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1年3月31日1版
山东港口青岛港“登顶”东北亚
集装箱吞吐量超越釜山港,位居全球第六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山东港口青岛港货物吞吐量6.05亿吨,同比增长4.7%,超越新加坡港,跃居全球第五;集装箱吞吐量2201万标箱,同比增长4.7%,超越釜山港,位居全球第六、东北亚第一。
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超越新加坡港和釜山港,意味着山东港口青岛港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地位更加凸显,这将是东北亚港口整体格局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东北亚枢纽之争渐趋明朗
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外港口吞吐量“跌跌不休”,国内港口几乎都是正增长。其中,货物吞吐量方面,新加坡港由于石油货运量减少等因素同比下降5.7%,被广州港和青岛港双双超越。集装箱吞吐量方面,长期作为东北亚最大国际中转港的釜山港,也由于疫情引发的消费疲软、生产滞缓,同比下降0.8%,被山东港口青岛港赶超。
在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的竞争中,山东港口青岛港与釜山港始终是一对耀眼夺目的“双子星”,双方你争我赶、各有优势。
釜山港是典型的中转型枢纽港,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港口服务,以国际中转货物为主。尽管在货物吞吐量排名上,釜山港早已退出全球前十,但在国际集装箱中转等单项指标上仍然有较大优势,2018年釜山港中转货物量占比为52.6%,不少中国货物甚至要经釜山港中转。
山东港口青岛港则是腹地型特征相对较强的复合型枢纽港。所在城市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庞大的经济腹地以及干支航线密集、深水航道、集疏运网络等条件,为港口吞吐量增长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在疫情之下,国内生产迅速恢复,海外订单回流,让这种优势更显得淋漓尽致。据青岛海关统计,2020年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40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2%,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9.1%,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庞大的货源基础成为青岛港超越釜山港的重要因素。
相比釜山港,青岛港在国际中转能力上仍有劣势,2019年国际集装箱中转箱量仅占集装箱吞吐量的19%左右,远达不到国际一流强港的指标。通常一个国际枢纽港的国际集装箱中转箱量占比达到该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的30%以上。
应当看到,釜山港强大的中转能力凭借的是作为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尤其是税收、金融、航运等政策优惠。而随着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RCEP等战略机遇到来,青岛港正在不断缩小差距。在原油板块,开创国内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先河,成功开启保税原油国际中转、复运出口业务,启用董家口原油期货交割库;在干散货板块,铁矿石国际中转业务量较上年同期增长87%;在综合物流服务体系方面,打造中国北方生活资料分拨中心,向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综合运输港转型。
多年来,青岛港、釜山港对于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的争夺一直未有定论,而现在这场竞赛或许开始变得明朗。
港口“一盘棋”让强港更强
一体化是青岛港进位赶超的一大关键词。山东省港口集团的组建,让东北亚枢纽港的竞赛不再是一个港口的单打独斗,而是集团作战。
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在青岛正式挂牌成立,全省港口由“群雄逐鹿”进入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时期。2020年是一体化改革后的首个完整运营年份,山东港口交出了一份堪称靓丽的答卷:全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逆势增长7.5%、6.5%,旗下所有港口均实现了增长,除了青岛港进位赶超外,日照港货物吞吐量也超越鹿特丹港,首次跻身全球港口前十。
过去,各大港口腹地交叉、业务重合、各自为政,陷入同质化发展、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的局面。一体化改革之后,实现全省沿海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
港口“一盘棋”让强港更强。尤其在航线布局上,山东港口实现了四大港口集团之间集装箱航线的直达直航,形成了以青岛港为枢纽港、其他港口为喂给港的运输中转格局。在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喂给下,青岛港货源更加丰富,业务联动更加频繁,物流成本更具优势,充分体现了改革发展的丰厚红利和强劲动能。
自成立以来,山东港口累计增加了51条航线,其中31条为外贸航线,相当于用一年半的时间赶超了以往青岛港三年增长的航线总数。其中,青岛港新增的航线占山东港口总新增航线的一半以上。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港总共开通新航线20条,其中外贸航线14条,全面扩大了“一带一路”市场布局,抵达青岛港的400米级集装箱船达到400艘,比2019年增长8.11%,是2018年的2倍,创历史新高。这是支撑青岛港吞吐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同时,山东港口持续推进内陆港建设及功能完善,打造以青岛港为轴线、辐射全国的海铁联运网络,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的内陆城市突破30个,海铁联运箱量达到165万TEU,继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日益丰满的集疏运体系,将青岛与沿黄流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青岛港的集聚。
不能仅以吞吐量论英雄
从更高的维度来看,新加坡港、伦敦港等世界一流港口的竞争力体现在航运、金融、贸易等高端要素,而非吞吐量。
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曾表示,纵观全球,港口“吞吐量为王”的模式已经无法支撑长远发展,转变发展模式是港口提升的关键。山东港口目前在发展模式上仍以传统装卸、仓储、转运等业务为主,商贸物流、供应链服务、现代航运服务、旅游休闲等高端新兴业态发展不足,特别是航运要素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还不高。
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相比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更能衡量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城市综合实力。根据2020年度报告,仅从港口条件单项来看,青岛位列全球前5,但在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综合评价中却名列第15位,主要是航务服务和综合环境低于大部分著名港口城市。
由此可见,世界强港不能仅以吞吐量论英雄,要看影响力和带动力,看港口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对青岛港而言,特别要补齐船舶补给配套服务、现代高端航运要素等短板。
依托山东港口的资源优势,青岛港高昂“龙头”地位,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RCEP机遇,推进冷链物流、期货交易等高端港航物流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山东港口注册在青岛的产城融合、邮轮文旅、贸易、金控、航运等九大板块公司也协同发力,带动更多资源要素向青岛集聚。
去年底,由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青岛上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山东港信期货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正式批复,这是时隔二十多年之后全国重新开闸设立的第一家期货公司。
今年1月,山东港口集中开通3条青岛港“一带一路”及RCEP航线,构建对接东南亚、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经贸往来的“海上黄金通道”,助力加快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建设。此外,随着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开工,中国(青岛)RCEP国际博览中心、跨境贸易创新中心、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国际航运金融中心、青岛航运交易所、大宗贸易数字化科技平台等“五中心一所一平台”项目将陆续拔地而起,极大带动航运、贸易、金融、邮轮产业的聚集发展。
世界港口竞争日趋激烈,容不得棋慢半招。一个更加进取的青岛港正在加速冲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