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教学与《心理学效应与物理探究建模》

在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的课堂探究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境:

当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突破不了障碍时,教师会启发学生运用心理学“南风效应”从相反方向找到突破口;或运用“怀旧效应”从以前熟悉的知识中得到启示;或运用“卡贝定律”通过舍弃某因素将突破口暴露;或运用“搭便车效应”借力打力进行突破;或运用“虚入效应”寻找薄弱点作为突破口……当学生清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教师又会引导学生运用“吉格勒定理”将小问题放大成一个高目标,再通过“马拉松效应”和“路径依赖效应”将其分割为一系列可操作的小目标,并形成一个快速解决问题的路径;或者通过“登门槛效应”形成一个步步登高的问题阶梯;或者通过“辐射定律”由轴心问题发散到各个侧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显然,这些探究过程和方法是富含情感和人性化的,因为它们与我们解决社会和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和过程高度相似。因此,这种人性化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我市教师进行这些人性化教学所运用的模式、策略和方法,均来自于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物理教研员王㺸教授的著作《心理学效应与物理探究建模》。

《心理学效应与物理探究建模》共65万字,书中运用108种心理学效应建构了72种人性化探究模式,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心理学效应建构教学模式的专著。谈起这本书的编写意图和研究过程,王㺸教授介绍说:

科学探究是物理核心素养4个方面之一,是实现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载体。但由于现代各种教学思想,大都侧重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比较理性、逻辑,缺少情感和人性化;有的也只将情感人性作为培养目标、激发动机、营造氛围等教学因素,并没将其作为方法论去指导探究教学并将学生情感经历与探究过程并驾齐驱。由此,课堂科学探究是理性和冰冷的,缺少人性化探究教学。

但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而非冰冷机器,人的思维不可能像机器操作程序般机械、刻板。探究教学应既有利于人思维发展,又充满人性光辉、有人情味,让学生情感融入其中,才能培养既有思维又有情感的人而不是冰冷的解题机器,才能让他们今后有能力探索和解决人生遇到的具有情感因素的实际问题。因此,应该进行人性化探究教学。

探究模式是探究教学的程序步骤和方法策略。为了打造人性化探究教学,应建构人性化探究模式作为实施工具和行动指南。为了建构人性化探究模式,就要找到人性化理论方法作为建模思想、原理,这些理论方法就是心理学效应。

心理学效应号称社会、人生铁律,是心理学原理在人生、社会中具体表现形式,是对人生规律概率性描述,能较真实地反映具有情感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因此成为我们解决人生中所遇各种实际问题的金科玉律。如:帕金森定律、墨菲定律、彼得原理……由于它们描述的是具有情感和人性的人在真实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富含情感和人性化。运用它们作为教学思想、原理,就可建构出人性化探究模式。

由此,王㺸教授带领青岛市初中物理团队进行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心理学效应与物理探究建模研究”的研究,在几百种心理学效应中挑选出对人性化教学具有方法论意义的108种,演绎建构出72种富含情感因素的人性化探究模式——心理学效应探究模式,形成《心理学效应与物理探究建模》一书。

例如:通过“卡贝定律”建构的“舍—得探究模式”:

放弃有时候比争取更有意义,是实现创新的钥匙。这就是“卡贝定律”。这一规律,在人类甚至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许多事情只有“舍”,才能“得”。根据卡贝定律可建构出“舍—得探究模式”,操作程序如下:提出问题——舍——得——解决问题。

在探究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部分内容大胆舍弃,获取另一部分原本看不清的知识,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磁感线的建构”中,引导学生用无法指明方向的铁屑代替原来可指明方向的小磁针进行研究。具体指向的丧失,却换来整个磁场方向的走向和分布,最终建构“磁感线”模型。由此培养学生舍与得的人性化思维和敢于大胆取舍、权衡利弊的能力。

本书中其他心理学效应建构的探究模式,均可培养学生的各种人性思维和能力。如:“灯塔效应:灯塔—指引探究模式”培养目标方向意识,“墨菲定律:友情提示—防患未然探究模式”培养防患未然能力……这样,本书就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人性化教学工具,从而让人性化探究教学真正得到了有效实施。这样的探究活动与社会、人生实际问题高度相似,就可培养出有血有肉的、有能力有情感的、可以面对今后真实人生的人。

对此,两位全国著名中学物理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彭前程先生、中华物理教育研究联盟秘书长刘锋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并做出如下成果鉴定:

第一: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一般作为父母教子智慧和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的注意事项或辅助策略,但至今没有任何人用心理学效应建构教学模式。本书证明心理学效应在教学建模中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填补了心理学效应进行教学建模的国内外空白。通过对本书探究模式的实践检验,也充分证明心理学效应探究模式在人性化教学中的有效性。

第二:传统探究模式基本为理性化模式。由于人性化模式缺失,使人性化教学无法有效实施。本书72种心理学效应探究模式,为教师实施人性化教学提供了一系列程序步骤和方法策略,使人性化教学从无模到有模,无序到有序,得到广泛有效实施。

第三:运用本书72种模式,可让学生经历人性化探究过程。在用心理学效应解决问题时,他们会不断感悟社会、人生遵循的规律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适应终身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可以应对今后社会人生中各种与人性有关的实际问题。可见,本书找到了一条提升核心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实施途径。

目前,青岛市每位初中物理教师几乎都能使用本书中的几种心理学效应探究模式进行人性化教学过程,并通过支教、扶贫交流,将这些模式传播到甘肃康县、贵州普定等地;通过全国文化大赛,传播到重庆江津、绍兴等地,并影响到全国各地参赛选手。

这种人性化教学使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在历届全国文化教学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大赛科学逻辑组评委组长郑自强先生的大会评价报告认为:“青岛文化派物理”,是代表当今物理教学发展方向的两种流派之一。本书成果,也被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 杂志。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