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小农夫”、做小小创客……小学生劳动教育怎么教?市北区各学校亮出“大招”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3月18日讯 2020年,党和国家为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擘画了一张精细的路线图,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但是,做值日生、帮父母做家务等简单的劳动不足以让中小学生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春季新学期伊始,市北区中小学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和学生实际,把劳动教育贯通不同学段,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让教育形式百花齐放。

北仲路第一小学学生自己设计模型零件,通过3D打印机完成作品,如笔筒、收纳盒等。这些虽然看起来不如购买的成品精致,但“创客+劳动”的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劳动教育在新的平台延展。

延安二路小学以提升劳动技能为目标,分年级开展劳动大比拼活动,通过竞赛形式培养学生学会系鞋带、包书皮、快速整理书包等一个个劳动技能,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劳动带来的充实感和幸福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让“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意识扎根在每个延二学子的心中。

2021年寒假期间,市北区教体局布置了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劳动教育作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赞誉。家长指导孩子、小手拉着大手,每个家庭纷纷开动脑筋,用废旧物品制作了收纳盒、分类垃圾桶、花架等,在劳动中变废为宝、爱惜物品。

位于青岛53中南侧的海泊河是青岛的“母亲河”,改造后重焕生机,但不时有人往河里乱扔垃圾、破坏两岸环境卫生、随地吐痰等。该校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和放学时间,来到岸边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清理垃圾、打理花草树木、向周边居民宣传绿水青山理念、倡导垃圾分类等。如今,“母亲河”美观整洁。学校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除日常保洁、宣传护河工作外,还开展了“最美护河者”评选活动,通过劳动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光荣时刻,表彰在护河中涌现出来的“劳动小达人”,宣传创新性的劳动技能。

身处城市的孩子很难体验到农田生活。富源路小学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参与茶叶种植活动,还进行了“茶树的移植”课题研究。这里面既有语文、数学、科学学科知识的运用,又有亲自动手进行劳动的体验。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了解了茶树的习性,掌握了种植的技能。2015年,该校学生受到袁隆平的约见,把亲手炒制的“富源生态茶”送到袁隆平手中,袁隆平高兴地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自己种的蔬菜特别好吃。”“我们种的水稻制作的大米很香!”学生七嘴八舌地介绍自己当“小农夫”的经历。富源路小学以劳动实践、劳动探究、劳动创造为抓手,充分挖掘校园的边边角角,在校内建成了生态劳动实践的蘑菇房、茶园、水稻田、种植园等“四基地”。学校以班级、社团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了育苗、插秧、浇水、除草、施肥、修剪、测量、品尝,让其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也品尝到丰收的喜悦。

市北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本猛告诉记者,全区在抓实学生劳动教育“推进劳动教育体系再升级、学生劳动观念再更新、学生劳动技能再进化、劳动教育与社会资源再关联和家校同向教育再互动”“五再”举措的基础上,坚持围绕“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3个核心问题,从小处、细处着手,推动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校、特色校,实现了“一校一特色”。这也给我们展示了劳动教育的美好未来:劳动教育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实现智慧劳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通讯员 徐海滨)

责任编辑:乔文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