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暖,青岛多地的蛤蜊养殖区开始陆续收获,每天数十万斤蛤蜊抢鲜上岸,成为今春海鲜市场的主要美味。3月24日上午,早报记者在青岛市即墨区丁字湾海域看到,10多条养殖渔船开始忙碌捕捞,当天上午就有5万斤蛤蜊上岸,运往本地和南方市场。渔民介绍,青岛海域的蛤蜊苗基本上都来自大连,这种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持续了30多年。每年秋季下苗,经过半年的生长,便开始收获。
日捕5万斤蛤蜊
位于青岛市即墨和海阳交界处的丁字湾海域泥滩中,有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是各种贝壳类等小海鲜生长的天然家园。因此,本地渔民有养殖蛤蜊等贝类的传统。3月24日,天刚蒙蒙亮,几十名渔民驾驶10多条小渔船,来到养殖区域开始忙碌捕捞蛤蜊。
上午11时许,随着远处海面上传来的汽笛声,一条条养殖小渔船陆续在即墨丰城白马岛码头靠岸,一派丰收的景象便出现了眼前。穿着水衣的渔民将捕捞的蛤蜊搬上岸,被早已等候在码头的商贩运走。
渔民于志川一边忙活一边说,捕捞蛤蜊的时间要根据潮流而定,这几天上午涨潮,就需要凌晨早早出海,赶到涨潮时上岸。大约从凌晨4点开始进入捕捞区域,在海上干了6个多小时,差不多一条船就能收获5000多斤。相比去年,今年的蛤蜊产量有所下降,但从品质来讲每个蛤蜊都体肥味美,又是一个丰收年。捕捞蛤蜊和出海捕鱼不同,因为蛤蜊生长在泥滩里,捕获时要跟着潮水走,每次收获要随着落潮时出海,经过数小时的作业,到涨潮时跟着潮头赶回码头。
渔民介绍,一袋蛤蜊有上百斤重,今年的蛤蜊密度大,在泥滩里挖10多分钟,就能收获满满一袋子。连日来,丰城附近的几个渔村共出海作业10多条渔船,大约捕捞回5万斤新鲜蛤蜊。于志川说,丁字湾属于淡水河流入海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泥滩品质,天然生态环境十分适合养殖蛤蜊。
一亩蛤蜊收入两万
3月24日上午,南芦村10多名渔民一边忙碌着卸船,一边高兴地说,今年蛤蜊的产量虽然比不过往年,但亩产量也能达到1万斤左右,价格也比去年同期偏高。渔民介绍,引进的蛤蜊苗每斤2元,每亩投放1万斤幼苗,当天蛤蜊的收购价达到每斤4元,除去苗种等养殖成本,一亩蛤蜊纯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当地最多的养殖户共养殖了50亩蛤蜊,算下来一季可以收入百万元。另一渔民介绍,养殖蛤蜊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果赶上行情不好造成滞销或者蛤蜊患上病灾产量下降,也有可能赔得血本无归。
记者了解到,除了大家熟知的红岛蛤蜊外,养殖蛤蜊在即墨有着30多年的历史,目前养殖区主要分布在田横、丰城等近海滩涂海域,养殖规模有5万多亩,目前已经到了大量收获期,每天都有数十万斤新鲜蛤蜊收获上岸。连日来,即墨区田横镇白马岛码头每天都是一幅热闹的丰收景象。一艘艘满载刚刚从海里收获蛤蜊的渔船陆续靠岸,渔民们或用手提,或用扁担挑,或两人抬,将满满的一袋袋蛤蜊搬运到码头上。早已等候在码头上的商贩们这时开始忙碌着称重、装车,然后将新鲜的蛤蜊运到青岛周边市场销售。
高压水枪捕捞蛤蜊
一船船新鲜的蛤蜊上岸后,当天晚上就能进入市场,走上市民餐桌。而渔民捕捞上岸的每一个蛤蜊都包含着劳动的汗水。渔民于志川介绍,一条船,6名渔民,一把特制的钯子网和两杆高压水枪,这便是捕捞蛤蜊的全部工具。依靠这些简单的传统工具,才能保证每天大量蛤蜊上岸。
渔民介绍,养殖蛤蜊几十年了,捕捞方法一直延续老一辈的传统,和其他地方捕捞蛤蜊不同的是,由于丁字湾的泥滩比较厚,蛤蜊就生长在约10厘米的泥滩下,每天退潮时,渔民驾着船随着潮水来到泥滩上,跳进齐腰深的海水里,将特制的钯子网放进泥滩上,两名渔民将形状酷似一个口袋的钯子网张开,由另外两名渔民操作高压水枪,对准泥滩不停地打压冲水,让藏身泥滩下的蛤蜊浮起来后进入“口袋”。这样的捕捞方式不停地进行,几名渔民不停地前进着,不到10分钟就能收获上百斤蛤蜊。
根据潮水时间,或白天或晚上,24小时不停歇在海上忙活。一天至少捕捞6个小时,等到涨潮时海水水位上升,就不能捕捞蛤蜊了。 渔民介绍,高压水枪捕捞蛤蜊有点像挖莲藕,需要技巧还要靠体力。白天捕捞还好一些,晚上在海上作业就更累了。捕捞上岸的蛤蜊基本上在海水里一洗就很干净了。上岸后直接装车当天就运到市场销售。一条小型捕捞渔船一次出海能捕回5000斤到1万斤蛤蜊,有时根据市场预订的数量,最多时能一次性捕捞5万多斤。
蛤蜊苗多来自大连
渔民介绍,当地海域因有内陆河汇入,泥滩里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非常适合蛤蜊生长,近几年随着海洋环境不断改善,当地养殖的蛤蜊肉体肥硕,口味鲜美,所以受到市民的青睐。每年到了秋天,渔民就会从大连引进蛤蜊幼苗在近海滩涂上“播种”,经过半年多生长期,到了第二年3、4月,蛤蜊个头长大后就开始陆续收获。渔民在现场剥开几个新鲜蛤蜊,发现肉体都非常结实饱满。
“夏季,地处相对北方的大连海域,水温很适合蛤蜊生长,到了入冬后气温渐低,这个时候把蛤蜊苗放养在青岛海域,不管从水温还是营养生态,都是极好的条件。这些蛤蜊苗在青岛丁字湾的泥滩里生长6到7个月时间,就长成熟了。”渔民于志川说。
记者了解到,大连蛤蜊名为常见的“花蛤蜊”。因为丁字湾泥滩营养丰富,多年前就有渔民开始在这片泥滩上试养,最后花蛤蜊成为丁字湾又一独特的养殖海产品,一直延续到现在。 目前,以白马岛为中心,周边的北芦、南芦、雄崖所和王戈庄等渔村都有养殖蛤蜊的渔民,养殖面积已经超过了万亩。每年秋天开始,渔民从大连引来蛤蜊苗播种在泥滩里,经过半年多的自然生长,就到了成熟收获季。 一般一亩海滩大约需要1万斤苗,当蛤蜊体重超过下苗时的百分之二十时,差不多就已经成熟了,这时候收获如果没有遇到自然灾害等原因,至少能有一倍利润。按成本计算下来,除去蛤蜊苗和人工费用,基本每100亩蛤蜊能赚近百万元。
蛤蜊多数销往连云港
每年开春,南方的蛤蜊还没有上市,青岛即墨的蛤蜊已经成熟,所以大量青岛本地蛤蜊成了连云港等地市场的“鲜霸”。渔民介绍, 即墨东海的蛤蜊,八成左右都运到了连云港等南方市场。
来自江连云港的一名海鲜商贩介绍,他们当地海鲜市场上的蛤蜊主要来自青岛沿海。而红岛和即墨的蛤蜊占了很大比例。为了保证蛤蜊的新鲜度,许多商家会直接和当地的渔民养殖户联系,提前预订后,渔民根据订单出海捕捞,从现在开始一直到7月份,都是蛤蜊大量上市的季节,平均一天从即墨丰城、田横运往各地市场的蛤蜊数量就超过了20万斤。
渔民姚希梅介绍, 这几年的蛤蜊价格一直在每斤4元左右浮动,市场零售价格每斤在5元左右。丁字湾养殖的蛤蜊,这几年也遇到过灾害,去年播种到泥滩的蛤蜊苗出现了病害,产量受到了不小影响,但品质还算不错,蛤蜊肉也格外鲜肥,许多外地市场的商贩都纷纷前来订货。记者了解到,除了红岛蛤蜊外,即墨田横和鳌山湾有6万多亩蛤蜊养殖基地,加上海蛎子、扇贝等特色养殖,面积超过了10万亩,成为青岛贝类养殖的重要中心。(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