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2日讯 宁让人等船,不让船等人。为提高服务效能,更好地服务航运企业,3月22日,市交通运输局青岛港引航站“推近一海里、服务到船边”活动启动仪式在山东港口青岛前港湾75区码头上举行。
这一新举的亮点是创新引航工作模式,将引航员的待命地点移至码头前沿,船舶可以“随完随开,随到随靠”,不仅大幅提高通行效率和经济效益,还优化了青岛口岸营商环境,为青岛港更好地发挥国际枢纽海港功能、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提供了重要保障。
前湾和前海新增2个引航工作站——
距引航登轮点仅1海里距离
引航工作是港口生产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港口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船舶航行安全,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2020年,青岛港引航站把牢“海上国门”,共安全引领船舶2.2万艘次。其中,200米以上大型船舶1.2万艘次,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和优质服务“零投诉”,为保障港口海运畅通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启动的“推近一海里、服务到船边”活动,是指在青岛海事局前海海事基地、青岛港集团轮驳分公司前湾工作船基地设置2个引航工作站。工作站距引航登轮点仅1海里距离,当班引航员在工作站值守,收到引航任务后直接登上引航艇,赶赴被引船舶作业。
“该模式的实施,将大大缩短引航员的登轮距离,前湾工作站缩短6海里,前海工作站缩短5海里。”青岛港引航站站长王武修介绍,以往工作模式是2小时备点,1小时准点派出引航员登轮。由于装卸头绪多、节点多、变化多,往往不能按准点节点完船,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新的引航工作模式推行后,船舶可以随时完船,随时登轮离港;随时到达,随时登轮靠泊,从而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持续提升青岛港船舶靠离效率——
一年能为码头节约60000分钟
由于集装箱船舶运营效率是按照小时或分钟计算的,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线、黄金线!据估算,新模式实施后,一年能为船舶靠泊和离泊分别节约30000分钟,为码头节约60000分钟。尤其是在雾季,可以抓住短暂的时间窗口,在视距可以通航的情况下,迅速把船舶靠离好码头,可以极大地减少引航艇和值班车的工作量,达到节能减排绿色引航的目的。
目前,中远海运集运公司自营船队包括近500艘集装箱船舶,运力规模300万标准箱,世界排名第三、亚洲第一,已跻身世界一流班轮公司行列。中远海运在青岛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最大,每年进出青岛港的船舶约2500艘次。“中远海运是全球最追求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班轮公司。在全球海运物流服务供应链受疫情影响严重受阻的情况下,这一新举措可以提升船舶在青岛的运营效率,更能提升青岛港航竞争力,助力区域稳外贸和保供应链稳定的‘六稳六保’工作顺利推进,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大有裨益,也提振了我们在新发展格局中抢抓机遇实现更稳健发展的信心。”青岛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建龙对此点赞道。
2020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2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7%,首次超越釜山港,实现历史性突破。“青岛港引航站已成为港口装卸生产逆势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主力军。”山东港口青岛港副总经理王军表示,此次引航模式创新迈出的不仅是1海里的物理距离,更是引航站与港口、与船公司之间零缝隙的贴心服务距离,必将持续提升青岛港船舶靠离效率。青岛港将充分发挥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的功能,靠前指挥,精细组织、精准对点、科学高效组织好船舶靠离作业,携手引航站共同提升青岛口岸通航效率和服务水平,合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王武修介绍,下一步,青岛港引航站将不断总结优化活动成效,在董家口港成立“攻坚突击队”,组建LNG保障专班、大型和超大型油轮攻坚专班以及超大型矿石船突击专班,并深化与船公司沟通联系,解决企业关注的难点痛点问题,全力推进“争创三个一流、精准服务港航”引航品牌建设,为青岛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贡献引航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