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这片山海,将永远铭记你的名字


青岛日报2021年5月8日7版

这片山海,将永远铭记你的名字

彪炳史册

死无所惧,因为有比死更值得珍视与捍卫的珍宝,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可动摇的信念。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先烈牺牲,他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奉行共同的信仰,用生命和热血搏击黑夜,前仆后继,为后世迎来新生的曙光。

4月,位于太平山南麓的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在一片苍翠之中静默肃穆,英烈们的故事在此集藏。这里的革命烈士英名碑上,镌刻有17157位曾经为青岛而战的烈士的名字,还刻录着6802这样一个特别的数字,它属于6802位无名烈士,承载着同样为信仰献身却不曾留下姓名的革命志士的英魂……

2021年清明过后,已有超过5万人次来自岛城社会各界的干部群众、驻青部队官兵来到这里,瞻仰祭奠长眠于此片山海的英烈,重温他们曾经披荆斩棘、步履坚定的革命道路。

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经过重新布展的《信仰之光》主题展展出了青岛各个历史时期102名英烈的事迹,让人们沿着历史的脉络,重溯筚路蓝缕启山林的悲壮,透过仅存的照片和画像,正值青春盛年的坚毅目光穿越历史的幽暗,依旧炽热、明亮,闪耀着微光。

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大厅。 王雷 摄

在青岛吹响的“集结号”

1923年春,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由济南赴青,他的任务是,在青岛创建党组织。

其间,党组织在青岛始终没有一个安全的活动点。为了找到一个稳妥且便于开展工作的立脚点,中共早期党员王象午在四方机厂找了一份绘图员工作,他的宿舍就成为党的活动地点。

1923年8月(注:一说是1924年5月),青岛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青岛组建立,邓恩铭任组长。11月18日,青岛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也建立起来,由邓恩铭任书记。位于海岸路18号四方机厂宿舍的“院内9户”这间职工宿舍,成为青岛早期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重要阵地。

自此,共产党人的“集结号”在青岛吹响,来自四面八方有着共同革命理想和信念的青年人聚集起来,从这里“出发”,开始在党的统一引领下投身到改天换地的革命洪流之中。

1921年,正当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一户水族家庭的20岁青年邓恩铭,在济南与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人王尽美建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时,福建闽侯人、中共党员王荷波正在济南津浦铁路浦镇车辆厂成立中华工会,随后又与王尽美一同成立山东第一个工会组织津浦路大槐树机厂工人俱乐部。

而此时山东广饶县大王镇延集村的一位名叫延伯真的24岁青年,正在博兴师范讲习所任教……他们并不知晓,不久之后,各自的人生将在青岛发生交集。

1922年,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思想进步的延伯真试图在家乡实施他的乡村教育计划,却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反对,教育救国无门,满怀抱负的延伯真来到青岛,初识共产党人邓恩铭。1923年春,经王尽美和邓恩铭介绍,延伯真在青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是中共青岛党组织在青岛发展的第一名党员。

就在延伯真在青岛入党的1923年,来自山东章丘的青岛四方机厂工人郭恒祥,和工友们利用中国民间手工业工人“崇敬祖师”的习俗,以“崇敬祖师、互敬互助、提高工人人格、辅助路务进行”为名,成立了圣诞会,它的影响力不断在工人中间扩大。而此时,王荷波正从济南被派往青岛。他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即是改造圣诞会。

这个带有迷信色彩的行会组织,很快就在王荷波与邓恩铭的引导下,顺利完成改造,转变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式工会,成为党领导下的青岛第一个工会组织。1924年郭恒祥加入共产党,2月起,焕然一新的圣诞会走出去,先后在张店车站铁路工人、青岛码头工人中成立分会,还在胶澳督署水道局、电灯公司、纱厂工人中筹建分会。

在1924年3月18日邓恩铭写给另一位一大代表刘仁静的信中,他欣喜地说:“总而言之,四方机厂工会俨然就是青岛总工会的象征。”

“工运”中壮大漫卷的星星之火

1923年至1925年初,正是青岛工人运动兴起的年代。1925年2月,青岛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举行了青岛工运史上由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政治大罢工,并取得胜利。同年4月到7月,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日商纱厂工人三次大罢工,掀起了青岛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工运热潮中,更多有志之士汇聚在党的组织领导之下,无论他们出生于何地,家境贫寒抑或富有,都义无反顾地点燃自己,成就不断壮大的星星之火,将灰暗的夜空照亮。

山东日照人鲁伯峻,在1925年奉命来到青岛,在四方、沧口之间的阎家山村水道局工人子弟小学,以校长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创建了中共阎家山党支部。

青岛人王星五,原青岛日商钟渊纱厂工人,1926年他接受组织派遣,从北京返回青岛,任中共青岛支部联席干事会书记。他和支联干事赵豫璋一起,在当时的郊区浮山后村发展了因参加罢工而失业的进步工人王进仁、王孟仁、王寰仁等入党,建起了青岛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浮山后村党支部。

四川安岳县岳阳镇人彭明晶,他曾是青岛大学学生自治会和青岛学生联合会负责人,随后又在1925年工人运动遭到当局镇压之后,被青岛大学学生会推选为负责人,组织学生参与罢课斗争,助力工运。当时同他一起成为学生运动领袖的,是后来更为人熟知的新中国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

还有胶县(今胶州市)里岔村人纪子瑞,也是圣诞会最初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在圣诞会逐渐发展成为“为工人着想,替工人办事,团结工人与统治者抗争”的工人组织的过程中,纪子瑞结识了邓恩铭,他在1924年经邓恩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秘密组织工会、开展工人运动的工作。1925年2月8日,在轰轰烈烈的胶济铁路大罢工中,纪子瑞担任工人纠察队队长,他带领队员们日夜巡逻,防止敌人破坏,维持罢工秩序,罢工经过九天的持续斗争,取得了胜利。而纪子瑞也接受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派遣,继续去到枣庄中兴煤矿开展工人运动和建党工作,他在那里组织成立了枣庄地区第一个党支部,还建立了中兴煤矿的秘密工会,发展会员50余人。大革命失败之后,纪子瑞根据指示,南下南京、上海等地继续开展工作。从青岛“出发”,星火在中华大地漫卷,让热力迸发得更远、更深。

在众多青岛革命者中,胡信之是一个异数,这位生于京城小官僚之家的革命者,曾经对北洋军阀政府心存幻想,后经过邓恩铭、王象午、延伯真等人的帮助和争取,才逐步改变了自己的某些观点,成为共产党人的亲密朋友。

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现实,32岁的他萌发了“舆论救国”的思想,决意献身新闻事业,以笔作枪。1922年底,胡信之应聘担任《中国青岛报》记者,他撰写社论、漫谈和小言论,以犀利、泼辣的笔锋抨击军阀政府的腐败无能,搜刮民脂民膏的罪行。1924年9月,他与刘祖乾、段子涵等人创办《青岛公民报》,这份原以“提倡实业”为宗旨的报张,在青岛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成为揭露邪恶,抨击时弊,公开声援支持工人、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武器。

在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在我党的组织领导下举行首次罢工伊始,胡信之就率先报道了工人罢工消息,并全文刊登了《青岛大康纱厂全体工人泣告书》,号召各界人士“本良心之主持,援助可怜之工人”,他开设“工潮专载”栏目,以大量篇幅报道罢工动态和各界支援罢工情况。

罢工遭到镇压的青岛惨案发生后,血腥的恐怖气氛笼罩青岛。胡信之却在此时与同事段子涵邀请青岛各报记者举行联席会议,呼吁报界同仁齐心声援罢工工人,还特邀共产党人李慰农、工人代表傅书堂等人到会,揭露反动当局屠杀工人的事实……

“不惜唯我身先死”的热血赤诚

在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展厅里,数字纪年和简要的事迹浓缩了英烈们短暂而热血赤诚的一生,他们的气质、样貌却在那寥寥数笔记述的生与死、血与火的抉择与洗礼中变得愈发的真切生动。

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的花园头阻击战等浮雕。

1925年反动军阀张宗昌率领大批军队来到青岛,在日商资本家和一些亲日商会分子的大肆诋毁之下,《青岛公民报》被查封,胡信之与同事刘祖乾、段子涵被捕。一同被捕的还有接替邓恩铭,以中共青岛地委书记身份来青,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和罢工斗争的李慰农。这位曾经与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等一起发起成立旅欧勤工俭学学生中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年轻人,此前刚结束了在莫斯科的深造,受党组织派遣,以胶济铁路总工会宣传指导员的身份到中共山东地委工作。

当时正值青岛日商纱厂第三次同盟罢工爆发,张宗昌命令手下带领军队开入四方,捣毁四方机厂和各纱厂工会,逮捕工会会员和工运骨干。李慰农结束在小鲍岛召开的秘密会议,返回四方住所时,就发现了周围密布的军警和密探。然而危急时刻,他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毅然返回住所,烧毁了党的秘密文件……

李慰农与胡信之一起被关押在军事执法处,受尽严刑拷打,却始终没有屈服,敌人要李慰农供出在青岛的“同党”,他说:“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二人还一起作了《杀气歌》,以示对敌人的蔑视。1925年7月29日,李慰农与胡信之被秘密杀害于团岛,那一年李慰农30岁,胡信之35岁。

革命者的人生,牺牲似乎是随时可能到来的事情,但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却动摇不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正是因为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随时可将生死置之度外,燃尽生命,为胜利之路映照一线微光。

1929年,因叛徒出卖,邓恩铭在济南被捕,两年后慷慨就义,同样年仅30岁。就义前他写下《诀别》一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其中有壮志未酬的抱憾,更有“功成不必在我”胸襟。

再度回溯这些用热血、生命与青春捍卫信仰的英魂——

王荷波1927年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同一年在北京牺牲,时年45岁;纪子瑞,1929年重回青岛开展地下工作不久,在四方机厂不幸被捕,解往济南第一监狱。1931年牺牲,时年36岁;郭恒祥,1929年在家乡章丘牺牲,时年35岁;鲁伯俊,1927年在青岛不幸被捕,两天后壮烈牺牲,时年32岁;彭明晶,1927年在武昌法租界秘密召开紧急会议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几天后被秘密杀害,时年28岁;李敬铨,1931年在济南被捕,同年与邓恩铭等人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时年27岁;王星五,在北京被捕,判刑8个月,受尽折磨。刑满后仍未释放,又押解至济南反省院,1933年被残酷折磨至死,时年28岁……

“这盛世如你所愿”的悲欣铭记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就在今年的清明节,青岛早期党组织负责人李春亭烈士的侄子祖盛祥、侄孙祖琦等16位亲属,专程从安徽宣城赶来青岛,在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英名碑前,他们面向镌刻有“李春亭”烈士英名的碑文,长久凝视。站在李春亭烈士的画像前,他们讲述了家中的这位长辈为了支持革命事业变卖全部家当,将兑换来的200块大洋全部捐给党组织的故事。

市民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

而更为青岛铭记的,则是1932年李春亭在青岛短暂而卓著的最后人生。那时的他临危受命来到青岛,整顿、恢复党组织,振兴党的工作。他重建了中共四方支部、领导了四方、沧口各纱厂的斗争。组织发展壮大了沧口、四方、青岛3个区委,8个党支部,发展党员81人、团员21人,并建立了团的特支。这些工作得到了中共山东省委的肯定。

而就在这一年,因领导罢工,李春亭身份暴露,被敌探跟踪,受内奸出卖,他与前来交接工作的李伟仁先后被捕。敌人使尽诱、骗、诈、打的卑劣手段,让叛徒出面对质,都无法从李春亭口中获得一点党的机密。1933年李春亭、李伟仁等9名共产党员被敌人杀害于济南深口西的马家道口。临刑前,他告别难友:“同志们,难友们,这没有什么关系,革命的细胞是新陈代谢的,永远死不完的,好好干下去吧!”

每年,都有众多革命者的后代、亲属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寻找亲人的下落,当年先辈背负革命的理想信念,背井离乡,临行时通常没有只言片语。他们硬起心肠要去为实现更大的团圆和解放战斗。不久前,就有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女儿,来寻找父亲的踪迹,当年以民兵身份投身革命的父亲,再也没有回家,而就在革命烈士纪念馆这座建于2001年的4.8米高的黑色大理石造英名碑上,在其上镌刻的17157位烈士的名录中,她找到了父亲的名字。那一刻她告诉工作人员,就好像见到父亲就在自己面前,几十年的心愿终于达成。

每天都有数个团队通过预约抵达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即便只有满墙不清晰甚至被翻拍过无数次的老照片和画像,还是会有众多年轻人在参观之后忍不住泪眼模糊。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伟大的斗争离不开革命英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从历史中汲取精神的滋养,保持迎难而上、砥砺向前的火热生气。

在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正对大门的院落中央,有一组“山河魂”革命烈士群雕,已经成为来此纪念与祭奠的人们必不可少的拍照留念地。石雕由87块花岗岩雕凿而成,使用了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相同的出自青岛的崂山石。烈士群雕以党的一大代表、青岛党组织创建人邓恩铭为原型,周围并肩站立着工人、农民、学生及革命军人的代表,象征着不屈不挠的青岛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

市民在风雨中祭奠革命烈士。

记者采访当日突然天降大雨,雨中,一群年轻人小心地展开党旗,在群雕前合影,他们青春的面容,充满健康活力的神态在英雄的雕像与苍翠松柏的环抱下愈发的明媚灿然。这也当是长眠于此的先烈与勇士所欣然乐见的场景吧。这片山海,必将代代铭记英雄的丰功伟绩,这盛世,果真如你所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本版稿件由青岛市委党史研究院协助采写)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