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16家技工院校育才优势,积极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平台,推进13条产业链强链和“创业城市”“工匠之城”建设
青岛:产教融合为制造业强市赋能
■2020年11月,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在青岛举行。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技能人才队伍支撑。
着眼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青岛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强产业、兴城市同频共振,创新工作机制,构筑培养新平台,搭建起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推动产教城融合发展,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制造业名城不断注入“工匠”力量。
■2020年12月举行的青岛市首届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营销师(电商直播)比赛现场。
产教融合——
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匠人”
还没毕业就收到了来自德国莱茵科斯特青岛公司、青岛芯恩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等青岛优质企业主动抛出的橄榄枝,这种没毕业就被“抢”的局面对于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中德工匠学院并不是稀罕事儿。
2018年7月21日,作为山东省首批中德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双元培养试点单位,平度市技师学院与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建立“中德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双元培养卓越技师班”,其中依托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成立的中德工匠学院,不仅有专业化、应用型技能培养,更有“德国制造”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青岛制造”“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对标“德国制造”的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我们的2018级卓越技师高中班有15人考取高级电工资格证、2人考取预备技师资格证,14名学生已通过德国AHK1考试,5月份准备参加AHK2考试。”平度市技师学院院长助理李行远介绍说,聚焦智能制造产业所需的现代技能,学校推出的专业化、国际性定向培养课程让技能人才更具竞争力,能真正融合于城市的产业发展。
这也是青岛市打造“工匠之城”,实现产教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聚焦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15个攻势和13条产业链,市人社部门积极推动全市技工院校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平台,为城市产业发展定向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岛市技师学院与麦特集团合作共建全国首个高质量、高标准的奔腾车身修理实训基地,并与北京新能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在新能源汽车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强强联合。平度市技师学院围绕先进制造业,以德盛机械、新力通、鑫光正钢结构等省优高新企业需求为主导,以天际汽车、立博汽车配件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项目为引领,建设机械技术、电气技术、汽车技术专业群;围绕第三产业,以裕龙健康颐养等重大项目为引领,培养餐饮、康养、流通、旅游、家政服务、电商等实用型人才,建设现代服务专业群;围绕乡村振兴,以航空小镇建设等重大项目为引领,建设以设施农业、园林技术、无人机为主体的涉农专业群,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今年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吸纳就业1.52万人,较2019年同比下降12.43%。面对制造业企业“招工难”问题,3月初,我市启动实施技工院校学生入企实习保障企业用工行动,15所技工院校组织5417名毕业年度技校生在企业生产一线顶岗,解决了全市681家企业的紧缺用工需求。
“围绕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需要,全市以产教融合发展为思路,组建技工教育集团、企中校、校中企等多种方式开展订单、定向、定岗人才培养以及学徒制培养。目前已经有10余所技工院校与362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仅2020年以来已订单、定向培养学生3400余人,为青岛市产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展赋能——
贯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技能人才培养是一方面,要想涵养城市工匠精神,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技能人才供给,让“匠人”有更好的身份认同和职业荣誉是关键。换句话说,要让技能人才“干得好”,更得让他们“上得来”。
今年2月,仅有高中学历的胶州市中集创赢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主管马大勇,获认“胶州第四层次人才”,在胶州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被“点名表扬”,而按照往常,第四层次人才的认定标准需博士学历。
打破身份、学历、论文、资历等“硬指标”藩篱,更着重技能人才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以企业实际需求为标准,唯才是举,这样的人才评价标准让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受到尊重和礼遇,也让城市拥有更佳的人才发展生态。
我市自2018年起在全省率先试点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发展通道,以企业为核心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更是从体制上贯通了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相互转换的通道。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的刘敦友,凭借自己对动力管道的节能改造,取得多项技术专利的同时,为企业实现大幅度节能降费,这些“成绩”也让他成功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长期坚守在钢筋加工生产一线、从事质检员工作的中启胶建集团一线技术工人宋德强也凭借自己的“匠人”技能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记者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悉,目前全市已经有海信、青岛港等29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累计组织评价4900余人次,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300余本。
“受尊重、有发展、有干劲”,用刘敦友的话说,“在青岛,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会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去年11月,青岛“顶格”出台了《关于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从奖励激励体系、工作支撑平台、收入分配改革、顶层制度设计、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意见,着力推动服务管理举措覆盖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使用、服务全链条,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生态发展环境。
“15条意见明确要畅通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落实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比照认定制度,推进技能人才与学历人才融合培养,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同时,明确在多方面畅通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立交桥’,进一步释放技能人才活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技胜未来——
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技工教育的青岛路径,以产教融合为要义,更离不开城市产业规划发展大局,实现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去年11月,青岛市启动第十六届职业技能大赛,也为全市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次技能大赛以“智创工匠,技胜未来”为主题,开设的65个赛项围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民生服务业、乡村振兴等青岛主要产业发展方向,通过人才技能比武,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加快推进青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为顺应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发展目标,培育更多工业互联网领域专业技能人才,青岛率先出台工业互联网培训补贴政策,每人补贴最高可达2000元。同时,确定了首批中国海洋大学等18家培训承接单位和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实训基地,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参与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1000余人。同时,对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的企业发展“产教融合”的,经认定后按兴办职业教育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本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除此之外,聚焦青岛加快建设“创业城市”,全市将每年开展一次全员创新企业评选,对每家全员创新企业给予30万元资助资金。鼓励头部企业面向社会培养急需紧缺专业实用人才,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应用型硕博研究生,按绩效给予一定奖补。
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我市正在积极推动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在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落地。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职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技师学院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全市技工教育体系,完善“学校—跨企业培训—企业”的双元三地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智能制造培育更多技能人才。
为打造“工匠之城”,在技工教育上,青岛下足了功夫。目前,全市正在办学的16家技工院校,在校生达3.36万人,年度招生超过万人。“但相较于技能人才缺口,当前的培养数量还远远不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申报并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接下来,紧紧围绕技能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还将持续发力推进技能人才与学历人才融合培养、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融合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院校和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栋梁之才。同时,努力在全市范围内打造形成一批可以媲美“青岛金花”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建设培育一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助力打造“工匠之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任晓萌 文/图)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