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教育市场有“潜力”!外来资本纷纷布局,民办教育群雄并起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19日讯 近年来,青岛民办教育这条赛道上,“新选手”不断加入,且总是引起强烈社会反应:2017年,青岛中学引起生源大战;2019年,青岛海信学校刚公布招生简章已经满员;2020年,青岛京华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附属学校招生备受关注;今年,杜威实验学校(青岛五十八中西海岸校区分校)、青岛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青岛启迪中学等3所民办学校启动招生,已经有不少家长提前打探报名;明年,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青岛校区的启动又是一个关注热点……

本土企业、外来投资纷纷进驻教育圈,民办教育群雄并起,带来的是办学主体多元化、学生选择多元化。青岛教育生态的改变,带给学生和家长更多的期待。

市场有“潜力”,外来资本纷纷布局

毫无疑问,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粗略统计,去年市教育局公布中考招生政策时,共有36所民办高中有招生计划,而今年又新增了3所,同时义务教育段也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学校招生。

在公办教育资源不断扩容的情况下,民办学校也在不断加入,显示出青岛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青岛是一座外向型城市,城市发展前景大,将来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必然也会很大。”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青岛校区校长李素香说。青岛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副校长臧文琦认为:“青岛是山东的领头羊,家长对国际教育的认知水平普遍较高,选择在青岛开办双语学校,辐射的广度可能会更大。”

除了市场吸引力,也有人是因为教育情怀选择了青岛。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附属学校校长王金战曾在青岛工作多年,将青岛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青岛的孩子灵性足、学习刻苦。我也愿意用自己一生的经验和财富,为家乡做点贡献。”

当然,更多的人意识到,相比全国同类城市,青岛仍然是民办教育发展的“洼地”,提前在青布局,未来才能占据先机。

做好民办教育,不能有赚快钱的想法

或许,岛城民办教育的热度,源于青大附中、超银中学等“老牌”热点学校连年高升学率带来的虹吸效应。但实际上,民办学校立足还是有难度,当公民同招政策公布后,有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的首轮报名人数仅是个位数。

在青岛一手打造了新世纪学校、青大附中等热门民办中小学的华青教育集团声名远播。不过,有想要入局民办教育的人咨询华青集团总经理李蛟龙“办教育能不能赚钱”时,被李蛟龙劝退。“教育首先是公益,不能把赚钱作为首要目的。如果要自建学校,至少要有三到四亿的资金投入到硬件和设备上,这还不算后期学校运营的费用。学校想要见成绩,至少要6到10年。6年可以培养出一届小学生,培养出两届初中生,创口碑的这段时间里必须熬得住,所以没账可算。”李蛟龙劝朋友,如果有教育情怀,有资金,就当是捐了做公益,这样或许还能办出好学校。

确实,许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都是因为教育情怀。做蔡元培那样的教育家是李蛟龙的梦想;办一所学校,培养具有中华文化素养,又能从容面对世界的学生,是倪贯翔从留学中介行业转身开办格兰德学校的初衷;而五十八中西海岸分校取名“杜威”,明明白白地亮出投资人对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崇拜。2020年,杜威学校已经获准招生,在市教育局发布的招生计划里,学校面向全市招收6个班。学校建好了,老师招齐了,杜威却暂停了招生,因为他们想要呈现出最好的状态,又开展了一年的教师带薪培训。

显然,精致的教育理念背后要有强大的情怀和资金支撑。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许多民办学校都办不下去。

支持和规范,才能让民办教育走得更远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办教育的论述。为何要支持?因为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丰富了教育生态,给了学生多样化的选择,大集团、名校长的加入,让竞争越来越充分。比如新世纪学校和青大附中在青岛最早自建食堂,最早开设校车。随后,公办学校的食堂开始陆续建设。家长感受更深的则是民办教育的鲶鱼效应,带动青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因为机制灵活,体量小,民办教育更容易将建校时的教育理念落实贯彻。吸引优师、开发课程、办特色教育,全人教育、幸福指数,这些由民办教育提出的理念在青岛教育圈都算是先锋,“刺激”了之后公办民办一系列教育改革。

当然,支持民办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规范。现实中不可避免存在把办教育等同于做生意的人。有的学校师资不稳定、生源越来越差,业内人士认为,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办校时定位不够准确,而且学校急于求成。比如家长反映比较集中的加班加点超量布置作业、一味追求升学成绩不上音体美课程、教师流失课堂纪律混乱等问题。有校长建议,对民办教育,政府需要做好资金准入甚至是做好兜底的准备。市场规律下,一些民办学校如果长期“吃不饱”中途撤资,教育主管部门要有学生保障预案。

大集团、名师名校长加持,民办学校差异定位增强竞争力

面对竞争,民办学校如何赢得家长与学生的信赖,恐怕需要下一番功夫。观海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青举办的民办学校大多都有大型教育集团支持和名校长、名班主任加持。华青教育集团一贯邀请名校出身的名校长坐镇;青岛海信学校有海信大企业背景,也有像马林这样的名校长主持学校工作;青岛启迪学校除了有启迪教育集团,还有清华基因;青岛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则有新东方基础教育培训与出国留学培训的优势,还是平度今年的重点项目;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在全国名头就很响,青岛校区则将继承本部的管理模式、课程体系等。

各个民办学校也都有不同的定位和侧重,以更好满足家长的需求。以高中学段为例,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出口”大致上划分为两类,一类主要出口是国内高考,针对普通类学生、艺术类学生定向培养。还有一类主要出口是出国留学,这部分学校主要是双语学校、国际学校等等。

“每个学校的定位不一样,办学特色不一样,民办学校不断进入青岛确实可以给学生和家长更多选择。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有竞争才能督促各个学校不断进步,才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岛城一所有着20余年办学经验的学校负责人表示。当然一些政策的变动,也会进一步提振民办学校的信心。“青岛 ‘十四五’规划《纲要》就提到,城阳将会被划归为主城区,这对学校来说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发展契机。”青岛京华学校副校长姜慧说。

对比先进城市,岛城民办教育“出圈”仍需努力

近年来,民办教育的发展对青岛教育事业的补充、促进作用不可否认,但并不意味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已经“完美”,其进步空间依然很大。“民办教育实际上有市场化的行为在里面,在北上广深以及南方一些城市的优质民办学校, 课程建设、人事管理、品牌营销等已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很多已做到了非常精细化的管理。青岛的民办学校,没有太大的‘野心’。”岛城一民办学校负责人叹息,青岛没有出现区域性、全国性的大教育集团,反而是外来的教育集团来青岛抢占市场。“这些引进的教育品牌可以调配的教育资源多,一旦适应青岛的市场,将来的发展可能非常迅速。”

“我们更追求质量,有了精致管理,有了鲜明特色和高质量的教育之后,才能追求数量的扩张。”针对青岛本土民办教育品牌较少去外地办学的问题,李蛟龙并不着急,他认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需要理解当地人的追求,结合当地的资源和文化。青岛民办教育起步晚,要走出去,需要自身先成熟起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赵黎)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