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新闻记者援藏日记㉖ | 青岛援藏组援建,西藏第一所乡村振兴学院正式开班!

时间:2021年4月13日

地点: 日喀则桑珠孜区江当乡(海拔3900米)

天气:14℃/-1℃ 晴

4月的桑珠孜,万物复苏迎春来,残雪消融化清流。今天,由青岛援藏组援建的西藏自治区第一所乡村振兴学院正式开班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青岛援藏有担当,青桑人民一家亲”的横幅下,第一期蔬菜种植技能培训班的120名学员们在位于桑珠孜区江当乡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园的乡村振兴学院前参加了开班仪式。他们将在之后的5天内,以蔬菜种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基本掌握叶菜、草莓种植的实际操作技术,获得更多就业选择的机会。

桑珠孜区乡村振兴学院开班仪式现场。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服务好日喀则农牧区人才振兴,青岛第九批援藏组把工作中心瞄准了基层人才振兴。援藏组提出在“一乡一业”基础上向基层延伸,做到“一村一品”“一户一增收渠道”,培育基层乡村振兴人才,激发基层内生动力,由全员脱贫向乡村振兴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援藏组创造性地提出并建设了西藏首个乡村振兴学院,学院边建设边培训,围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服务群众在家门口的就业,服务村级合作社规范升级,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

参加首批培训班的学员认真记录。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青岛援藏组的精心安排下,我到青岛参加了双创+电子商务培训,通过学习和考察,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维,提高了团队管理能力。”在开班仪式上,来自桑珠孜区聂日雄乡德日村的村民次仁罗布以农牧民创业者的身份与培训班的学员们进行了交流。据次仁罗布介绍,他曾经在拉萨一汽修厂打工16年,前几年选择回乡创业,注册了一家汽车维修公司,但是因为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技术薄弱、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遇到了很多困难。自从参加培训后,他的公司多次参加西藏自治区汽车维修大赛,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他本人还获得了自治区汽车维修技术考评员的资格。同时,他还为23名困难群众解决就业,为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3个边缘户分红,同时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后就业率达到了100%。“感谢区委、区政府和青岛援藏组,谢谢你们的支持、信任与帮助,扎西德勒!”最后,次仁罗布由衷地向桑珠孜区委、区政府和青岛援藏组表示了感谢。

参加首批培训班的学员。

据介绍,桑珠孜区乡村振兴学院是西藏自治区第一所乡村振兴学院,总投资1060万元,全部为青岛援藏资金,学院建筑面积1592平方米,另有16套配套用房。学院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内设教室、多功能厅、教学办公室和食堂等,可同时容纳120人开展教学任务。学院采取“国有企业+党校+社会机构”委托办学模式,实行“学院+基地+平台”教学模式,依托江当现代生态示范产业园区聚集所带来的丰富实训资源,借助平台汇聚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产业基地等相关单位,建立培训战略联盟。之前的一年多时间,援藏资金累计投入490万元,培训13班次300余人,全区各类培训达4500人。同时,借助周边的援藏项目,已带动423人、784人次就业,人均增收6567元。青岛市第九批援藏组入藏以来,已向桑珠孜区投入计划内援藏资金2.44亿元,实施了34类160个项目。

据青岛市第九批援藏组领队、桑珠孜区委常务副书记刘存东介绍,乡村振兴学院的开班标志着学院正式投入运营,这是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农牧民朋友告别贫困后走向富裕道路的又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农牧民朋友能够在乡村振兴学院的培训中,转变观念,提高技能和本领,争取每个人掌握一项技能,每一户有一个致富的渠道。同时,学院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结合现场实际教学,根据需求导向设置班次,老百姓想学什么就办什么培训班,让培训真正发挥作用,真正取得实效,让乡村振兴学院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农牧民发家致富、提高生活质量的培训基地,在桑珠孜区新一轮的乡村振兴中作出应有的贡献。(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建亮)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