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汽通用东岳基地,一辆“新鲜出炉”的汽车缓缓驶下生产线。
▲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生产线使用的智能机器人。
▲烟台“自贸创谷”招商服务中心,记者们正在观看宣传片。
▲山东省第三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作品“电动多旋翼直升机”。
▲采访团成员走进荣昌生物医药园。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大厅。本文图片 记者 殷梦 摄
结束了两天的休整,8月24日下午,“潮起胶东”大型融媒体采访团再次启程,来到本次采访活动的第三站——“仙境烟台”。
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青岛,是胶东经济圈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
来自胶东经济圈媒体联盟五市日报社的记者,先后深入上汽通用东岳基地、“自贸创谷”招商服务中心、荣昌生物医药园、蓝色智谷、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烟台国际设计小镇、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地,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形式,记录下这颗“黄海明珠”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科技赋能
东岳速度马力十足
夏末未离,凉风习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赐予了8月末的烟台几分清爽惬意。伴随着机器的阵阵轰鸣声,采访团一行首先来到上汽通用东岳基地,走进汽车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探秘别克昂科威S艾维亚等“网红”汽车的生产全流程。
犹如“钢铁森林”般的车间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机器人手臂熟练地在生产线上上下挥舞,工人们聚精会神地调试着设备,一台台制造完成的汽车缓缓驶下生产线……“50秒生产一辆车,年产量30万辆,自2003年以来,东岳基地累计生产整车近550万辆,动力总成1565万台。”在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后,记者们纷纷对“烟台速度”竖起了大拇指。
据悉,作为上汽通用汽车重要的整车及动力总成制造基地,上汽通用东岳基地整体延伸了上汽通用汽车世界一流的生产、管理和质量体系,与上汽通用汽车实行资源共享、一体化管理,并在今年荣膺国际权威评测机构颁发的“工厂质量最高奖白金奖”。
经过17年高质量发展,上汽通用东岳基地实现产值5700多亿元,税收贡献近440亿元,在拉动当地产业配套、提供就业、提高制造业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劲带动了烟台78家、山东省108家一级配套企业共同发展,以卓越制造、智能制造为引领,不断推动烟台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迈向高端、走向未来。
招商引智
自贸服务亮点十足
随后,采访团抵达“自贸创谷”招商服务中心,做客人才客商城市会客厅,寻找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双招双引”走在前列的“密码”。
走进“自贸创谷”招商服务中心展厅,一块块硕大的屏幕将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的规划蓝图、区位优势、创新成果等内容全景呈现,成为了招商推介、国际交流的新窗口。展厅以“蓄势今朝引浪潮”为主题,“改革、开放、创新”的主线贯穿始终,主要分为“开放新烟台”“蓄势待潮涌”“海天现蓝图”“扬帆汇革新”“未来新景象”等五大展厅。展厅里运用了数字多媒体影像、人工智能互动显示屏、倒U型沉浸式体验空间等先进的视觉传达技术,以自贸区的视角来发现和捕捉烟台的美。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记者们了解到,“自贸创谷”现有80多名省级以上高端人才、130多个海归博士团队、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进驻中韩科创孵化基地、腾讯新工科研究院、上海交大创新中心等10余家高端科创平台,在孵企业260多家,创投基金180余支。这些亮眼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烟台对人才支撑与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
据悉,今年3月,烟台业达国际人才集团推出的“人才业达”云服务系统,可实现人才“足不出户”即可享受11个部门、89项服务。同时,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烟台片区全国首创工程建设项目“四书合一、三一审批”模式,让企业报告编制时间压缩2/3、费用减少近60%,也为烟台片区高质量发展安上了“加速器”。
乘势而起
荣昌生物底气十足
离开了科技感爆棚的“自贸创谷”招商服务中心展厅,记者们还在意犹未尽地畅谈着对“自贸创谷”未来发展的憧憬。采访车缓缓驶入荣昌生物医药园,在这里,采访团将走进生物医药创新公司基地,聚焦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提起荣昌,大家的印象还停留在肛泰“贴肚脐,治痔疮”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在参观完烟台国际生物医药谷展示中心后,记者们不约而同地改变了对这家老牌制药公司的认知。
尽管肛泰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良药,荣昌却毅然开始探索生物制药领域。在对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房建民的采访中,记者们了解到,原先荣昌主打的中成药虽然在国内畅销,但却难以叩开国际市场的大门。而产品需要转型,就必须在生物新药上下功夫。“荣昌生物在产品国际化、研发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上三驱并驾,以科学研究为制胜法宝,在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房建民告诉记者,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整合资源、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把自主创新确定为公司发展灵魂,荣昌生物在针对自身免疫、肿瘤、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创制出一批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生物医药,其研发的爱地希(RC48)作为治疗转移性复发尿路上皮癌的研究结果,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抗体偶联药物(ADC)。
荣昌生物在生物制药领域内广阔发展前景,也让中国制药在世界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双创发力
蓝色智谷活力十足
雨后的烟台,艳阳高照。穿过高楼林立的街道,8月25日上午,采访团一行抵达位于烟台高新区的蓝色智谷。今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就是在这里,与小微企业主开了个“站谈会”。
“蓝色智谷,你们不光是智谷,你们也是创造的高地!”李克强总理这样说道。这座山东省在建体量最大的互联网+主题综合体,是烟台市拥有最多创业公司的高新园区之一,整个园区自2015年投入运营以来,累计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10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家,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税收3000多万元。
已入驻蓝色智谷7年的山东创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图像、视频分析、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智能学习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总经理刘初阳告诉记者,企业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烟台蓝色智谷的培育和支持。目前,该公司重点围绕医药大健康领域研发智能视觉检测产品和相关解决方案,在底层算法引擎、整机设计、通信控制等环节都实现了100%完全自主的设计,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十多个省,出口韩国、俄罗斯等国家。未来三年,预计达到年销售额上亿元的规模。
这座“造梦工厂”,同样吸引到了旅游小程序生态服务商排名第一的微程之家,专注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构建的锐登网络,自主研发了国内唯一的数字孪生技术开发平台的经世智能等科技型小微企业。而前不久揭牌成立的“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却是另一种独特的存在。
作为全国首家苹果类专业“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全省唯一的农业类创新创业共同体,苹果产研院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生产、经销模式,为推动烟台苹果走出国门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据了解,苹果产研院将通过“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个方面的融合创新,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苹果·果业自主创新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聚集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国内外苹果·果业科技交流基地。
国家战略
烟台“智”造信心十足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各个国家的国力竞争的核心能力,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愈演愈烈,发达国家对我国科技企业的封锁和制裁,使得国产网信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必须背水一战。
落户在烟台高新区的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于今年3月16日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疫情期间,中国长城与烟台市委、市政府通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复工、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仅用4个月的时间,省内首条计算机国产化整机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式投产、首台网信产品正式下线,实现了长城电脑烟台“智”造的目标。
在流水线上,工作人员熟练地对电脑主机进行组装,短短数十秒,一台完整的电脑主机便呈现在记者们的眼前。而主机的“大脑”,正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据了解,以“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为基础,打造涵盖“研发-智能制造-场景适配-生态培育”的全产业链结构,是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目标。“在这里我看到了长城创新基地对于技术创新的执着和坚持,深受感动和鼓舞。科技强,中国强,我相信,以后国产的电子设备会越来越好,达到超一流水平,让我们更骄傲更自豪。”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视频音像中心记者黄光丽兴奋地说道。
中国长城把山东自主创新基地放在烟台,看中的是烟台优越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投资潜力,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长城对国产化网信产业快速崛起充满了信心。
融合创新
烟台设计魅力十足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兴起,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工业设计成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全球引领性的创新产业。在烟台,采访团一行走进山东省首个设计小镇——烟台国际设计小镇,近距离感受工业设计的无穷魅力。
走进设计小镇的展厅,一架电动多旋翼直升机正在进行安装调试,记者们迫不及待地走向前,在驾驶仓前跃跃欲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家眼前的这架电动多旋翼直升机可是名副其实的“大明星”。在今年举办的山东省第三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中,这件作品荣获金奖,成为山东省内工业设计领域的“佼佼者”。
而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百万像素级广域大通量红外体温热像筛查仪”,同样也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作为非制冷红外芯片领军者,疫情发生以来,艾睿光电积极响应,针对不同场景推出体温快速筛查产品,为国内外疫情防控提供了热成像整体解决方案,让烟台设计走出山东,走向世界。
近年来,烟台着力构建门类齐全、配套完善、优势突出的现代工业体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搭建富有竞争力的设计平台和产业载体。依托中德工业设计中心和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烟台国际设计小镇连接全球最优秀的设计资源,技术、人才、创新要素源源不断汇集,打造成为整个山东乃至全国的设计高地,引领支撑烟台产业转型升级,工业设计产业正日益发展成为烟台的城市新名片。
经略海洋
蔚蓝中集动力十足
“设定一个很高的目标,哪怕像梦一样,我也不说不能。”走进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大厅,一幅巨大的标语映入眼帘。在采访前,记者们对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不甚了解。但当听到工作人员提起蓝鲸1号、蓝鲸2号、挪威北海作业“仙境烟台”号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国重器”,大家瞬间肃然起敬。
据研发人员介绍,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8月28日,拥有先进的三维设计平台、完善的数据仿真技术,在稳性分析、水动力分析、系泊分析、结构强度与疲劳分析、振动与噪音预报等基础分析计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2005年之前,深水平台的设计建造被西方垄断,国内的设计建造处于空白。而在2020年的今天,中国在该领域已达到完全自主化,可以说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推动了中国海洋工程行业的飞跃式发展。2017年5月,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的“蓝鲸1号”在南海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产气总量超过30万立方米,产气时长、产气总量,双双打破世界纪录,向全世界展示了“大国重器”的实力。
海洋强国,装备先行。作为中国海工行业的“领头羊”,持续创新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号召,深耕科研蓝海,主动求新变革,加速转型升级,向油气细分领域、深远海渔业领域延伸,为建造一流海工装备贡献烟台力量。
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今天,烟台市主动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通过加快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有力举措,向烟台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潍坊日报记者 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