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1年3月30日3版
青岛区(市)委书记访谈
让沉寂的老城区沸腾起来
——访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
市北老城在涅槃。只有沐浴在时代的晨曦之中,岁月陈酿的老城才会焕发出新的神采。更新、进化、迭代,是一条必由之路。
3月18日,山东港口大厦举行竣工暨乔迁仪式,青岛国际邮轮港区首个重点项目建成,投入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的石子,有了回响。而毗邻山东港口大厦,青岛港1号、6号码头拆除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总投资约68亿元的8个项目及邮轮港区先开区市政配套一期工程也将陆续进入施工阶段。历史文化街区活化风生水起……
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将这些变化形象地比作“冒泡”,可以预见,众多“水泡”势必会酝酿浪花,以至于掀起波涛,沉寂的老城将会“沸腾”。
在位于16楼的市北区委小会议室的墙上,悬挂着两张地图。一张是青岛市地图,另一张是市北行政区划图。这两张地图,让这个紧凑的房间,有了豁然开朗的辽阔与张力。
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问题”“解决方案”“迭代”成为高频词。兴之所至,张新竹站起来在地图上勾画。一个老城寻求突围和蝶变的故事,通过不断复盘、推演而呈现得淋漓尽致。“未来,市北要坐东向西、向海而兴、拥湾发展,打造港产城一体化空间新格局,与上合示范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三点成面、引爆湾区。”
“成长蜕变期”,这是张新竹对“十四五”期间市北发展的判定;“港产城一体化”,则是“十四五”期间市北发展的主要目标。
“港产城一体化”,其指向的是“生产生活生态”——市北将以大港为龙头,发力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将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加强文化强区建设,大剧院、文体中心等现代化城区的新地标将在老城崛起,一个产业业态集中、人居环境舒适、城市品位提升的现代化新城区呼之欲出。
“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风口,市北必须要做好港产城一体化这篇文章”
一年半以来,围绕“老城区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命题,市北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从“1412”发展战略到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的“三新”产业,从“5大产业赛场、17条产业赛道”到“1+6+N”产业布局,在一轮轮的探索中,市北区城市更新的路径愈发明晰。
“如果说之前市北在推进老城区高质量发展时进行的是自我探索、自我实践,那么建设RCEP创新试验基地,则是市北从国家层面争取的战略赋能,标志着市北对外开放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张新竹畅谈了“十四五”市北的发展图景——围绕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这一历史方位,全力推进RCEP试验基地建设,促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加快实现老城复兴。
坐东向西、拥湾发展——不难发现,新的“语境”之下,市北的发展逻辑在调校和深化——以市北全域为腹地,沿湾“北拓”,向海而兴,打造陆海空联动、港产城融合的立体化空间格局。“目前,市北正邀请专家团队,借鉴广东、上海等港口城市发展战略,对市北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给出详尽的规划方案。”张新竹透露。
城市空间重构,实质是发展思维的转变。对于老城的发展,市北有着更大的雄心——RCEP试验基地将与上合示范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三点成面、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引爆湾区,在“十四五”时期塑成国际合作新平台、对外开放新高地、创新发展新样板。
这样宏阔的底气来自哪里?张新竹对市北“港产城”的优渥资源禀赋了然于胸——市北有大港,青岛过去百年从这里发端,未来百年从这里崛起;有18公里的海岸线、河岸线,生态岸线资源丰富;有邮轮港区这一主城区稀缺的土地资源、老城区改造释放的40多万平方米土地资源、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资源、“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有广阔的腹地,市北的每条街道、每个园区、每栋楼宇都是“腹地”支撑,有场景、有流量,易聚合科技创新人才,这就是市北的核心竞争力。
乐海坊效果图。
采访中,张新竹多次阐述了他的“支点思维”——RCEP试验基地相当于给了市北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撬动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有了这一支点,市北发展生态重塑、全域扩大开放、集成创新、深化改革便会事半功倍。
由此,“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力推进RCEP试验基地建设便成为市北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据介绍,今年,市北区将制定产业生态全景导图,组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举办RCEP高峰论坛,出台集成化、个性化政策,积极构建内外双循环枢纽平台;加快推进“五中心一所一平台”建设,深入研究RCEP中170余条鼓励性协议条款,结合青岛特色优势和重点产业方向,探索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创新性措施,打造贸易政策洼地,抢占发展先机。
“我们一定要怀着敬畏之心发展老城,继续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稳中求进”
老城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产业的迭代与升级。
去年以来,市北以大港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在新航运、新金融、新贸易“三新”产业的基础上,又聚焦高成长性产业,厘清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特色产业等5大重点产业方向,规划出船舶管理、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工业互联网、医养健康等17条产业发展赛道,推动存量迭代升级、增量加速崛起。
如今,市北布局的“1+6+N”产业载体已经“长出”项目——山东港口大厦竣工,青岛国际邮轮港区首个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总投资68亿元的乐海坊青港商务中心、中铁晋鲁豫总部等项目开工。“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速增效,国际大健康产业集聚区首开启动项目百洋国际健康城市客厅主体封顶,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先导项目青岛人工智能国际客厅启用、青岛工业互联网会展中心建成……
“当下,老城更新的赛道已经明晰,我们要做的就是稳中求进,继续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张新竹坦言,不能头脑发热,盲目追求“漂亮的数字”。“面对老城更新,我们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要怀着敬畏之心发展老城。”
在市北城市更新的地图上,西部历史城区无疑是核心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占据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规划面积的半壁江山。“要把历史城区看作躺着的写字楼,以新产业赋能老城复兴。”张新竹道出了市北历史城区复兴的内在逻辑。
馆陶路。
为了引入重点产业项目,市北瞄准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等多个产业方向,规划四方路街区南片打造RCEP工业设计街区,北片打造RCEP青年文化街区;馆陶路街区打造RCEP金融街区;上海路—武定路街区庭院别墅打造RCEP国际商务街区;三江路街区打造RCEP文创展示街区;黄台路—无棣路街区打造RCEP特色教育及产业拓展街区。目前,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春光里产投生态综合体、洪泰山海会、新金融产业园等“点穴”项目已经运营,荡起涟漪。
对于历史城区的发展,张新竹说:“历史城区与邮轮港区仅一街之隔,我们将其定义为RCEP产业先行承载区,导入航运、金融、贸易、科技、文创等‘四新’产业,待邮轮港区产业载体搭建起来之后,这些外溢的产业便可流转至邮轮港区,历史城区则可逐渐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四方路。
据了解,今年,市北还将更大力度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实施四方路、馆陶路和上海路—武定路3个核心街区建筑修缮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启动10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工作,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打造老城焕新的新样板。
“城市更新更重要的是人的更新,要转变思路,破解‘本领恐慌’;要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以组织力提升执行力”
爬坡过坎是老城更新的必经阶段。“在很多人看来,市北人口密度大、老旧小区多、民生负担重,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市北老城更新的成本低、发展潜力大啊。”在张新竹看来,老城更新的“包袱”也是一种“财富”。在访谈中,他也一再强调善于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的优势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市北年度项目清单已经出炉——重点项目162 个,计划总投资1656亿元。其中,重点支撑项目122个,计划总投资1223.3亿元。如何让这些项目高质量、高效率落地?以问题为导向,市北精准施策——
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每个项目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形成闭环的责任体系和责任链条;对项目建设中的瓶颈和障碍,分门别类梳理共性问题、个性问题,由区领导调度拿出解决方案。
坚持“政府+平台公司”的运行机制,针对RCEP试验基地、邮轮港区、“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等重点项目,逐个明确一个推进专班、一个平台公司。专班负责搭建平台、靠前服务;平台公司负责整合资源、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政府负责解决问题、完善政策,将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叠加,推动项目落地提速提质提效。
坚持开放场景、共享资源,优化服务生态、赋能项目发展。进一步做深做实赋能平台,完善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市北人才赋能平台2.0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定不移打造中国北方营商环境最优城区。
“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关键在人。老城更新已经有了成型的打法,接下来我们要干的事就是解决谁去打的问题。”在张新竹看来,城市更新更重要的是人的更新。
有的因经验老化“不会干”,有的因专业欠缺“干着急”,有的对新事物“跟不上”……RCEP试验基地、港产城一体化背景下,越来越重、越来越新的工作任务让不少市北干部觉得“本领恐慌”。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市北给每一个干部画像、每一个机关单位画像,对561名机关干部进行职位调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为了进一步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在“项目落地年”的基础上,市北又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组建工作推进专班,通过加强组织力、提升执行力,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上热中温下凉”的问题;系统开展关键少数示范、责任落实同向、干部素质提升等15项行动,压实区级领导到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链条,坚决破除项目落地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张新竹形象地将市北发展路径比作“城市发展说明书”,将对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要求比作“工作说明书”。“兜里装着‘城市发展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学以致用,就会突破制约城市发展的枷锁。”张新竹说。
老城更新没有捷径。如今,在市北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咕嘟的冒泡声是成长的“拔节”,是蔚然成林的前奏,我们期待“有机更新”带来的城市“逆生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杰 余瑞新)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