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手了!户籍新政落地,五大落户途径总有一款适合你!

3月15日上午,青岛市政府公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青岛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靴子”落地。

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坚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人才、人口和劳动力要素合理顺畅有序流动”为导向,统筹户籍制度与城市科学发展,放宽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建立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实现城市人口数量、质量双增加。

明确了五大类落户途径,即:人才落户、居住落户、亲属投靠落户、赋权激励落户和稳定就业居住落户。按照“继续放宽中心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大幅放宽城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区),全面放开县域(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思路,实施分区域、分类别、差别化落户政策。

去年12月17日,青岛一口气公布了《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青岛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青岛市外语人才、外事人才、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等六条人才新政,公开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一次性连出六条人才新政,这在青岛招才引智史上尚无先例、全国亦属罕见,充分彰显了青岛人才强市、创业强市的雄心、决心和信心。而户籍政策因为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系统性强,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近3个月来,格外备受关注。

毕竟,人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底蕴。有什么样的人口规模,决定了青岛想要、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人口发展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集聚策略,适度扩张,持续推动人口规模壮大。到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人。

而这一轮户籍改革,无疑为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

想来可来,应来尽来

2014年以来,青岛户籍制度改革历经两次大的调整,在此轮户籍制度改革之前执行的是青岛市政府2018年3月制定发布的《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青岛户籍迁入政策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人口增速持续放缓。2018年青岛人口增长率为17.90‰、增加14万余人,2019年增长率为13.27‰、增加10万余人, 2020年增长率为9.75‰,增加8万余人,人口增长率和净增长数量连续两年下滑。已有政策无法支撑人口数量持续稳定增长。

二是购房落户有面积限制。要求拥有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90平方米以上、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即墨区)60平方米以上单套商品住宅才能落户,导致存在有房“落不下”问题。

三是落户途径存在盲区。部分有落户意愿人员,因无购房、无亲属投靠、单位无集体户等条件限制无落户途径。

《意见》针对上述存在的三个问题,进行了“破题”: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坚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人才、人口和劳动力要素合理顺畅有序流动”为导向,统筹户籍制度与城市科学发展,放宽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建立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实现城市人口数量、质量双增加。

明确了五大类落户途径,即:人才落户、居住落户、亲属投靠落户、赋权激励落户和稳定就业居住落户。

按照“继续放宽中心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大幅放宽城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区),全面放开县域(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思路,实施分区域、分类别、差别化落户政策——

放宽学历、技能人才落户条件。将全国其他市(地)级及以上人才工程管理期内人选全部纳入人才落户范围,与持山东惠才卡、青岛市人才服务绿卡人才人员同样不受年龄限制。学历人才方面,取消博士学位人员落户年龄限制;对其他学历人才的学历要求,由现行政策的全日制扩大至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含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放开国内高校、国(境)外留学在校生落户限制,在国内和国(境)外高等院校就读的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都可在青岛落户。技能人才方面,将初级工纳入人才落户范围,取得初级工、中级工职业资格的,取消必须有接收单位限制,在中心城区落户降低缴纳社保年限(由2年降低为1年)条件,在城区落户取消社保年限限制。

坚持居住优先。取消原有单套商品住宅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90平方米以上、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即墨区)6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限制,实现在青岛取得居住性质的合法产权型房屋人员(含已办理房屋转让合同网签备案)及其近亲属即可办理落户。

鼓励举家迁徙和亲属投靠。亲属投靠落户方面,取消父母投靠子女必须“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年龄限制;放开集体户投靠落户限制,单位、社区、人才集体户调整为可接纳夫妻投靠、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

服务“双招双引”赋权激励落户。对经确定的全市“双招双引”重点项目和纳入“未来之星”人才工程支持的高成长性创新创业团队,所属员工可整建制落入单位集体户,予以全程代办服务。

创新城区稳定就业居住落户政策。取消积分落户限制,在全市范围稳定就业或城区稳定居住(租赁房屋并办理租赁合同网签和居住登记)的人员,可申请本人及其近亲属在城区单位集体户、城区稳定居住地城镇社区集体户落户。

全面放开县域三市落户。取消城镇区域落户限制,促进人口快速增长。保障城镇落户的农村人口合法权益,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城镇人员入乡返乡就业创业,可在原籍或就业创业地城镇集体户落户。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基本生活基础的进城落户人员,回原籍实际居住的,允许户口迁回原籍。

……

《意见》的公布实施,相对于全国其他同类城市来看,可谓“诚意满满”:对有学历、有职称、有技能的人才,实现了落户有保障;对城区有稳定居住和就业的人员,实现了“想来可来”;对亲属投靠等符合条件的人员,实现了“应来尽来”;对双招双引项目及有贡献企业落户,实现了全程便捷服务。

而进一步放宽放开外来人口落户限制,必将优化青岛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和有序流动,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提升人口对城市发展贡献度,为青岛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目标,提供充分人力资源保障。

降门槛,只是开始

降低落户门槛后,可以给青岛带来多大的人口规模?

虽然没有办法具体计算,但是可以用在户籍改革中表现“异常抢眼”的西安来做一个比对。

2017年3月1日,户籍政策数十年未变的西安出台了史上最低门槛的户籍新政,率先在全国同等城市中推出“流程最简、门槛最低、条件最少”的“三放四降”落户政策: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降低买房入户条件、降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的社保缴费年限。

到2018年4月26日,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西安6次升级调整户籍政策。户籍新政的深度和力度之大,在全国同等城市中绝无仅有。截至2018年5月西安市公安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短短一年多时间,西安已新迁入落户64.5万人,相当于一年迁入一座中等城市。

2019年3月17日,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发布《西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安常住人口正式突破千万。而在此之前的5年,西安全市仅增加了户籍人口29万人。而西安的GDP,也在2018年随着西安人口破千万,重返前20强。

可以预见,新政实施后,会打破落户青岛的壁垒,让一些想落户青岛的人圆梦,也一定会吸引一批人,来到青岛。

随着人口的增加,青岛的就业创业、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满足人口增长的服务需求的能力,也在考验着青岛这座城市的承载能力。

比如,新增人口会不会使原本就紧张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紧张?现有的优质医疗资源是否能够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青岛的老龄化已经是全国最严峻的城市之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新增人口会不会驱动房价走高?这些问题都需要各部门想在前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让落户政策在接续上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而让人来了后还要留得下,更是取决于青岛的产业基础和结构、城市品质提升等关键因素。

以杭州为例,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5.4万人,相当于1年间“长”出了一个中等城市,这一增量超过了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位列全国第一位。2019年突破千万大关,正式成为中国大陆第16座人口过千万的城市。

杭州年度人口增量领跑全国的背后,则是杭州在经济、产业、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2019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高达3795亿元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凭借发达的数字经济,杭州正不断虹吸着京沪外溢人口,大把的京沪白领正在迈入杭州。

反观西安,2018年,西安市常住人口总量首次迈过千万大关,并以38.7万的常住人口增量排名第三,仅次于广深两个一线城市。但此后,多个城市加入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不断降低,失去政策优势的西安受制于较低的经济总量、有限的高薪职位数量,人口吸引力逐步下降。2019年,西安常住人口增量几近腰斩,排名滑落至第9位。

未来青岛,需要多少人口

人是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而资源要素的流动,一定有其内在的市场逻辑。

近年来,“抢人”大战在城市间反复上演,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一座城市的人口净流入值,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人口流入最多的十座城市分别是:杭州(净流入55.4万人)、深圳(净流入41.22万人)、广州(净流入40.15万人)、宁波(净流入34万人)、佛山(净流入25.29万人)、成都(净流入25.1万人)、长沙(净流入23.98万人)、重庆(净流入22.53万人)、郑州(净流入21.6万人)和西安(净流入19.98万人)。

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经济强市。

如果继续拉长时间轴,从2014年至2019年五年的时间来看,深圳和广州的人口净流入位居前两位,其中深圳净流入266万人,广州净流入222.5万人,而杭州净流入为146.8万人。人口的流入都与这些城市经济的发展同向而行。

反观青岛:2018年青岛人口增长率为17.90‰、增加14万余人,2019年增长率为13.27‰、增加10万余人, 2020年增长率为9.75‰,增加8万余人,人口增长率和净增长数量连续两年下滑。虽然这个数量在山东省内算是“优等生”,但是相对于全国其他同类城市来说,青岛的人口增加速度,还是慢了点。

青岛到底需要多大的人口规模?这要看青岛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城市。

如果小富即安,那现在的人口规模就不算小。如果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尤其是要肩负起国家和山东省赋予青岛的一系列重任,那就必须以未来的眼光谋划今天的发展,以未来的城市体量倒推城市人口规模。

以深圳为例,2019年,深圳陆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343.88万人,实际管理人口约2200万人,GDP为26927亿元。青岛陆域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949.98万人,实际管理人口约1100万人,GDP为11741亿元。深圳相应指标分别是青岛的1/6、1.4倍、2倍、2.3倍。可见,青岛的资源承载力、人口承载力还有相当大的空间,青岛想要做“北方的深圳”,必须迅速做大人口规模。

不久前,青岛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集聚策略,持续推动人口规模壮大和结构优化,到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人。

2019年年末,青岛全市常住总人口为949.98万人。要实现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人的目标,六年间(2020年-2025年)青岛要增加150.0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5万人。    根据青岛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要想实现上述增长目标不太可能,青岛必须需要改变以往的路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中提到,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有序引导人口落户。

3月4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更是亮出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磅措施,其中明确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推动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引导劳动力合理畅通有序流动。这对于青岛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为了让人能够留下,青岛也并不是没有准备,已经下好了“先手棋”——

青岛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了《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探索推出更开放、更灵活的人才招引和培育机制,紧扣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3个重点产业,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促进产业发展。

青岛市人社局研究制定了《青岛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以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搭建集成、便捷、高效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

最近刚刚发布的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把产业作为留住存量、吸引外来增量的关键,提出,发挥产业对人口调控的源头作用,坚持事业聚人、环境留人,以产业转型带动人口结构优化,集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这无疑是找准了“穴位”。

相信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一定会给国家战略叠加的青岛,带来人力资源红利,进而提升城市能级。

作者 | 慕昱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