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受制于技术,而是受困于认知”——数字化生存,思维至上

数据孤岛和数据打通等所谓的转型难点,不是受制于技术,而是受困于认知,以及这一传统认知模式下的组织结构

数字化生存 思维至上

汹涌的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善其身。而要学习数字化生存,与积极拥抱和应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相比,尽早习得数字化思维更加至关重要。

近段时间来,一系列跨界造车的新闻牢牢占据财经头条。小米、滴滴、百度……越来越多新玩家涌入汽车产业赛道,传统汽车企业与造车新势力间毫无疑问将“必有一战”。但这种比拼,并非仅仅是传统的技术、产品质量或是市场的比拼,而是一场关乎未来智能化出行想象的较量。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了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人们需要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一个移动的智慧生活空间。车企赖以生存的将不再是卖硬件,而要转变为卖软件和卖服务。谁的创新最能切合消费者对未来出行的需求,谁才有可能胜出。

而这才是传统车企危机感的真正所在。新能源汽车降低了企业跨界造车的门槛,传统车企比较优势缩小,而与互联网或新势力相比,在智能出行方面的优势又不甚明显,硬仗在所难免。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所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数字化时代进程加速,组织管理逻辑已发生了很多改变,不能再用旧时代的逻辑。数字化时代来了,就不能用旧时代的逻辑来做,得用一个新概念。数字化思维,显然就是企业当下所需要的。

思维的转变和形成当然比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难得多。很多制造业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上并不顺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还没有在顶层企业战略上形成清晰的认识和思路,而只是跟随大趋势亦步亦趋。一位参加了很多供需对接会的上海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相关负责人曾经表示,很多企业谈到对工业互联网改造的各种担忧其实都不是它们在工业互联网改造上行动较慢的关键问题,根本还是在于没有形成数字化的思维。而相反,那些外界看起来转型成功的,都是已经在思维范式转换上大踏步向前的企业。比如原本经营变电装备的特锐德,它用充电网运营思维,描绘出了企业第二条增长曲线。

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变革在企业上下形成数字化思维中扮演重要角色。行业都在谈的数据孤岛和数据打通背后,原因大多都不是技术上的难点,而更多是组织结构上的问题。而反过来,那些在大数据上做得较好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有组织结构支撑的。海尔集团所有制造基地的能源消耗和管理均能横向比较,综合管理,而不是像很多其他企业不同基地“各自为政”,所依靠的正是在多年前便设置了能源管理部门统筹节能管理。

制造业竞争愈加激烈,想要依托数字化转型实现飞跃发展的青岛企业,在拥抱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时要在系统思考和布局上多下功夫,而不要只是“一时兴起”地零敲碎打。(孙 欣)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