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图书、电子书、有声书……青岛人阅读方式大起底

“时光流逝,岁月不言。朝赏千篇,暮读万卷。”4月23日,第26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全民阅读时代,中国的图书市场正逐步实现从粗放向精益的转变,阅读和图书购买的场景持续升级,虽然传统阅读仍是很多人的专属情结,但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你就可随时随地进入“阅读”世界,电子书、有声书……利用碎片化时间“云上”读书,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不论是纸墨飘香还是“云端”呈现,阅读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基因正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加强,慢慢渗透进城市血脉。

良友书坊发起了的读挑战吸引了不少读者。

在多元化阅读媒介层出不穷的当下,还有多少人在坚守传统的阅读方式呢?近来,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调查走访发现,传统阅读方式的召唤与回归正成为当下读书的“正经事”,不少文化机构、资深阅读达人自发地举行形式多样的读书会,以圈层吸引同好,以仪式感约束习惯,“自律+他律”的方式唤起传统阅读的回归——读书,不仅仅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也成为一种追求的目标。

挑战两小时“沉浸阅读”

面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和活动,现代人的阅读需要拒绝诸多诱惑,如何摒弃嘈杂、深入思考?这也成为良友书坊发起“沉浸阅读两小时”活动的初衷。书坊负责人冷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书坊曾举办过各种读书会,但我们发现许多前来参与的读者并没有读过推介的书,或者仅仅读了几页。这种悖论彰显了大多数人在阅读意愿与阅读习惯之间的犹疑。平日我们自己在家里读书的时候,可能也会一会吃点东西,一会刷下手机,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但手中的图书并没有翻几页。”“沉浸阅读两小时”的活动叠加了阅读意愿与充满挑战感的“他律”,吸引了不少读者参与。

据介绍,“沉浸阅读两小时”活动分为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参与者每人预交9.9元活动基金,相约每周二晚8时到10时同读一本书。在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计划后,将进行一个小测试,内容非常简单,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可以轻松作答。所有完成阅读任务的读者平均分取活动基金。”从首期线下活动的效果来看,反馈不错,“许多人都是朋友相约,或是夫妻同行,阅读书目则选取了相对不太轻松的哲学类书籍《理想国》。30位参与者中仅有两三个人没能完成挑战计划。”冷艳介绍,当下人们习惯碎片化的阅读,两个小时的阅读挑战并不太容易坚持。“有一位男性读者大约读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就受不了了,最后被不胜其扰的妻子赶回家去,妻子自己完成了整场挑战。”

期待阅读的“蝴蝶效应”

说起在青岛线下举行的读书会,不能不提“青岛国学智慧沙龙”。这一由个人发起的纯公益系列讲座于2013年创办,至今已举办了300多期,越来越多的国学名家加盟,听众超过3万人,成为青岛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公益文化品牌,被西海岸新区授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示范基地。

令人惊讶的是,“青岛国学智慧沙龙”的发起人之一宋伟,本职工作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的老师,讲授市场营销专业,却对国学情有独钟。谈及发起读书会的初衷,宋伟表示,期待阅读引发的“蝴蝶效应”,“国学回潮,但有门槛。我们希望让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扫除障碍,在碎片化时代重读经典,所以以多样的形式汲取传统阅读中的营养,包括国学原创漫画、情景剧模式等,而每日更新的‘经典沐心’公众号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集结出版为系列丛书。”

谈及这些年来线下读书会所引发的轰动效应,宋伟对在戒毒所内举行的一场读会书印象深刻,“伴随着悠远的古琴独奏以及国学经典名篇朗诵,国学老师进行了以‘有度的人生’为主题的讲座,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播经典,更重要的是用文化帮戒的方式唤回戒毒人员的内驱力,对人生价值重新认知。”而宋伟本人也在阅读传统经典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专业与专长的全新结合点,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市场营销教学的课程思政相结合,作为一个独特的试点,“不断探索将古圣先贤的智慧融入市场营销教学的课程思政新模式。”

数据

青岛市图书馆2020年借阅排行榜

借阅次数最多的图书:

《营销的技巧》 日本作家古川英夫著

《学会学习:享受留学生活》叶明著

《数学世界历险记》 韩国科学漫画书

最受成人读者欢迎的图书:

经济学类、励志文学类、悬疑小说类

最受儿童欢迎的图书种类:

科学漫画书,以及杨红樱、沈石溪、曹文轩等国内畅销书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

年度个人图书借阅量排行榜:

第一名借阅332本书

第二名借阅308本书

新闻人物 | 每天读书3小时

记者采访了青岛市图书馆两位借阅量“上榜”的读者——今年72岁的邴吉森和80后的林林,他们在个人读者借阅排行榜上分列第3名和第16名,年度借阅册数分别为246册和200册,日均读书3小时。

邴吉森退休前是原青岛化工厂的工人,住在工厂附近的开平路。每过五六天,他就会乘坐224路公交车直达位于延吉路上的青岛市图书馆,开启自己的精神之旅。“一次借阅好几本书,回家时心中是满满的期待。以前年轻的时候上学少,不读书,反而年纪越大越能够从书籍中找到想要的东西。”邴吉森告诉记者,每天读书看报是他最大的消遣,通常是上午10点左右开始读报,晚上吃过晚饭、看过新闻联播之后就专心读书,“不看电视剧,也不爱刷手机,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得读到12点,困意来袭才作罢。”邴吉森偏爱历史、政治类图书,“建党百年、改革开放……都是我们这一代人亲身经历过的,对照图书,忆及过往,能品读出不一样的生活滋味。”此外,阅读也让邴吉森在与小孙子对话时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我孙子今年上六年级,跟我聊天时爱说些军事、历史话题,做爷爷的要是啥也不知道也太丢人了。读书给我提供了很多的话题和内容,经常还会给他讲一些旧闻趣事,他对我也很崇拜。”

人到中年的林林从事金融行业,日常工作节奏紧张,读书是他最为放松的时刻。“午休时间、下班之后都是我的阅读时间。”林林告诉记者,自己家住敦化路,距离图书馆不远,出门步行就能走到。“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读书虽然不能提供给你100%的正确答案,却可以帮助你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林林表示。(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良友书坊供图)

一屏万卷 云端畅游书海

新版权运营时代青岛作家解锁新技能 将作品以多元化方式呈现给读者

近年来,随着“云阅读”和“云听书”的兴起,新型阅读方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在青岛,作家们也在寻求着“蝶变”,从深居幕后的写作者到出镜露面的讲述人,不论是采用视频录制的方式,还是全版权运营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展现形式,让纸墨书香踏入网络“云端”。据喜马拉雅最新数据显示,在青岛,喜欢新型阅读方式的男性多于女性,80后是这一人群的主力,另有三成市民喜欢在夜间听着有声书入眠。

无纸化阅读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

收听有声书 阅读新方式

“听书让我在上下班的路上不寂寞。”在青岛一外企上班的80后袁飞,手机中下载了多款听书类应用软件客户端。他坦陈,因为工作忙碌,很少有时间看书,手机成为他阅读的主要工具,从读电子书到听电子书。

听书并非新鲜的阅读方式,听故事磁带可能是很多80后共同的童年记忆。近年来,有声书逐渐成为一种新型阅读方式。网络使得丰富资源触手可得,任何人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随时随地进入阅读世界。“我们不是不再阅读了,而是不再用单一的传统方式阅读。”袁飞这样解释自己的听书兴趣。

在青岛,像袁飞一样喜欢听书的人还有很多。市民窦阿姨今年68岁,平时对于健康饮食、推拿保健知识都有兴趣,但由于老花眼,阅读纸质书有困难,她就让孩子在手机上下了几个听书软件,每当做饭或者闲暇时,就打开听书软件收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听书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窦阿姨说,她下载的手机听书APP上有很多适合中老年人听的书,类目也比较齐全,历史、地理、古诗词、养生保健……还有很多知名学者的专题讲座,“真是一机在手,畅游书海。用耳朵 ‘阅读’的时代咱也赶上了。”窦阿姨笑着说。

出镜录视频 新法讲古书

从深居幕后的写作者,到出镜露面的讲述人、朗读者,青岛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用新型的传播方式“发表”作品,让阅读从纸质时代进入了纸质与电子并存的时代。

青岛市儿童文学作家高葵葵近些年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童话道德经》视频版的编撰上。当记者问到,为何选择视频版的方式来讲《童话道德经》时,高葵葵说:“在做视频版前也对各种传播方式进行过比较,最终确认了这是更易于传播和被孩子接受的方式。一开始做的版本是每集20分钟,在看片会上征求各方意见后精简到了5分钟,短视频更符合孩子的认知和行为特点。”

“其实,身为作家选择走到幕前确实有一定的压力,毕竟不是专业的主持人或播音员。跟创作文字相比, ‘讲’最大的不同在于讲述的过程中声音和表情必须有感染力,因为你需要通过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去诠释一个故事,观众更关注的是你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这跟文字表达是完全不同的领域。”高葵葵说,新媒体时代,作家也要与时俱进,掌握多种传播途径。《童话道德经》视频版只是开始,后期还会有图书、动画、影视等更多的方式去推广和展现我们祖先的灿烂文明。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推广新型阅读,岛城部分作家也开始出入录音棚,尝试着将作品录制成有声书,在网上与大家分享。

全版权运营 多形式传播

“电子书、有声书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而对纸质书的喜欢是一种情结。”青岛著名网络文学作家“乐小米”被很多人所熟知,疫情期间,她的一句“生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被放弃”曾引发网友共鸣,感动了许多人。如今,说起图书的新型传播方式,作为华语文坛的畅销书作家,她更是深有体会。

现在不少作家的作品都是采取全版权运营,“一本图书是一个独立的IP,它包括简体出版权、繁体出版权、以及影视版权、电子版权等,这种新型的运营方式,会使图书的受众更加广泛,充分发挥作品资源的最大效益。”乐小米说,如今她出版的11部作品中,已有8部作品被制作成了电子书和有声版,其中《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还被改编成了影视剧,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

据悉,早在2009年,盛大文学即开始对其旗下网络作家进行“全版权”运营机制的探索。这个机制的建立包括:将小说的电子版权、无线发布权、传统文学版权也就是纸质书版权及动漫、影视改编权等统一运营包装。盛大文学时任首席执行官曾解释:“‘全版权’运营,也就是一个立体运营,在线上线下,在影视公司的各种模式上,都要去做。通俗地说,一旦有一个产品,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嫁出去。”

国内目前“全版权”运营相对成熟的案例,多基于青年网络作家的作品。以《宫》《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网络小说为例,它们从网络连载小说,到纸质书的出版,到影视剧的成功,再到电子书的售卖,完成了传统纸质书出版、在线付费阅读、电子书出版、影视剧改编以及其他众多衍生品的全方位传播和立体式的售卖格局,形成了对产品内容资源的一次生产和多次销售。

/ 新闻延伸 /

青岛网民喜欢听书

据喜马拉雅发布的2020有声阅读城市榜单,结合喜马拉雅大数据,综合对比全国300多个城市的用户在人文历史、娱乐生活节目的内容偏好、付费意愿以及公共阅读关注度等方面的数据情况,形成1个总榜、6个分榜,呈现城市有声阅读的全景图。榜单显示:长三角、珠三角用户是“忠实听书粉”。

这次《2020有声阅读城市榜单》的发布,让我们看到:不是“没有人阅读了”而是“阅读的方式变化了”。通过城市活跃听书人数、付费听书人数等指标加权计算,发现长三角、珠三角用户是“忠实听书粉”。付费人群最爱购买有声小说、教育及人文类节目。

“有声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出了这样几个亮点:其一,“付费听讲”接受程度在提升,很多人愿意为“精彩内容”支付费用,有固定的费用开支计划;其二,“忠实听书粉”粘合度越来越高,不少喜欢“有声阅读”的市民,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其三,对优质内容的追随,不少喜欢“有声阅读”的市民,遇到优质内容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优质内容的播放率在提高,上榜城市用户对“中国史”“国学名著”最感兴趣,四大名著和《诗经》《道德经》等书籍受到用户欢迎;其四,从参与“有声阅读”的时间来看,大多都是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这说明人们在休闲的时间,已经有不少开始告别灯红酒绿和推杯换盏,愿意静下心来享受“有声阅读”的惬意。

此外,喜马拉雅还发布了“青岛地区用户画像”,调查显示,在青岛男性比女性更加偏爱电子书和有声书,80后是这一人群的主力,相声、小说受偏爱比例高,近五成读书人偏爱有声书,活跃时间段为凌晨0时至1时,三成青岛市民喜欢在夜间听着有声书入眠。

数字化阅读成主导

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元,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94亿人,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与此同时,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同比去年减少2.6本……在2021年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发布的一系列数据,都在指向一个事实:“一屏万卷”的数字化阅读将在全民阅读时代逐渐成为主导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已成为数字阅读的重要用户。报告显示,随着启蒙教育时间的不断提前,74.8%的儿童从2岁就开始接触数字阅读,65.7%的孩子更喜欢数字阅读的形式。儿童数字阅读付费增长56.5%,日均数字阅读时长29分钟。(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李彦宏)

一人百角 把书读给你听

青岛主播叶听风通过操控声音让电子书“活”起来让故事“动”起来

随着“云阅读”的普及,用耳朵“听书”已经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面对“看书”和“听书”,你会怎么选?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两成以上受访者有“听书”的习惯,其中移动有声App平台已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然而,在这些平台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在操控声音,让电子书“活”起来,让故事“动”起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青岛早报记者走进喜马拉雅主播幕后,探索“有声”世界里的带给你温暖与感动的“声线”大咖。

喜马拉雅主播叶听风。

因为“pia戏”闯入声音世界

在喜马拉雅的世界里,有一群“声音魔术师”,他们声音百变,可以在老、中、青、少、小不同年龄之间任意跨越,可以在不同情境下的男、女声之间自由切换,他们的嗓子就像一个魔术帽,可以一人变幻出一群人。有声书主播、80后“青岛小哥”叶听风就是“声音魔术师”中的一位,他曾在其演绎的有声剧代表作《将夜》中一人分饰演绎100多个角色,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音色,揽获了全国70多万粉丝。

“我从小普通话就说得不错,经常被老师点名读课文。但发现自己在声音上颇有天赋,还是在工作之后接触 ‘pia戏’开始。”叶听风说,作为一种起源于广播剧配音圈的即兴配音活动,“pia戏”一开始是指练习指导配音,“pia”则由广播剧导演提醒演员出错时拍东西发出“pia”的声音演化而来。参与“pia戏”时,参与者选择剧本,按照各自声音特点分配角色,将剧本朗读或演绎出来,同时配合一些BGM、特殊音效增加效果。

叶听风告诉记者,他大学时学的工科,毕业后考取了体制内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pia戏”。这种在网络平台上一群人用声音扮演不同角色的玩法,让他觉得趣味十足,“过程就像是用声音在演一场话剧”。与广播剧、有声书不同,“pia戏”是不同参与者在线互动对戏,需提前准备好剧本及所需音效和配乐,在“pia戏”的过程中跟随剧本播放音效。

“pia戏”是一种纯线性的表演,在同一场景下,对手的情感反馈可以赋予你更多的情绪体验。“一场成功的零口误 ‘pia戏’,就是一期优秀的广播剧作品。”叶听风告诉记者,这段“pia戏”经历为他积累下了丰富声线的基本功,从情感剧本中锻炼哭戏,在吵架剧本中练习声音的张力和爆发性,在“淡本”(平淡内容的剧本)中掌握更细腻的表达方法。

叶听风的声音通过“pia戏”逐渐得到开发,而他也以此闯入声音世界,并通过接触商业配音第一次体会到靠声音赚钱的惊喜。

叶听风的录音室。

操控声音演绎上百个角色

在声音的世界里,驾驭伪音是演播者如魔术师一般操控声音变化的能力。伪音,顾名思义,是指掩盖原本的声音,伪装出其他声音,比如男生伪装出女生的声音,成人伪装出孩童的声音。

叶听风觉得,CV(声音演员)的声音分为两类:一类是极具辨识度的,另一类是辨识度不高的。辨识度不高的声音往往可塑性更强,他认为自己是后者。叶听风在经过几年“pia戏”和商配的磨砺之后,将自己的声音天赋发挥到了极致。2015年,叶听风入驻喜马拉雅,成为喜马主播。他在喜马拉雅发布的第一部作品是《都市寻宝记》,之中的女性角色都由他自己伪音演绎;在随后的《夜行歌》中他用伪音演绎了30多个角色,更在其独播作品《将夜》中一人分饰演绎140多个角色。《夜行歌》《将夜》也成为他的代表作,《将夜》目前播放量已超2.1亿。

百变声线的角色演绎方式成为叶听风之后众多有声剧的一大特色,许多听友一开始根本没有意识到剧中众多角色是其一人所演绎。随着作品播放量和粉丝量的攀升,有声演播给叶听风带来的收入也在持续增长。拥有稳定工作的叶听风开始考虑将有声演播作为主业,并于2020年4月转型成为喜马拉雅全职主播。

主播让他认清自身价值

在全职做喜马拉雅主播之前,叶听风深受本职工作和主播生活难以平衡的困扰,曾一度暂停有声书的演播。但每当他登录喜马拉雅,打开评论和私信,看到许许多多的小伙伴留言“我们会一直等你”“期待你更多的作品”时,他最终选择回归声音的世界,并以成为全职主播的形式解决了此前的困扰。

“曾有一位身患重疾的听友给我留言说,我的节目陪伴他一点点走出了抑郁的阴霾,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叶听风说,为此他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喜马拉雅上所做的事情,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最初的想象。

“如果没有遇到喜马拉雅,我的人生可能会是完全不同的轨迹。在喜马拉雅平台出现之前,有声书、网络配音行业就像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从甲方到配音演员之间隔了无数层。从知识付费到付费有声书,喜马拉雅在替行业探索音频变现的各种可能性。”叶听风说。

/ 对话 /

记者:演播有声书在你的生活中是怎样的角色?

叶听风:我很享受演绎剧本的过程,我可以通过剧本去体验不同的人生,它对我而言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就像是我们玩游戏一样,可以获得同样的快乐。对我来说,这并不是为了谋生,“pia戏”也好,录书也好,做这些事情本身就会让我很开心,所以对我来说它是一个正向的事情。

记者:你对待有声演播的态度是怎样的?

叶听风:在影视表演里有一种说法叫“戏比天大”,而对我来说也是一样的态度。无论是做“pia戏”还是演播有声书,我都会很认真地全情投入地把自己带入。一个哭戏就真的会哭得稀里哗啦,哭过后半天才能缓过劲来,这种体验是很过瘾的。

记者:伪音和演播都比较费嗓子,你平时如何护嗓?

叶听风:保证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最重要,然后饮食避免过辣、过酸、过甜、过咸,尽量清淡,平时还要避免大喊大叫的发泄,还有注意正确的发音技巧,用嗓时多喝水注意劳逸结合。

/ 专家说法 /

“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中国海洋大学孙凯教授认为,在多种阅读方式并存的今天,并不是只有纸质阅读才叫阅读。随着阅读方式的变革,我们迎来了更多方式的阅读,电子产品丰富的时代,要实现文化事业的“红袖添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有声阅读之类阅读方式的内容质量,“内容为王”的书籍永不过时,只有这样新的阅读方式才能成就文化事业的繁荣。

此外,我们应当鼓励拓展阅读方式,打造网络文化晴空,让有声阅读之类的阅读载体满足公众不断提升的阅读情怀。如今,阅读方式虽然变了,但是阅读留给我们的决不是一个孤单的背影,而是更加丰盈的思维空间。

/ 相关链接 /

听书看书应互补

岛城教育专家张晓燕表示,听书代替不了深度阅读,听书和看书是一种互补关系。听书是被动状态的信息接收,很难高度集中注意力。而读书是一种主动获取信息的行为,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把握所读的内容。

对于部分家长用让孩子听书代替亲子阅读的做法,张晓燕认为:“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0至7岁这个阶段,父母应多参与到阅读过程之中。每天半小时的亲子阅读足矣,让听书成为补充即可。”(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李彦宏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荣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