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滴滴司机3次倒车撞死乘客:致命的戾气!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3·15”当天,一起“滴滴司机因口角3次倒车撞死乘客”的血案震惊全网。这已不仅仅是消费者权益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人命。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戾气生生夺走!

3月15日,福州市长乐区公安局发布案情通报称,经警方调查,14日凌晨2时许,网约车司机高某与乘客张某因订单问题发生口角并引发冲突,高某情绪失控驾车冲撞张某。随后,嫌疑人高某报警向公安机关投案,受害人张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目前犯罪嫌疑人高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而通过目前的媒体报道可知,滴滴司机高某与乘客张某发生口角的原因是,张某提前告知司机高某,车到之后不要打电话联系,怕打扰到睡梦中的老人。但司机高某还是打了电话,张某上车后抱怨,高某怒而取消订单。张某与女友下车后,将手中的半瓶绿茶摔在了车后盖上。高某于是先后三次倒车,撞击张某,导致其身亡。期间,张某女友也被撞伤。

这一事件的前半段,可以说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但都只是些生活琐事,争论是非意义不大。然而就是这些琐事,导致滴滴司机高某情绪失控。其三次倒车撞人,举动可谓残忍至极,这已不是“冲动”二字所能形容,而是赤裸裸的行凶,已涉嫌故意杀人。如今,高某已被警方控制,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1

关于此案,至少有两点需要明确:

其一,以高某行径之残暴,任何人都不该为其开脱。遵守法律,敬畏生命,本应是起码的常识,但网上竟有一些人在对死者进行道德谴责。比如,有人说,高某开的是夜班车,已经很辛苦了,假如不是张某激怒高某,血案本来不会发生。这种苛责死者、对受害人吹毛求疵的逻辑,在不久前的货拉拉事件后也曾出现过。其看似在说理,实质却是一种骨子里的冷血。任何一个普通公民,无论是任何理由,都无权剥夺其他人的生命。在现代文明社会,这样的道理本无须赘述。

其二,这一血案中的戾气令人震惊,而如何消除戾气,需要平台乃至全社会共同面对。当然,先要承认此次血案是偶发事件。滴滴公司的通报显示,“该司机2019年4月通过背景审核(无犯罪记录)后注册为滴滴司机,并取得网络预约出租车汽车驾驶员证,驾龄19年,过往无安全类相关投诉。”但这样的偶发事件,对乘客来说也是一种不可承受之痛。

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相比,网约车平台在大数据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在前些天复旦大学教授所做的网约车调查报告中,已经看得分明。这样的大数据早已被用来当做平台营利的工具。现在需要平台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加强司机培训,提高乘客安全保障方面。公众希望,作为互联网企业的网约车平台,不应仅仅起到方便叫车和向司机抽成的作用,还应尽到更多责任。这是企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乘客安全感的客观要求。

最后,希望每一位服务人员和消费者在遇到纠纷时,能多一份理性,多一份尊重和包容。生活本已不易,退一步海阔天空。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