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要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通知》共从8个方面提出要求,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健全责任机制、强化督导检查。
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
《通知》强调,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除了体育课外,《通知》还要求,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
根据《通知》,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要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等。
体育作业是体育课应有的一部分
《通知》中有一条为“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体育课为什么要布置作业?对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解释称,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教会”之外还要“勤练”,这是布置体育作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不管是健康知识,还是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都需要练习,这是作为体育课本来就应有的一部分,过去我们没有强调、不重视,现在要把它加进来。”王登峰表示。
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通知》明确,要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
此外,《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通知》还提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指导工作,督促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积极推广中小学校选聘“健康副校长”。
责任编辑:单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