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3月15日
地点:日喀则桑珠孜区(海拔3860米)
天气:13℃/-4℃ 晴
他们,工作生活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
他们,每日早出晚归,用心用情用力浇灌着祖国的花朵。
他们,被藏族孩子亲切地称呼为汉族“老爸”“老妈”。
他们,让格桑花开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他们,就是勇敢奋斗在珠峰故乡日喀则的山东援藏教师。
这篇日记在初到日喀则时就已经开始酝酿了,本来应该是上周六写的,但是周六一天都忙着弄脱贫攻坚的材料,周日日喀则又迎来了一场雪,只好在周一写了。在来日喀则之前,我就知道有不少青岛教师在日喀则教育援藏,早就想见他们一面。而这个想法终于在周六变成了现实。周六中午,领队让校长把在日喀则一高、日喀则二高援藏的老师们邀请到了青岛援藏公寓交流了一下。虽然时间不长,谈得还不够深入,但起码从大面上了解了一下青岛援藏老师的情况。
青岛援藏教师与青岛第九批援藏组合影。
目前在日喀则援藏的青岛老师属于山东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山东教师“组团式”援藏是个大工程,老师们来自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等城市,可以说是汇集了山东最发达地区的教师资源。而且,山东援藏老师的数量在日喀则相比其他援藏省市也是最多的,共有60位山东老师,几乎是学科全覆盖,其中日喀则一高20人、二高20人,白朗中学20人。
青岛援藏教师捐赠冬衣。
青岛目前共有11名高中老师在日喀则援藏,他们分别是:莱西一中滕美杰、青岛68中尚成立、胶州三中朱时洗、莱西四中张淑红、城阳四中纪克俭、即墨四中陈寿昌、平度蓼兰万家中学王学良、平度华侨中学谢明松、青岛致远中学张立双、莱西南墅中心中学吕世军、西海岸新区五中庄盛。他们之中,尚成立、陈寿昌、王学良三位老师横跨山东省第一批、第二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总共要在日喀则援藏5年!今年7月份,这11位老师就要结束在日喀则的援藏生涯,回到青岛和家人团聚了。
在青岛援藏的老师里面,莱西一中工会副主席、日喀则二高副校长滕美杰的故事感人又浪漫。“每次离开家的时候,父母亲人难掩担忧——我总有一种放弃的想法!可是,那里的教育正值突飞猛进的关键时期,那里的校园更需要我!鲁藏一家亲,这里就是我第二个家。给西藏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让连绵的群山再也挡不住他们远眺的目光,给西藏的教育注入新鲜血液,让教育多元化在高原生根开花,是情怀,更是责任!”这是滕美杰在日喀则教育援藏的感悟。然而,滕美杰不仅仅是自己来援藏,更是把家带了过来。
滕美杰和张淑红援藏夫妻档。(照片由本人提供)
2018年秋天,作为青岛第二批“组团式”教育援藏的领队,滕美杰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援藏之路。他的妻子、莱西四中教师张淑红每天都惦记着丈夫在西藏的生活和工作。她白天围着三尺讲台和学生们转,通常是晚上回家之后才有时间和丈夫交流,关心一下他的日常起居和工作情况。两个月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山东援藏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个空缺。“我跟媳妇说起这个事来,她就说:我去陪你吧? ”随着滕美杰的一句“那就一块来吧”,张淑红二话不说,报名被批准后就打点行囊,带着支援西藏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带着对丈夫工作的坚定支持,开始了夫唱妇随的援藏生活,日喀则也出现了少见的援藏教师比翼鸟。
虽然滕美杰在出发前就已经预想过高原反应,但当真正踏上西藏时,高原反应还是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刚来时一直头疼,甚至睡不着觉。”为了不影响工作,滕美杰强打精神,咬牙坚持。高原反应远不止头疼这一个表现,滕美杰还有两次晕倒的经历,“都是蹲着跟学生、同事聊天,谁知一起身马上晕倒在地。 ”因为迫切想把岛城的先进教育经验传授给当地的老师和学生,滕美杰很希望能和大家多交流,常是说几句就憋气憋得慌,只能一句话拆成几句说。就这样,在日喀则市第二高级中学,滕美杰夫妻俩承担起教师队伍培养和数学教学的任务。工作之余,他们还尽自己所能去当面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去福利院自掏腰包为考上高中的孩子买慰问品和学习用具、资助中小学生、几乎每个周末都和妻子一起去家访……雪域高原的强光和紫外线,让滕美杰的皮肤先是变成了小麦色,继而又变成了古铜色。张淑红打趣他说:“滕美人变成黑美人啦!”年轻时的滕美杰,长相儒雅俊秀,有玉树临风之态,莱西一中的老师们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一个“美”字,都善意地调侃他叫“滕美人”,同样作为老师的张淑红自然知道这个“典故”。
2020年春天,因为高原缺氧导致的血液粘稠,滕美杰患了严重的血栓病,后来血栓又移动到肺部,造成了肺栓塞,在西藏一边工作一边治疗了两个月没有效果,不得不回到内地住院治疗。在四十多天的住院期间,滕美杰动了两次手术,终于稳住病情。出院后,医生、亲友包括日喀则市教育局的领导纷纷劝他结束援藏。他却说:“青岛人民派我带队来援藏,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坚决不当逃兵!”收拾行装,带上了半年后续治疗的药,他毅然决然地再度踏上了西行的征程。最美的教师,源自最美的心灵。现在依然奉献在雪域高原的这对夫妇,被当地人称为“高原上的好伉俪”,他们高尚的灵魂,盛开成高原上最美的并蒂雪莲花......
滕美杰和张淑红援藏夫妻档。(照片由本人提供)
“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是深入贯彻中央第六次、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教育援藏模式的重大创新。以放在全国都是拔尖的山东教学质量和教育方式,在山东省“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全体教师的倾情援助下,受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团队和教师个人也得到了受援地的充分肯定与认可,“组团式”援藏党支部被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全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新一批“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工作队被日喀则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最后,摘录一下青岛68中援藏教师尚成立的感悟,以飨读者:
2016年8月来到日喀则,不曾想也不敢想,这一来就是五年。援藏五年,爱上了孤独的生活,高冷的青藏。适应了这里的缺氧,也落得一身的骨质疏松,免疫低下。
在高原,与恶劣的气候苦斗,与艰苦的生活缠斗,与自己身体的病痛恶斗,和同事同学打成一片,其乐融融。这就是我们援藏支教的苦乐年华。
来之前,我就有一个顾虑,如果我的牙疼病犯了,怎么办?在家时经历过那种彻夜不眠的痛,高原本缺氧,牙疼又如何?经历过才知道,想少了!不仅牙疼,而且是疼了好几次。不仅疼了,还掉了两颗。此外感冒导致声带几度失音,免疫力低下导致大面积令人生不如死的疱疹,骨质疏松导致的频繁闪腰……在这样的痛苦中,孤独是最微不足道的一种,超负荷的工作也算不得什么——只要能战斗,总归是健康为前提的。至于春季的风沙怒吼,冬季的严寒憋气就更可以忽略不计了。
百病缠身,种种不适之外,也有不为人知的快乐幸福。领导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藏老师们亲如手足的呵护,学生的纯朴可爱勤奋进取,都让我们感受到高原的热情和温度。我的学生喜欢喊我“老爸”,上课时把我当明星,课堂气氛特别棒。那一张张笑脸能让你忘记一切。
五年的光阴,我战胜了孤独。一个人的一天总是略显漫长,我想着不可虚度。在无事可做的时候,我们也曾“饭后万里行”,一直走到日落西山,繁星满天;也曾一把扑克摔得稀烂,怅惘而归;也曾三五好友杯里寻醉,梦里归家。但后来觉得这总不是办法。我从网上买了笔墨纸砚、国画颜料,开始寄情书画。买了二胡笛箫,开始吹拉弹唱。把自己的课余安排满满,让自己无暇顾及孤独。坚持也不容易,放弃总是诱惑。但我不愿意重蹈空虚寂寞冷的覆辙,于是咬牙切齿,让自己变得多才多艺。
在藏期间,除每周平均12节汉语课外,我为汉语组的同事们奉献了20余节展示课、示范课、赛课等精品课,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告诉我的徒弟和同事们。我觉得自己算是尽到了一名党员支教教师的责任。
五年,比一个本科还要漫长。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里,它占了沉甸甸的四分之一。这铭心刻骨非比寻常的四分之一,是我生命中的荣耀时刻。我常常想,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生命禁区、世界屋脊,我也凭一介文弱书生的柔弱之躯冲了上去,我是对得起党员这个光荣称号的。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建亮)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