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1年4月30日2版
基层,正是青春飞扬的地方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几天前,杨立岩将这句话写在了新发笔记本的扉页上。在市委党校正在举办的202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中,生于1989年的杨立岩是最年轻的学员,也是唯一来自于乡镇的女学员。她的质朴、务实和努力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年轻基层干部的崭新风貌。
青春何处风光好?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杨立岩来说,基层有最好的风光。她在大学里就入了党,毕业后,报考了“三支一扶”,分到莱西一个乡镇里。刚到宿舍的第一个上午,她看着周围简陋的环境,心中充满了极强的失落感。是留下还是回家?她思想斗争了大半天,午饭也没去吃。最后,她心想:既然来了,为什么要回去?就这样,她在基层一干就是十年,从“三支一扶”到选调村官,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基层公务员。在党委和领导的关心和培养下,她对基层工作早已驾轻就熟。
“我们的内心需要一个方向,认准了就坚定地走,永远向前看。”杨立岩说,现在很多人认为年轻一代不肯吃苦,不愿下基层,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她身边很多同事都是“90后”、“95后”,有的也来自于城市,大家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成长的烦恼”,这是可以理解的。当前年轻人的特点是,有新鲜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但需要带动和鼓励,需要磨砺初心、培养责任感。她平时在工作中就很注意带年轻人,“不会干是吗?那你看我的,我们一起干。”而假如忽视了这些,有的年轻人就可能变得“佛系”,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这也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层是青年成长的沃土,需要真正沉下去,学会问计于民,敢于担当作为。社会飞速发展,乡村变化也大,只有真正沉下去,才能看得真、看得细,从而悟出精神,读懂基层。初入基层的年轻人,要戒掉浮躁,静下心来学习。许多群众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比如杨立岩所在的姜山镇,不少村民有出国务工的经历,有些年轻人开办了企业,非常关心公共事务,他们的一些提议颇具建设性,对于改善基层社会治理有促进作用。做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甚至“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工作忙、压力大、任务重、问责多,但年轻人不能有畏难心理。“遇事就躲,看起来不会犯错,其实却犯了大错,永远都得不到历练和成长。”她说。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杨立岩只是乡镇青年干部的一分子,还有许许多多的“杨立岩”奔走在基层广阔大地上。他们相信奋斗,敢于拼搏,乐于奉献,我们也相信他们能创造美好人生,实现青春梦想。(王学义)
责任编辑: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