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16日讯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源“卡脖子”、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种业管理跟不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种子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方案,力求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重大突破。一时间,种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青岛市规划建设国际种都,以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为核心,规划构建“一核引领、多点突破、全域协同”的国际种都总体布局,将青岛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现代种业区域中心。目前,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得怎么样?本地育种企业发展如何?记者走进即墨移风店。
黄的、粉的、红的,有的娇小如樱桃,有的单果6两以上,在移风店徐家沟村德龙种子研发中心一处塑料大棚里,各种各样的番茄让人目不暇接。“仅这个大棚试种的就有8个品种的西红柿,是公司利用10年时间,从1000多个品种筛选出来的。”基地负责人孙军说,种子研发是一个长期过程,研发出来后,经过试种与国内外品种筛选对照,再到推向市场,这中间至少需要两三年。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2008年开始从事育种,品种包括番茄、辣椒等。目前,公司已有5个品种推向全国市场,其中草莓番茄市场售价20多元一斤,深受消费者喜爱,公司年销售额6000余万元。
“这个大棚里有20多个黄瓜新品种,其中只有一个对照品种,其他都是试种的新品种,而最终能推向市场的只有一两个品种。”硕丰源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毛乃伟说,国内种植的黄瓜主要分为华南型、华北型和欧洲型三种,基地主要从事华南型黄瓜研发。目前,华南型黄瓜国内市场的年产值达1个亿,而基地的年销售额就在3000万元以上,从这个角度上说,属于全国龙头企业。目前,基地研发的种子年销售一万公斤,栽培面积达10万亩,在长江以北、胶东半岛、河北、东北都有种植。
1993年毕业后,毛乃伟就一直和农业打交道。“国外育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种子研发在青岛不足20年,但青岛在全国走在前列。”毛乃伟说,种子企业的竞争背后是科研的竞争,种子研发经历了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数字化几个阶段,目前青岛的企业多停留在常规育种阶段,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黄戈庄青岛地平线蔬菜基地一处育苗大棚里春意盎然,移动苗床上长出绿油油的菜苗。“这里栽有茄子、西红柿、网纹瓜、大头菜的五六个品种的菜苗,都是客户预定好的。”基地负责人、省人大代表姜波说,近几年,本地种子研发开始起势,基地引进的种子一半来自本地育种企业,其中,芹菜、油菜、菠菜、黄瓜等品种多是本地种子,而胡萝卜、大葱、西红柿等蔬菜种子多来自国外。
即墨区围绕做好种子产业文章,不断强化项目支撑、完善设施配套,加速推进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目前已规划建设优质番茄、辣椒、黄瓜、番茄等十大种子研发中心以及公共服务中心、种业产业展示、蔬菜种业、花卉种业、物流中心、民俗文化体验等六大功能板块,去年8月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园区累计引进现代种业项目14个,其中国内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涉及500余个蔬菜、花卉品种的研发和培育,聚力打造从研发、培育、种植到推广、销售的全种业链条。
下一步,即墨移风店将围绕种子种苗强链补链,加快推进金百利种苗等3个配套种业项目年内签约,推动武汉汉研等7个签约项目拿地开工,推动韩国农友蔬菜育种研究所等5个项目完工投产,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种业平台。在设施建设方面,加快推进总投资3.7亿元的移康路、东兴路等6条道路整修提升、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和河道综合治理等配套工程。同时,瞄准项目落地过程中手续办理、规划审批等环节,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文/图)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