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西红柿变“生财果”

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中,山东青岛平度市明村镇成功入选,而当地特色农产品樱桃西红柿则撑起了这“十亿产值”的半壁江山,在明村镇这个拥有西瓜、蓝莓、野山枣、葡萄、甜瓜的“瓜果原乡”里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水果“首富”。

明村镇地处北纬36.9度胶莱河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加上得天独厚的盐碱地土壤,造就了当地樱桃西红柿皮薄肉脆、清润鲜美的特点。自1998年引入种植以来,明村镇樱桃西红柿不断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并搭载神舟七号进行过太空育种,从寻常水果进阶国家4A绿色食品标准,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樱桃西红柿喜迎丰收(摄影:李紫恒)

“我2019年花了18万元建了个3.6亩的棚,再加上人工费和肥料费又花了12万元,但2020年就回本了,现在把这个棚租出去了,光租金就5万元。2020年我又花了55万元建了两个大棚,一个是占地5亩的春暖棚,另一个是占地约6亩的冬暖棚,五一就能卖果了,收入前景可观。”台中村贾丽娜说。

在平度市明村镇,类似这样的樱桃西红柿大棚还有1600多个,占地面积1.2万亩,年产值10亿元以上。明村镇115个村庄,69个村庄以种植樱桃西红柿为主导产业,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樱桃西红柿在名瓜名果辈出的明村镇俨然成为新晋“首富”。

一位妇女正在樱桃西红柿大棚内采摘(摄影:李紫恒)

高身价的背后,是明村镇樱桃西红柿产业“20年育一果”的坚持。从党员带头试种到合作社串起产销链条走向全国,从庄户地摸索到太空育种,从无名之辈到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以及4A绿色食品等“国字号”品牌认证,以大黄埠村、巡栈村为中心的两大樱桃西红柿主产区在曾经欠收成的盐碱地上种出了致富“红串串”。

樱桃西红柿的振兴吸引和激励了人的振兴,人的振兴又巩固和推动了樱桃西红柿的振兴。明村镇培育出了适合西红柿生长的土壤,更深耕出了适合西红柿产业发展的沃土,以“十亿产值”为起点,明村镇樱桃西红柿正阔步迈向纵深发展。(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通讯员 孙科强 吕承俊)

(稿件原载于2021年3月17日新华社客户端)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