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上的《共产党宣言》到永不落肩的铁锨,潍坊前阙庄村红色血脉擘画百年蓝图

走过风雨百年,不变的始终是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如今,走在潍坊经济开发区前阙庄村的小路上,一栋栋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联排别墅在绿树掩映中十分亮眼,房前屋后道路宽阔敞亮,老人们在树下拍照,孩子们在花间玩耍,好一幅美丽和谐乡村图!

前阙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振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子。1928年,前阙庄村拥有了第一个中共党员于清书。从此,红色的种子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引导人们进行斗争和建设。

播种

一本《共产党宣言》做引领

于清书撒下前阙庄红色革命“种子”

于清书1905年生于前阙庄村,他本是一名小学教师。1925年,20岁的于清书从潍县回到家乡宣传反帝反封建革命思想。1928年秋,在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地下党员的血雨腥风年代,经当时潍县县委委员牟洪礼等人介绍,于清书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前阙庄村第一个共产党员。

于清书

“党员们的信仰都非常坚定,就是希望中国能摆脱剥削和侵略,中国人民能过上好日子,于清书也是如此,这一点从他的遗作《鸳鸯福禄图》就能看出来。”前阙庄村支部委员陈小俏告诉记者。1928年冬天,于清书建立起前阙庄村党支部,担任支部书记,很快发展了于一川等十几名党员。

党支部成立后,紧接着就领导发动了著名的猪鬃工人大罢工。1929年春天,于清书等人组织发动了猪鬃女工罢工斗争,百名女工走上村中大街,高唱《绑鬃工人歌》,要求加工资,取消对女工的“搜身”等侮辱性制度,全村父老赶来支持,500余人走上街头开展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斗争的紧要关头,共产党员于芝荣与部分进步工人带头冲进“鬃行”账房,提出工人复工条件,“鬃行”老板被迫答应。

据地方党史资料记载,这次罢工是山东党组织领导的“工运史”上唯一一次没有流血而取得胜利的斗争。

猪鬃工人罢工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潍县地区劳苦大众反抗斗争的勇气。于清书等人又筹划领导了阙庄、小庄子、大柳疃等一带的农民短工罢市,有力地打击了潍北一带反动地主的嚣张气焰。

1929年10月,于清书又参加了县委领导的潍北柳科、柳疃、安固等村庄200多名发网女工罢工斗争,迫使发网商答应了工人们增加工资的要求,罢工再次取得胜利。

1929年秋,潍县县委遭到敌人破坏,省临委派员来到前阙庄村组建潍县第六任县委。在前阙庄村村民于砚田家中,潍县县委秘密成立,于清书任县委秘书,继续领导革命斗争向前发展。1930年1月,新组建的潍县县委组织前阙庄、前吕、埠头子等村30余人暴动队员赶赴桥西村,准备武装夺取反动当局高里民团的枪支,但因反动当局早有防范被迫取消。暴动失败后,于清书因叛徒出卖被捕,押送济南监狱。

妻子探监时失声痛哭,于清书鼓励她好好活下去,把孩子养大继续斗争!有事儿找“母亲”,他所说的“母亲”就是党组织。1931年4月5日凌晨,于清书与一大代表邓恩铭等22人高唱《国际歌》走上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6岁。

于清书参加革命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多,却不断在潍北地区掀起反侵略反压迫的小高潮,发展了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在他牺牲后,这些人接过革命“接力棒”继续战斗,播撒革命火种。

生长

一个信仰代代传

红色革命“火种”越烧越旺

于一川是于清书的学生,也是于清书发展的共产党员。潍县县委成立不久,于清书奉命调往山东临时省委担任省临委秘书。1929年11月,于一川就读于济南乡师,于清书同他接上组织关系,组建起济南乡师第一任党支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山东党组织领导的两支抗日武装队伍七、八支队会合,前阙庄村嫁出去的共产党员于芝荣(猪鬃罢工亲历者)动员丈夫李乐三投笔从戎,参加八支队。1940年12月17日,李乐三遭到国民党暗杀团伏击英勇牺牲,年仅28岁。解放战争时期,于芝荣又把儿子李巴夫送进八路军队伍。

1938年1月,山东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在潍北蔡家栏子村起义成立,于清书早期发展的共产党员于德甫、参加过前阙庄党支部活动的党员于效辉赶往蔡家栏子村参加七支队,奔赴疆场,抗击日寇。

1941年春,侵占潍县城的日军对前阙庄进行扫荡,山东省第八区抗日游击队独立一团在村民的配合下,英勇抗击日寇,消灭日伪军数十人,团长考斌之将为首的日军军官击毙,打得日军狼狈逃窜。

抗日战争胜利后,前阙庄党支部带领村民斗地主、打恶霸、闹土改,参军支前,保卫胜利果实,迎接潍县大地的解放。

前阙庄村村民前仆后继的革命行为,引发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不满。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犯解放区,还乡团匪徒把八路军和革命干部家属关进前阙庄村中一条旧胡同进行残酷镇压,称之为“八路胡同”。革命家属团结一心,跟敌人展开了不屈的斗争。

1948年4月,解放潍县战役打响。村中掀起了支前高潮,为铺坑道家家户户献出门板,为前线提供大量的粮食和柴草,冒着枪林弹雨勇赴前沿阵地救治伤员……

从于清书在村中播下第一粒红色火种开始,前阙庄人在革命道路上前仆后继、薪火相传,前后有六名烈士为人民翻身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开花

一把铁锨不离手

女党员张秀英走到哪干到哪

新中国成立后,前阙庄村的头等大事就是集中精力搞建设、抓生产,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这一时期有一个女共产党员不得不提,她就是张秀英。

张秀英是山东蒙阴人, 幼年随父母逃荒来到潍北一带,16岁嫁入前阙庄村。张秀英在年少时期就表现出了过人的革命胆识。她1936年入党,战争年代里,她利用自身的优势辗转于转送情报、掩护领导、动员青年参军、搞好后方农业生产等工作之间,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张秀英在全县农业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新中国成立后,张秀英担任乡干部。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前阙庄村建立起农业生产大队,1959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张秀英辞去乡干部职务,回到前阙庄村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挑起全村领路人的重担,与党支部一起领导全村艰苦创业。

红色的“火种”传到这段时期,演变成了“扎实苦干、奋发进取、勇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上下攻坚克难,很快实现了连年增产。

“张秀英的标志性动作就是扛着一把铁锨,走到哪干到哪。她曾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也报答不完党的恩情,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党工作。’那个年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干劲十足。”陈小俏告诉记者。

1964年,前阙庄大队建起了村办制鬃厂,成为全公社最早兴办集体副业的大队。1969年,大队买回一辆小型“东方红”拖拉机,成为全公社第一个拥有“东方红”拖拉机的大队。前阙庄村率先走上了农业机械化道路。

农业学大寨时期,前阙庄大队走出了一支永推不倒、冲锋在前的“红旗小车队”,1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参加白浪河水库、徒骇河治理、辛大铁路修建等大型工程建设。

1973年8月24日,作为昌潍地区仅有的两名党员代表之一,58岁的张秀英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前阙庄村的红色传承除了体现在搞建设上,还体现在遇突发状况时村民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和大爱无疆上。1974年8月12日—14日,连降三天大雨,上游山洪暴发,村南的河流大水滔天,对岸大官庄大队被包围在溃堤的汪洋大水中。危急时刻,前阙庄大队党支部指挥村中民兵连组成突击队,冒险泅水渡河,帮助大官庄村民全部脱险,洪水退后,又帮助其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张秀英与社员在田间查看小麦长势

1984年起,前阙庄村走上了农村改革之路,在于学德、于奎升、于献淮三任党支部书记带领下继续探索发展。凭借传统技术优势,前阙庄的制鬃业在村中重新兴起,村民还建起大型制砖厂,当时一下子冒出了十多个万元户。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时期,前阙庄村党组织传承于清书的红色基因,发扬张秀英的“铁锨”精神,带领全村村民发扬村庄红色革命传统,听从党的召唤,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迈开了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新步伐。

结果

一条致富战线贯穿始终

全村村民率先过上好生活

前阙庄村的红色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节点都少不了带头人的引导。前有于清书、于一川带头革命,后有张秀英带头搞建设。如今,村里又有了新的带头人于英智,在他的带领下,前阙庄村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时间来到2000年,前阙庄村率先发展起来的年轻村民于英智个人捐款10万余元,在村南河流上建起村庄历史上第一座钢筋水泥大桥。2004年,于英智还在城里从事建筑安装行业,看到老家穷得连条出村路都修不起,决定回乡出力。他卖掉城里的房产,回村竞选村委会主任,决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于英智

刚开始的几年,于英智几乎全是自己掏钱为村里办事。

2005年夏天,为了让村民喝上自来水,于英智带领村“两委”到处争政策、拉关系、跑资金,最终筹资16万余元耗时两个多月将自来水引入各家各户。也是在这一年,于英智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6年,于英智当选前阙庄村党支部书记,在上级资金的配套支持下,个人捐款36万元,捐出自己创业时的施工机械,带领全体村民大干120天,顺利完成村内9条大街26条小巷的硬化、绿化和亮化,前阙庄村实现了“户户通”。

张秀英在任的时候,定了个“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目标。于英智上任后,首先就奔着这个目标去了。率先启动旧村改造,仅用2年时间村民就全部住进了楼房。逐渐地,村里建起了老年公寓、文化大院、休闲广场等,村民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生活水平都大幅改善。

新芽

一张蓝图绘到底

于英智开启“党支部+”发展新模式

于英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继续传承前阙庄村的红色精神,首创了“党支部+”五种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振兴”的新路子。

2007年年底,村党支部组织开展全村土地流转,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当年村民人均增收1500元。

2009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东篱乡村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生态果蔬种植业和城市休闲农业,大力培植“东篱乡村”农副产品品牌。历经10年,前阙庄村周边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生态观光采摘园区,成为潍坊市近郊休闲农业的典范。

同时,村党支部还牵头成立村办企业,鼓励扶持个体经营、装饰、物流行业,一二三产业全面开花,多重创收,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2018年,前阙庄村党支部抢抓发展机遇,成功申报当年潍坊市唯一获批的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辐射带动周边13个村庄共同发展。

如今的前阙庄村,村民全部住进了漂亮的楼房,月月拿工资,年年有分红。村里不但给配备了医疗中心、学校、文化大院,还深挖村内革命历史名人事迹,投资280万建设了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村史党史馆,定期宣讲红色历史文化,继续传承延续了近100年的红色前阙精神。

从于清书手上的《共产党宣言》,到张秀英肩上的铁锨,再到于英智擘画的一张发展蓝图,一脉相承的前阙精神早已深深刻入每一个前阙人的骨子里,他们会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赋予这种精神不同的内涵,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内涵如何演变,“坚定信仰、敢为人先”的主旨思想从未变过,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一盏明灯,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前阙人奋勇前进!(作者:吴磊 孙永莲 刘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