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规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作业管理的问题又引起社会一拨热议。新学期开学后,岛城各学校关于作业管理的规定实施的如何?家长们对此持何种想法?在教师尚需“减负”的情况下,教师全批全改家庭作业可行吗?记者对此展开了相关调查。
调查
学校明确传达家长看到变化
一位三年级家长将自己的体会告诉记者,“以前孩子的各种作业都要家长批改和签字,每天晚上都要拿出时间认真检查作业,说实话心里挺有负担。 ”还有多位初中生家长表示疑惑,“孩子进入初中后,难免有的老师奉行题海战术,回家后的家庭作业和试卷少不了,也就让家长们都参与了进来,每天晚上雷打不动地给孩子批改卷子。最近没有这种要求,不知是学校严格了相应规定还是教学进度还没达到那个阶段。 ”
但也有家长表示,虽然学校没有要求让家长批改作业,但还是习惯性地每晚看一看孩子的作业情况。 “个人觉得家长参与批改作业有好处,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自己孩子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刘女士是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她认为通过检查孩子的作业,能及时了解学习进度、掌握情况,也是和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
“有的老师可能觉得,给学生布置作业多一点,以免他们成绩掉下来。”市南区一位初中级部主任张尹介绍,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时不是作业布置得多就有效果,而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张尹说道,学校采取了不定期抽查各年级学生,查看作业量是否合理,难度是否合适,多久能完成,如果有超时完成的则会找相关老师了解情况并加以改进。 “老师们不光书面作业会全批全改,实践类、项目类的作业也会检查。 ”
声音
老师:希望家长有度参与和督促
对于杜绝要求家长批改作业,采访中很多教师表示:时间少、任务重……一位小学英语老师表露了自己的心声,“现状是一个老师带四个班,每个班学生40个左右,有些很小的作业,其实可以让家长帮着提前检查一下,不然老师真的批不过来。”还有的老师希望,能对老师减少非教学安排,留出更多时间,或者尝试做完作业不用交,课堂边讲题边公布答案,让学生自己改自己学等各种方式。
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黄华老师在家校共育上也有自己的研究,她时常告诉家长,“最好的教育就是家校共育。”不是不许家长批改作业,孩子的作业就与家长毫无关系了,“家长们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天天盯着,一种完全放手,对于这两类家长,我们也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建议紧盯着的家长‘松一松’,完全放手的家长‘紧一紧’。 ”黄华提醒,除了学习,家长们还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性情、爱好、健康等多方面,让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职责是促进学习习惯养成
对于不少家长谈作业“色变”的现象,市南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有自己的看法,“虽然老师并没有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但是作为家长,还是要紧盯孩子的学习状况,其实盯的不是作业写得好不好,而是从放学到睡觉之前这段时间孩子是如何度过的,写作业的姿势、写完作业之后的安排等都需要家长帮助养成良好的习惯。 ”
如今,王女士的孩子已上四年级,她也“放手”两年了,现在的她做完晚饭,孩子的作业也基本写好了。
王女士告诉记者,老师从来没有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即使自己主动承担了这个工作,老师也会把她“检查”过的作业,从头到尾仔细批改,“有时我看不到的标点符号错误、汉字书写不标准,都会被老师圈画出来,很细心。 ”她表示,作为家长不能完全当“甩手掌柜”,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后,即使不用天天“盯梢”,也需要隔段时间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再多的规定也只是对老师的监督,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们不能轻易卸下‘重担’,要时刻绷紧这根弦儿。”王女士对记者说。
专家:“减负”关键是评价方式改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在育人成才上,家长和老师的期望是一致的,要考虑如何批阅作业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到东西,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并不意味着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没有教育的责任了。家长也要在家里引导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跟学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合力。储朝晖认为,想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根本上还是要在评价方式上去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用同一标准去排队,单一的评价标准就会产生恶性竞争,进而增加老师、学生及家长的负担。 ”因此,关于“家长该不该批改作业”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该”或“不该”,而是应该将其与如何更好地推动家校共育、如何实质性地为孩子减负联系起来。(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责任编辑: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