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枣山小学语文教师曲德洪与他的“言语体验 思维发展”课堂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课文看作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如何规范的、个性化地运用语言文字,在言语体验中习得语文能力、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曲德洪

曲德洪,青岛枣山小学语文教师,一级教师。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优秀青年专业人才、青岛市第四期“青岛名师”培养工程学员、李沧区“领航工程”首批学员。曾执教苏教版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青岛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教育教学中,他全心全意上好每一堂课,使学生乐学、爱学,关注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言语体验 思维发展”课堂

曲德洪:我们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那个星期天》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言语体验中得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那个星期天》

(作者史铁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等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躲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源自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从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基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从里看她们,想象他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吗挖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走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曲德洪: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的表达方式,并尝试迁移运用的单元习作中。例如:课文第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作者内心焦急、兴奋的心情。通常的教学方式是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本段的主要讲的意思是什么?再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四个事例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的。最后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重点关注了文章内容上的体验,也初步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方式,但是学生没有通过言语的体验走进语言文字,去体会作者精致典范的文章结构,感受“罗列事例”这种抒发情感方式的妙处,学生的语言思维也就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尝试引导学生多次对文字、句式、语段进行言语体验,通过比较、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领悟文章表达,体会融请于事这种表达的特点。

教学片段:

一、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相关的语句,通过朗读初步体会作者心情。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用一句话来概括段落内容,(这段时光不好挨);用一个字体会作者心情(挨)。

三、用文章的关键词梳理四个典型的事例。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四、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将四个典型的事例删减为一个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体会其表达不能表现出作者此时心情的焦急、难挨。

五、将四个典型的事例进行改写为欢快、愉悦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与原文进行阅读比较,体会作者罗列事例的出发点重在抒情,重在为抒情服务的。

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表达。

七、观察课文插图,体会每个事例中“我”的心情,整体感受作者焦急心情的延续和程度的加深。

八、尝试用这种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拓展小练笔。

曲德洪: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语言体验,学习了作者表达,习得了语文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教课文就是教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规范地、个性化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发现表达的规律和奥秘,通过语言体验来提升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