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非常关键。一季度作为开局之年的“开局”,是关键中的关键。
4月26日上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1年一季度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
给出的整体评价是:青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经济继续稳步恢复,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行业景气度回升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再来看关键指标。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一季度,青岛生产总值为3037.42亿元,同比增长18.0%,两年平均增长4.7%。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颇为不易。大量数据表明,青岛今年以来的路数打法奏效了。特别是投资建设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年”活动初见成效。
而旗帜鲜明提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青岛制造”正着力重塑优势,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一季度,青岛工业生产起步强劲,创新动能稳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2%,两年平均增长6.9%,分别高于全国0.7、0.7个百分点,跑赢了大盘。
总的来看,一季度青岛经济实现“开门红”,延续整体回升、持续稳定恢复态势,起步不错,只要稳扎稳打,完全有可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年度成绩”。
01、项目落地提速,动能加快蓄积
开局之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蓝图成为现实。而项目建设就是关键突破口。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在区域竞争中争先进位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把2021年确定为“项目落地年”,就是要把握重点、找准“穴位”,瞄准关键领域、关键问题,聚力攻坚、攻出实效,用实打实的项目建设开局起步,提振信心,宣示决心,培植城市未来。
今年以来,青岛真正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工作全链条,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项目落地年”开展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导向,强力发起项目招引、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的强大攻势,全力推动项目投资加力提速。今年一季度,青岛投资项目数量增加,在建项目3868个,同比增加510个,增长15.2%。
4月26日,青岛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投资运行组发布一季度“项目落地年”工作情况通报,着重介绍了“5张清单”项目(重点招引项目、已签约拟落地重点项目、省市重点项目、15个攻势重点项目、13条产业链重点项目)进展。
根据通报,一季度青岛265个重点招引项目完成注册46个、注册率17.4%,落地开工31个、落地开工率11.7%;249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在建202个,开工在建率81.1%,年度投资完成率21.7%;308个攻势重点项目开工在建201个,开工在建率65.3%,年度投资完成率11.2%。
根据《青岛市“项目落地年”实施方案》,今年青岛将谋深谋实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新签约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80个,签约项目完成注册200个以上,实现开工运营100个以上;
着力抓好各类省市重点项目、15个攻势和13 条产业链重点项目,确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快起势、三季度再提速、全年增长10%以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陆续转化为就业、税收、GDP,支撑起这个城市的今天和未来。
02、工业加快恢复,优势正在重塑
实体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工业一直是青岛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
为重振制造业,青岛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力促高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共生,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十四五”,青岛把制造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保持制造业比重稳中有升,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塑“青岛制造”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吹响了回归制造业的号角。
今年以来,青岛聚焦13条产业链,一手抓存量扩张、一手抓增量引进,推进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品牌高端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工业生产正在加快恢复。
看数据。一季度,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2%,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4.2%,两年平均增长6.9%。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增长,17个行业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9个行业两年平均增速实现增长。从新动能看,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0.8%、37.2%;两年平均增长7.8%、10.7%,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0.9和3.8个百分点,创新动能稳步增强。
工业用电量的快速增长与工业生产的快速恢复形成呼应:今年一季度,青岛工业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26.4%,两年平均增长4.2%;计算机、医药、食品、汽车制造业用电量两年平均增长达到两位数。
在生产生活需求带动下,多个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娱乐业、文化艺术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等行业增速均超过100%。
随着经济形势的加速回暖,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企业效益显著改善。今年1-2月份,青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5.5亿元,同比增长2.2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73.4%,两年平均增长31.7%。
因为看好市场前景,市场主体快速成长。今年一季度,青岛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7万户,增长52%,实有市场主体发展到184.4万户。新增4家上市公司,青岛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3家。
上述指标,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当前,青岛工业经济已经基本回归正轨。
03、三驾马车加“油”,驱动力恢复
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均实现强势反弹,动力很足。
投资——
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是消费的重要变量,也是供给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的重要引擎。
受疫情冲击,资本观望、惜投,投资一度出现大幅下滑态势。随着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投资项目要素保障不断加强,投资先行指标积极向好。
青岛以“项目落地”为突破口,用项目建设拉动投资,成效明显。2月26日,青岛举行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2984亿元的270个项目集中开工。
今年一季度,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0%,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7.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3和0.8个百分点。
其中,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3.1%,快于全市投资1.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长39.4%。
从重点产业链看,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投资稳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4.7%、6.1%、4.0%。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增长。抓投资就是抓经济工作全局,就是抓经济工作全链条。青岛想要保持住势头,必须把投资牢牢抓在手上。
消费——
再来看消费马车。得益于疫情防控形势趋稳,春节就地过年、消费信心复苏等因素影响,青岛消费加快复苏。今年一季度,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0.1亿元,同比增长27.2%,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4.4%,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多数商品销售增势良好,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体育娱乐用品类、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2.9倍、1.6倍、88.7%。
网上零售业持续较快增长,“零接触”网络消费方式成为市民消费的重要途径。一季度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30.2%,两年平均增长18.5%。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在三驾马车中,消费马车受疫情冲击最大。于城市而言,谁能率先重启消费市场,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仍受制约,不同地区、不同业态、不同品类恢复还不平衡,促消费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力。
出口——
再来看出口马车。受国内生产稳定、国外需求回暖双向拉动,青岛外贸继续保持快速增态势。
数据显示,一季度,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1779.3亿元,同比增长31.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31.1%,两年平均增长14.5%,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88.5亿元,同比增长33.1%,两年平均增长14.0%,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从主要产品看,家电、汽配、集装箱、通用设备出口分别增长56.3%、19.8%、64.5%、42.2%。
受益于外贸快速增长,国际航运需求回暖,物流业保持快速发展。一季度,青岛港口实现货运吞吐量1.54亿吨,增长6.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5.1万标箱,增长10.1%。
适应国际航运形势变化,青岛持续加密国际航线,新开通4条集装箱外贸航线,总数达到201条,航线密度位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
一季度外贸“淡季不淡”,最根本的还是国际需求有所回暖和中国外贸产业强大供给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稳外贸政策的保障能力、外贸企业的创新活力、产业链供应链的配套能力形成的叠加效应,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就地过年”等阶段性因素也拉高了进出口增幅。
当前外贸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应当着力培育和支持外贸主体,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持续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努力稳存量、拓增量,巩固回稳向好的基础,推动外贸量稳质升。
一个个极具说服力的数据,勾勒了青岛经济整体向好、加速回升的态势。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疫情防控压力犹存;经济恢复过程中新老问题交织,基础仍不牢固,要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绝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有歇歇脚的想法。
作者 | 沈默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