区生长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拥有3.5万亩茶园,约占青岛的三分之一,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年干茶产量已经达到260万斤,产值3亿多元。
海青镇人大主席张孝水告诉记者,海青把产业作为致富奔小康的支撑和根基。立足壮大茶产业,精准论证施策,下足绣花功夫,千方百计引进工商资本,通过市场力量补链延链拓链,“海青大力优化农业布局,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加快打造一批标准高、规模大、品种优的精品茶园,引进了投资13亿元的茶田综合体项目;成功创建全省唯一一家茶叶特色加工基地,建成年产250吨干茶的全自动超洁净茶叶生产线;深度开发网红产品‘海小青’品牌系列茶饮和餐饮产品,火爆第30届青岛国际啤酒节。”
产业大发展带动了群众收入大增长,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善,当地居民鼓起了“钱袋子”,村庄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19年,全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较年初净增1.6亿元,户均增收1.2万元。今年茶鲜叶收购价格是去年同期的2倍,管理好的茶园亩均收入达3-4万元。经过不断努力,小茶叶在海青被做成了大产业。
未来,海青镇将深化茶业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推进“旅游+农业+生态+文化”的发展新模式,高起点策划经典旅游线路,大力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民宿度假等新业态,创建‘北域江南、茶韵小镇’旅游品牌,打造全域旅游度假目的地,实现全镇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共同提高。(青报全媒体记者 李德银)
责任编辑 刘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