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凯:与天赋一同奔跑的“眼镜侠”
曾经的青岛短跑高手正以北京冬奥组委官员身份奋战新“赛道”
以18岁为界,胡凯的人生被一分为二。那之前,他是青岛一名默默无闻的少年;那之后,他是本硕博连读的清华学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百米冠军,人生赢家“眼镜侠”。现在的他正以北京冬奥组委官员的身份,在新的“赛道”上冲刺自己的又一届奥运会。胡凯说:“做了这么多年运动员,现在再给运动员们做服务工作,也算是一种回馈吧。”
2001年春天,胡凯第一次踏入清华大学的校门,参加学校组织的特长生培训考试。尽管此前仅有三个月的短跑训练经历,但天赋异禀的他还是顺利通过测试拿到了特长生加分,并在其后的高考中以572分考入清华大学。
进入清华后,胡凯上午上课、下午训练,寒暑假也留在学校加练。勤奋刻苦再加上教练李庆的悉心点拨,胡凯的百米成绩突飞猛进,很快就从11秒开外跑进了10秒50大关。2004年初出茅庐,胡凯在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中一鸣惊人,一举拿下了100米和200米的双料冠军。2005年土耳其伊兹梅尔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胡凯跑出了10秒30的佳绩,成为世界大赛中第一个拿到百米冠军的黄种人。“眼镜侠”一战成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胡凯迎来了自己运动生涯的高光时刻,他代表中国4×100米接力队历史性地闯入决赛,并成为首位进入奥运会百米比赛第二轮的中国选手。“作为运动员,我大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奥运会都参加过,也没什么遗憾了。”胡凯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运动生涯。
体育生的生活并不似人们想象中那般轻松惬意,即便在赛场上闯出了一片天地,胡凯在清华的学生生活也没有太多改变,上课训练、去食堂排队打饭依然是他的日常。
比赛之外,胡凯在学习中拿出了和训练一样的韧劲,尤其在读研究生和博士期间,他要和普通同学一起学习、考试、通过论文答辩,没有任何“特殊待遇”。
为了写好毕业论文,他泡在图书馆里挑灯夜战,带着学弟学妹在北京发放调查问卷,最终他的论文《顾客企业关系的象征性符号形成机制研究》在答辩中获得A的好成绩。“可能是有一点天赋再加上比较幸运吧,体育让我的人生走上了一条从没想过的路。”胡凯说,自己在运动生涯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坚持”,“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坚持到底,无论成功与否,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舍不得清华园里的氤氲书香,胡凯在博士毕业后放弃了外企的高薪诱惑选择留校,胡凯坦言,这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读博士期间我就当了辅导员,当时想的就是从事这么多年体育工作,想把积累的经验和经历传授给学弟学妹,让他们少走弯路。”2016年,难舍体育情结的胡凯由校团委转到校体育部工作。体育教学之余他还负责为学校搭建立体的体育竞赛体系,包括普通学生运动会、户外锻炼等。
在体育氛围浓厚的清华大学,包括足球、乒乓球在内的各种体育社团多达50个,运动普及开来后,胡凯从中选拔了一批体育优秀生组成代表团,让这些优秀学生回到院系指导学弟学妹。“除了强身健体之外,体育在塑造人格、磨练意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因为如此,它在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每一段经历都是一场修行。2019年年末借调到北京冬奥组委后,胡凯被安排在志愿者部工作,他也把这段经历看成又一次难得的成长。胡凯说:“我作为运动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2019年的国庆大典上我负责清华方阵的组织,即将到来的冬奥会我不仅是参与者,还是服务者、奉献者,这对体育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过程。将来回到学校,我会把这些分享给一代代的学生们,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体育带给人的力量和改变。”(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 羽)
责任编辑: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