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倍速追剧,x分钟看完,除了失去耐心我们还失去了什么?

近日,多家视频平台与500位艺人、54家影视公司及17家影视行业协会联合发布倡议,抵制网络短视频侵权。这需要严肃区分使用电影素材评论、吐槽电影与侵权,不能以侵权名义控评。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风靡的“x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某部电视剧。

伍迪·艾伦曾开玩笑说:“我参加了一个速度课程,用20分钟读了《战争与和平》,它跟俄国有关。”如果这句话放在当下,可以改写成“我用三分钟看完了某部电影,它和……有关。”

视频APP上的“x分钟看完”。

与短视频相比,三小时的电影显然就显得很长了,毕竟现在一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就能够不断制造反转和冲突,利用叙事节奏来挑战人们固有的心理程式,从而让观众不断产生新鲜感。当观众习惯短视频的叙事模式,长镜头、场面调度、人物抒情这些电影中常用的技巧,可能就难以打动他们的心了。毕竟比起这些,观众会更在意矛盾何时爆发、主人公何时崛起、爽感何时产生。

与此同时,不知不觉,我们似乎也越来越习惯了用最快的“倍速”来掌握最多的信息,稍显复杂的剧情就会让我们失去耐心——粗糙、冗长的烂片烂剧另当别论,如果烂到一定地步,不如直接弃剧。

版权问题是死线。与“x倍速”不同的是,一些“x分钟看完”已经涉嫌侵犯影视版权。在版权意识不断上升的未来,“x分钟看完”可能会消失。“x倍速”则与此无关。然而,对于观众来说,两者却也有共同之处。在我们用“x分钟看完”“x倍速”刷剧时,发生的都是一场关于“速度”的观看节奏巨变。

01

从“爽文”到“爽剧”的不变原则

在以往,对“爽感”的研究大多在网络文学领域。

“爽感”中不可忽略的是快乐原则和消遣特性。

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越来越多人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时会采用单屏阅读模式,有文化研究学者描述,单屏阅读中会出现所谓的“徘徊式阅读”,其特点是焦点在多个任务间不停跳转,偏好多重信息流动,追求强刺激水平,对单调沉闷的忍耐性极低。这样的文化消费习惯自然会扩散到其他文化领域中,尤其是在影视领域,这一影响尤为突出。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影视剧改编自网络文学作品,本就带着“爽文”特色,另一方面,习惯了“爽感”的受众也会更期待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体验更多的快乐、更强的刺激,这样的影响使得“爽剧”越来越多、越来越受欢迎,快节奏、不憋屈、能打脸成为许多观众对影视剧的基本评判标准。结束了一天忙碌工作的“社畜”们已无心慢慢欣赏运镜,品位台词,闲暇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珍贵,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享受到足够的消遣才是观看影视剧的目的。

基于观众们的需求,如今的影视公司只能用类似产品生产的方式制作影视剧,不断分析观众的“爽点”“痛点”,再根据调研数据精准生产,用一个又一个短促的冲突给予观众刺激,以求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一特质在强调话题度的生活剧中尤为突出,只有足够的话题和讨论度,才能让观众保持足够的关注。

02

短视频与“x分钟看完”的流行

短视频的涌现加剧了受众对强刺激的需求,此前“爽文”“爽剧”的节奏在短视频的衬托下也显得不那么“爽”了,尤其是几分钟看完电影、抖音追剧,让越来越多观众直接抛弃了影视剧,选择只在短视频平台看“高能”片段。

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以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芒果TV、咪咕视频为首的五大平台,与500位艺人、54家影视公司及17家影视行业协会发布联合倡议书来抵制网络短视频的侵权现象了。这一次倡议的诉求非常明确,即清理、治理“未经授权的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等影视作品内容”。

从影视剪辑的短视频来看,观众无需看完全部内容,就可以基于选择迅速获得关键信息,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强的情感刺激,显然,对于观众来说这种方式更高效,在同等时间内,短视频能带来更多的“快乐”。

段永明曾在《互联网:碎片化生存》中提到,“碎片化,是电脑与网络技术深度嵌入现代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之后,人类社会对科技文明的一次彻底反叛。”短视频内容形态和传播方式加深了信息碎片化、媒介碎片化、受众碎片化的程度。

03

“速度几乎消灭了一切”

也许会有人在批判媒介生态时会说,是手机、是短视频让我们丧失了阅读的能力。换言之,如果没有手机、没有短视频,我们就能够保持阅读和深度思考。但其实这样的归因方式颠倒了逻辑关系,不是短视频造就了当下的文化景观,而是我们产生了需求,从而推动了短视频的诞生。

传播学者罗伯特·哈桑在《注意力分散时代:高速网络经济中的阅读、书写与政治》书中提到,信息传播技术加速了时间、加速了社会运行,而这使得意义的电子化再现开始以一种持续加速的节奏跳跃与流动,它拒绝停顿,拒绝迟滞,拒绝专注,拒绝反思意义的需要。在这样的媒介节奏中,“我们与技术化的文字、书写和阅读的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紧张的、充满焦虑的阶段。”

短视频媒介迎合了整个社会对速度的追求,满足了受众在更短时间接受更多信息的需求,又用类似“抖音五分钟,人间一小时”的沉浸和吸引机制,进一步改变了受众对时间的感知,从而推动了新的时间景观的形成。

诚然,短视频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刺激受众感官,毫无精神意蕴可言,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短视频既是对当代受众诉求迎合的产物,又进一步改变了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也因此,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短视频都会作为一种媒介形态存在。

今后“x分钟看完”消失了,人们对速度的追求依然会存在。可以想见的是,依然会有越来越多观众跳看、倍速看,快速获取人物情节,也会有越来越多人习惯于在刷剧的同时做别的事。

作者|帕孜丽娅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