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窗受理”事项达89%!青岛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周期”政务服务保障

2021年是青岛的“项目落地年”,也是“十四五”的崭新开端,落实好“项目落地年”战略部署,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是重要保障。青岛自发起15个攻势、“学深圳、赶深圳”等工作部署以来,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推进流程再造,从硬件设施、工作流程、服务理念等多方面入手,促进审批提速增效,切实提高群众和企业办事获得感和满意度,为项目快审批、快落地提供审批助力。

“一窗受理”89%事项,414个事项审批时限达到“秒级”

政务服务怎么样,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日前,青岛海纳云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将一面锦旗送到了青岛市民中心,以表扬市行政审批局“工业互联网帮办代办窗口”为其提供的“一对一”“保姆式”专属服务。这不是个例,青岛采取了多样化措施,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审批服务保障。

为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青岛通过“政银合作”模式,在全市550余个银行网点和便民服务场所设置自助服务终端,可办理76项便民服务事项和900余项审批申报业务。以“六有一能”为基本要求,在全市镇(街)、村(社区)推进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共建设138个便民服务中心,梳理公布我市统一的镇(街)级便民服务事项清单57项,村(社区)级便民服务事项清单23项,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使企业群众“一次办好”,出入境、不动产、公积金、车驾管、医保社保业务等进驻青岛市民中心,实现“应进必进”。持续深化无差别“一窗式”改革,175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窗”事项比例达89%,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为让企业群众“感受度”不断提高,青岛在全国创新推行“无感审批”。实现对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的精准预判、即时感知、主动推送和智能处置,结合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专递服务,实现整个政务服务过程无需主动申请、无需提交材料、无需来回跑腿,全程可查可追溯。首批20项政务服务事项列入试点清单。

深化“一事全办”“一业一证”改革,一次办好企业群众眼中的“一整件事”。对涉及两个及以上关联事项的服务行业按链条合并同类项,推动审批由串联变并联,将“多事多流程”整合为“一链一流程”。目前已推出“一业一证”指导目录50项,全市共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1383张,涉及试点行业46个。“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101项,共完成“一事全办”办件量1.6万余件。

同时,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梳理、公布“全市通办”事项清单699项,打破本市行政区划限制,列入清单的事项在全市任意一处政务服务大厅均可办理,群众无需因地域差异往返跑。上线运行全省首个、国内领先的“智能办”平台,实现22个业务领域、414个政务服务事项审批全程无人工干预,审批时间压缩至“秒”级。

“零跑腿”“零费用”,公共资源交易每年为参与项目企业节省8000万元

在青岛,重点项目多涉及公共资源交易,而公共资源交易也是参与项目企业感受青岛的“第一次正式印象”。做好公共资源交易,不仅让企业省事省力省心,更能坚定企业投资青岛、建设青岛的信心、决心。

为此,青岛在全国率先取消业务办理窗口,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零跑腿”。将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审核制度改为网上备案制度,电子交易系统自动生成具有防伪功能的中标通知书,无需另行备案,招投标全流程全部实行网上办理。取消报名环节,招标文件免费下载;网上发布招标公告时,无需任何人工干预自主预约开评标场所;取消纸质投标文件,投标文件通过免费制作工具编制并上传;推行网上远程投标,投标人无需从全国各地赶到开标现场,所有交易活动均在网上进行。

为进一步服务项目落地,青岛还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零费用”。投标人无需报名和递交纸质投标文件,通过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传电子投标文件,网上签到、网上开标、网上解密、网上确认等所有环节均在网上完成,实现投标“零费用”。以前每家供应商每次参加投标至少要报名费200元和投标文件印制300元,外地供应商报名和投标至少要跑2次,平均差旅费至少2000元。据此测算,一年能节省报名费、标书印制费、交通差旅等直接费用约8000万元,尚不包含无法估算的投标时间成本,以及远程投标、取消纸质标书印制等所产生的系列社会效益。

除公共资源交易外,青岛还搭建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接入“爱山东”APP,大幅提高了审批服务效能。依托平台,实行多事项、跨部门并联审批,提交申报材料后,相关材料自动推送至各部门进行并联审批,达到“统一收件、集中受理、并联审批、同步出件”办事效果,实现市直部门和各区市建设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参与项目的企业在日常办事过程中再也不用“跑多头”。目前已有9000余个项目已在平台上线运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