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海首日“虾兵蟹将”捕满仓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日讯 今天中午12点,长达四个月的黄渤海海区伏季休渔正式结束。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组织渔船集中开海,并在青岛前海主航道附近海域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执法行动。

上午10时许,青岛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支队组织辖区执法力量开展伏季休渔执法巡查暨开捕仪式。由中国海监4072、4073,中国渔政37601组成的联合执法编队从青岛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支队码头出发,向青岛前海方向行驶,检查来往船只。

据介绍,自5月1日休渔以来,我市3733艘应休渔船均已在指定泊位停靠休渔,全市各项休渔执法监管工作有序实施。截至9月1日,全市累计派出执法船艇1600艘次,派出执法人员6800人次,开展交叉联合执法135次,查获违规渔船369艘,罚款233万元,没收渔获物6160公斤,清理整治禁用渔具“地笼”网4.9万套,查扣没收涉渔“三无”船舶87艘。

从查处情况看,2019年全市全年度查处违规渔船631艘,今年休渔期间海上违规渔船查处量比去年下降了约一半。据介绍,市海洋发展局成立了以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辖区伏休督战队,建立了岸巡、海巡、市场、监控、案办5个执法小组及2个伏季休渔执法工作群,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常态巡航、交叉执法、蹲点守侯、突击检查”十六字执法战术,海上执法船艇力量得到了充分展示与运用。总体来看,今年休渔执法的震慑力、执法的频度、强度以及执法的覆盖面均比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提升。(青报全媒体记者 李勋祥/文 韩星/图)

崂山

崂山区港东社区渔码头开海首日:出海船只160艘左右,出海人员200余名,总收获量约4万斤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日讯 今天下午,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港东社区渔码头一派繁忙景象。4个月的休渔期结束,开海后的第一批渔船满载而归。据统计,本次出海船只大约在160艘左右,出海人员200余名,总收获量约4万斤。

下午两点半左右,陆续归来的渔民在路边支起帐篷,沿街贩卖刚刚打捞上来的海产品,码头西侧的街道两边已摆得满满当当。停车场停了不少采购商的货车,除了附近居民,也有不少市民从市区驱车赶到码头,希望第一时间采购新鲜的海产品。

王哥庄港东渔码头开海第一网海鲜上市,小蛎虾,黄花鱼各色海鲜品种繁多。(青报全媒体记者 邢志峰/摄)

观海新闻记者观察到,港东码头海货以蛎虾、比管、鲳鱼、虾虎、梭子蟹为主,基本每个摊位都有这几样产品。比管每斤价格在18元左右,蛎虾在20—30元,虾虎在15—30元,梭子蟹则视大小,每斤价格30—50元不等。同时,也有一些对虾、带鱼、鳗鱼、小章鱼、舌头鱼和干货制品分散在各摊位,丰富了市民的购买需求。

虽然天气炎热,但市集依然非常热闹。市民张先生自行准备了塑料水箱等容器,正在和摊主娴熟地讨价还价,最终买下了一箱虾虎。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是专程从市区开车过来,“我们一直等着吃本地海鲜,所以特地过来多买一些,也能送给亲戚朋友。”

渔民在船上分拣捕捞的虾虎。(青报全媒体记者 邢志峰/摄)

众多海产品中,王哥庄本地的特产虾虎和梭子蟹无疑最为抢手。渔民王女士和记者介绍,自家的船较小,出海一次收获量在100斤左右,仅梭子蟹就会占到4到5成左右。“像我们东西不多,很快就全部卖完了。”王女士说。

王哥庄街道港东社区渔业工作人员刘正龙和记者介绍,港口附近居民大多从事渔业,渔民年龄在五、六十岁左右。因为疫情关系,今年休渔期实际较往年有所延长,渔民对开海的期待度和热情度很高。据他观察,开海首日出海船只有160艘左右,出海人员为200余名,首日收成较往年有所提升,共收获约4万斤海产品,单船最高收获量为300多斤。以当天收成推算,每艘渔船到年底预计会产生十余万的净收入。码头一侧的商家如渔家宴等,也将进入旺季。

同时,港东码头因位于崂山北麓,三面环海,利于海钓,在开海首日,码头北侧和东侧吸引了不少垂钓爱好者聚集,构成另一片娴静的区域。一位爱好者和记者表示:“如果赶上周末人肯定会更多,我们今天也算闹中取静,赶了个巧。”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最近几天,港东码头的渔船都将在下午回程,市集也于下午举行,一般在5点左右结束。之后将根据潮汐作业,集市时间早晚不等,有购买需求的市民可以提前搜索好时间,再来码头。(青报全媒体记者 罗震 通讯员 招婷婷)

西海岸新区

开海首日“虾兵蟹将”捕满仓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日讯 开海了!9月1日中午12时,黄渤海海区伏季休渔正式结束,等待了4个月的渔民们迫不及待地冲向了大海,开始撒网捕鱼,大量新鲜的海鲜开始奔向市民的餐桌了,青岛市民又迎来大饱口福的季节。

9月1日下午1时许,西海岸新区积米崖码头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采购的市民和鱼贩,大家不停议论着开海,讨论今年大海的收成,不时张望海面,期待渔船满载归来,带来最新鲜的海货。“等了好几个月了,今天专程赶到码头,买点最新鲜的海货回去尝鲜。”家住西海岸新区的市民杜先生说,每年开海后,他都会来到积米崖码头,买一些新鲜的海鲜,回家炖上一锅,一家人围坐桌边尝鲜,其乐融融。

下午3时许,随着一声汽笛声,第一艘归来的渔船进港了,等了许久的市民和鱼贩立马围了上去。“有没有鲅鱼?”“刀鱼怎么卖?”……码头上立马热闹起来,船老大被各种询价声包围了,船员们则将捕捞回来的新鲜海货一箱箱搬运上岸。提前电话预定好的鱼贩会把一箱箱个头大、品相好的海鲜运走,一些市民也抢着购买自己相中的海鲜。

观海新闻记者看到,这一船海鲜的品种还真不少,舌头鱼、小鲳鱼、比管、八带、小黄鱼、梭子蟹、对虾、鲅鱼、刀鱼等都有。“就是出去在附近海域拉了两网就赶紧回来了,赶个开门红。 ”渔船老板石学龙说,今年海鲜数量还不少,而且主要在近海捕捞,个头普遍偏小,预计下个月海鲜的个头能更大些。

下午5时许,陆续有在近海捕捞的船只靠岸,每当船只靠岸,就有一群鱼贩和市民围拢上去,重复着讨价还价声。记者了解到,由于刚开海,回来的都是马力较小的渔船,主要是在近海捕捞。再过一周左右,从远海捕捞归来的大船就会带来鳗鱼等更多品种的海鲜,不断满足市民的需求。

开海第一天,海鲜的价格比较亲民:新鲜的鲅鱼约30元/斤,鲳鱼35元/斤,刀鱼70元/斤,舌头鱼每斤12元左右,小杂鱼10元2斤;比管、海螺每斤的价格约25元,鳗鳞鱼每斤约30元……很多开车前来的市民都用白色泡沫箱装满海鲜。整个码头一幅繁忙的秋水渔歌画面。

据了解,除了积米崖,港东、南姜码头,王哥庄街道青山码头、仰口码头、会场码头等也有大量渔船上岸。而往后,四五月份增殖放流的鱼类会越长越大,渔民的收获也会更丰富,市民餐桌上海鲜种类也会更多样。(青报全媒体记者 李德银)

即墨

即墨田横码头:渔船靠岸一个小时内,船老大就卖了三四千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日讯 下午两点,当记者来到即墨田横码头时,前来购买开海“第一鲜”的市民车辆已经排到了码头一两公里外。不仅很多人是携家带口来“赶市场”,还有一些有经验的市民拎着一个大水桶,方便大量采购海鲜。

与沙子口等大码头相比,田横码头上的渔船较小,主要是在2小时船程内的近海捕捞。两点以后,码头两侧陆续有船老大返航。船一靠岸,几米高的码头上方便有一名皮肤黝黑、身材健硕的渔民向渔船扔下粗粝的麻绳,一筐筐刚刚捕捞回来的海鲜便顺着绳索被拉上岸。

“我这是20米的船,开海第一天各种海鲜的捕捞量加起来大约能有2吨。”船老大王爱会对今天开海归来的收成很是满意。“今年海里的海蜇少,虾虎长得好,我们捕捞得也多。而且今年的带鱼、黄花鱼的产量都很高,第一天出海,带鱼和黄花鱼的捕捞量可以达到去年同期的两倍。”记者看到,从王爱会船上,陆续有带鱼、利虾、八带、鳗鳞、螃蟹、虾虎卸货。码头上虾虎的价格10元一斤,带鱼的价格20元一斤,鳗鳞15元一斤,单个一斤重的大螃蟹价格可以卖到80元/斤。

王爱会负责出海捕鱼,妻子王新苹负责在码头上售卖。渔船回来一个小时内,她已经卖出了三四千元。据她介绍,今年海鲜的价格和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其中螃蟹、虾虎、鳗鳞最受欢迎。按照经验,下午稍晚的时候,这些海鲜便能全部卖完。观海新闻记者观察到,特意前来码头上买海鲜的市民,采购量都很大,一位市民告诉记者,码头上的海鲜新鲜,除了自己吃,他们还会多买一些,让父母或朋友尝鲜。

王爱会所在的即墨山东头村是个远近闻名的渔村,共有200余艘渔船。王爱会介绍,休渔期的时候,他们就修补渔船,同时由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王爱会家里也搞起了“采摘游”,休渔期也有丰富的收入来源。“不过还是出海挣钱多一些,抛去人工等费用,一条渔船一年大约可以为我们家带来20万元的纯收入。”王爱会说。(青报全媒体记者 王萌)

胶州湾

500余艘渔船出海

出海前已组织各类培训十余期保证渔船平安出海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日讯 今天,为期4个月的伏季休渔正式结束,停靠在胶州湾各码头上的数百艘渔船启程黄海海域,数天之后,新鲜的海产品将摆上广大市民的餐桌。

“整整提前准备了十天,最主要的就是往船上上网,吃的喝的也准备齐了,比在家吃得都好。船上面有三个冰柜,肉和菜全部装满。”9月1日上午,红岛街道前阳村的韩德强早早来到红岛渔港码头,赶在开海当天出海捕鱼。因为出海捕鱼事关一家人的生计,所以他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十分细致,出发之前特意在船上加挂了“一帆风顺”的旗子,讨个好彩头。

韩德强的船长31米、宽6米,和附近几个村子渔民的船组成了编队,大约有十条船,路上好有个照应。从红岛渔港出发,大约20个小时就能到荣城附近海域打渔的地方。“主要是捕捞海鳗鱼,一般一到两个月才能回家,船上载了满满20吨柴油。一年就干这几个月,其他时间在家休息,所以更要卖力干。”韩德强说,“去年的捕获量还行,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出口有所下降,鱼的价格预计也将随之下降。”

中午12点一过,等待了四个月的渔船纷纷驶出码头,长长的船队摆成一字型,鱼贯穿过胶州湾跨海大桥,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大家都盼望着今年有个好收成。

同村的王学崔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打渔经验的老渔民,也提前作好了充足准备。“去年捕鳗鱼,两个多月钓了三万多斤,有收购船跟着,直接收购。收购价二十六元一斤,今年还是钓鳗鱼。”王学崔说,“今年的渔获量不好估计,但价格可能要有所下降。船上有6名工人,一般是晚上捕捞六七个小时,白天睡觉。捕到鱼后,我们在船上就可以现吃活鱼,只需要简单炖炖就行。”

渔民们表示,在海上最难克服的就是风浪,有风的话,船就要进港。为确保渔民出海安全,城阳区渔政部门也实行海上执法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对出海渔船进行严格的安全生产检查,保障渔民和渔业资源安全。

城阳区海洋发展局副局长王国贵介绍,城阳区共有渔船501艘,其中捕捞渔船470艘、运输渔船31艘,分散停靠在全区50处渔港、码头、停船点。开海前,已先后组织渔业船员培训7期、700余人,组织渔船船东、船长和各级渔业安全监管人员轮训5期、800余人,以提高船东、船长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同时,组织渔船查找隐患,督促渔船做到证书齐全有效、船舶检验适航、船员具备资格,并且全部持证山岗,以保证渔船平安出海。(青报全媒体记者 周 伟)

责任编辑:李婧菲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