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品牌建设,明确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5月10日是第五个“中国品牌日”。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10日起至12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中国品牌,世界共享;聚力双循环,引领新消费”。青岛市发展改革委携24家青岛企业亮相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线上线下展示平台,集中展示青岛市品牌发展建设新成果、新形象,扩大青岛市自主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从“上青天”到“五朵金花”,制造业一直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诞生壮大了众多国内外驰名品牌,2个世界级名牌,68个中国名牌,644个山东名牌,奠定了青岛“品牌之都”的地位。
科技时代风口不断,当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相遇会发生什么?青岛敏锐地捕捉到了新的风口,从2019年起就全力打造的“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行动,正在以“匠心精神”,全力打造新一代“青岛金花”,借此完成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的华丽转身。
品牌建设上升至“十四五规划”
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自此,品牌战略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主品牌迎来黄金时代。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更是国家的名片。品牌强,则国强。近年来,从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这些超级工程,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磁悬浮列车研发、5G技术等,这些强有力的“中国制造”无一例外向世界展现了砥砺奋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中国心。
“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正在成为全球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德国《商报》报道称:“没有品牌,价格便宜,这些曾经是中国商品的标准特点,但已成为历史,如今打造品牌成为很多中国企业的首要目标。”
“中国品牌日”的设立,体现了我国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展示了我国实施品牌战略的坚定决心,必将进一步提高全民品牌意识,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对品牌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科学地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良好的企业信用品牌,是我国企业共同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和新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注重需求侧管理”,品牌是引导、提升、激发需求的有效手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于打通双循环的堵点。
今年5月8日至10日,由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等共同主办的中国品牌系列活动在上海启动。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会上表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点在于国内大循环,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前提一定是居民收入提升下的消费升级,消费升级离不开品牌拉动所带来的优质供给。“因此,要创出高端品牌,从而拉动新消费、激发新动能,在国内大循环中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周云杰说。
“匠心青岛”亮相中国品牌日
在青岛城市发展的百年历史上,城市和品牌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生辉;随着青岛城市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使得青岛企业品牌获得了巨大溢价和增值,而企业品牌的发展又为青岛城市品牌增加了丰富内涵。
2019年,央视播出了长达3分钟的“青岛制造”宣传片:海尔“智慧家庭、定制美好生活”、海信集团“科技为先、信赖不变”以及“用欢聚连接世界”的青岛啤酒、“从汗水型到智慧型“的双星轮胎、“滋养时光”的青食股份、“太少,所以珍惜”的崂山矿泉、 “大国重器、匠心‘智造’”的中车青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澳柯玛、“让生活更具品质”的即发集团、“高品质‘智’造,高质量发展”的青特集团等,集中展示了近30家企业品牌。
“品牌之都”“工匠之城”是青岛的亮丽名片。今年的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上,“匠心青岛”主题展馆位于上海展览中心二楼,秉持“匠心青岛”理念,展馆通过科技感、文化感、有思考性的平台输出青岛品牌文化,营造有序性、合理性、极具观赏性的观展体验环境。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王好东介绍,今年3月份,他们就启动了对本次参展企业的遴选工作,确定海尔、海信、青岛啤酒、青岛银行、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澳柯玛、青岛海湾化学、百洋医药、赛轮、凯盛浩丰农业、双星、海诺生物工程、宝佳自动化、青岛柏兰集团14家青岛企业代表青岛在“匠心青岛”主题展馆内展示,另外,有屋智能、即发集团、青岛食品、青特集团、明月海藻、沃隆、国恩科技、酷特智能、青岛天祥食品、易邦生物10家青岛企业和上述现场参展企业一起在“匠心青岛”云上展馆同时参展。
“自2018年5月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举办以来,青岛市在历次中国品牌日活动中均表现亮眼,中国品牌日成为展现‘品牌之都’魅力的新舞台。”王好东介绍,2019年青岛市开展了“品牌之都 工匠之城”品牌宣传,采取“青岛金花”领衔、以“大带小 老带新”的方式,将青岛制造品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2020年云上中国品牌日活动中,“匠心青岛”云上展馆点击量和直播活动观众人数名列前茅。
青岛之所以能够打造出如此之多的品牌,跟青岛企业骨子里的实干精神不无关系。从海尔在1986年砸掉外观有划痕的76台冰箱开始,坚持产品质量作为品牌打造第一要义的基因就深深刻在了青岛制造的骨子里。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克兴表示:“生产一瓶青岛啤酒有1800个关键质量控制点,从原料源头到物流服务更是数不胜数。就连啤酒瓶盖的瓶垫,我们在各项检验完全合格的情况下,还会放到酒里在生产线上试验生产,以便进一步品评判断其是否会对啤酒口味产生影响。正是对质量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确保了百年品质的传承。”
青岛被称为“品牌之都”,是全国最早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城市之一,一代代实业人靠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创造了众多青岛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特色发展之路。
新“青岛金花”的光荣与梦想
2020年8月26日,2020年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名单正式公布。20家制造业企业、10家服务业企业、12家农业企业总共42家企业入选。
这是时隔30年,这座城市再以“青岛金花”之名面向企业开展遴选。此轮新金花培育,是青岛自那时起形成的城市品牌精神和品牌经济的延续。假以时日,42家企业中会诞生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这“五朵金花”的后继者。这座城市将以它们为傲,它们则将为这座城市谱写出更耀眼的“光荣与梦想”。
与之对应的,是青岛“五花金花”的辉煌过往:
1989年,青岛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日用工业产品争创“青岛金花”活动的通知》,号召广大日用品生产企业进一步提高青岛市日用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扩大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覆盖面,由此开启了青岛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大幕。
1990年青岛在全市工业系统中全面开展争创“青岛金花”活动,由评选单一型号产品扩展到评选“金花”系列产品。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澳柯玛“五朵金花”由此孕育并崭露头角。
2005年,在北京市举行的“2005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暨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峰会”上,青岛市被授予“中国品牌之都”称号。
2007年,青岛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品牌经济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发展品牌经济的目标,对品牌经济发展和打造品牌城市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2010年到2018年,青岛品牌迈出铿锵步伐,实施“十、百、千”品牌培育工程,在“五朵金花”引领之下,青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项目成为“全国标杆”。
2019年开始,青岛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品牌之都 工匠之城”品牌宣传,“五朵金花”领衔,以“以大带小,以老带新”的方式,将青岛制造品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2019年12月,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方案》,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品牌。到2022年,培育世界品牌500强企业3家以上,中国品牌500强企业6家以上,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新锐和特色品牌企业20家以上。培育形成2个世界级、智慧型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5个以上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产业集群品牌,区域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不同于老“五朵金花”,42家新金花后备军不再是清一色制造业企业。优质的服务业和农业企业同样被纳入进来,若干新物种赫然在列。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独角兽,平台在全国首批评选的10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中排名首位;聚好看,互联网电视运营独角兽,为全球近6000万家庭提供互联电视服务;伟东云教育,专注在线教育,打造全球互联网教育开放平台;亿联客,发力全屋智能照明服务体系建立;酷特智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即发集团,给衣服加上“黑科技”,婴儿的衣服中添加高科技新材料,可以通过印花变化来判断孩子的体温或者含铅量变化。当“我们致力于技术创新,面料一年就可开发1000多个品种,每年开展的创新项目近百项。”即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为东说。“科技型纺织企业”即发集团优势制造家居纺织品、产业纺织品、生命科学仪器设备,凭借纺织材料“黑科技”,成为优势制造企业典范,助力“青岛制造”迈向“青岛智造”。
这是时代变迁的写照,但更体现出青岛对城市未来发展机遇的判断和把握。某种意义上,若42家后备军都能“学成毕业”,成为媲美前辈的新一代金花,青岛这座城市换道超车的愿景就实现了大半。
“制造大市”的升级三部曲
与前辈们相比,这些新金花后备军更加“幸运”。入选名单后,一整套“培育课程”在等待着这些企业,这是过去不曾有的“福利。2020全年为新金花培育企业提供各类奖补资金超过5000万元,占全市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的6.5%。同时还拿出1亿元资金,连续三年为企业做宣传,2019年和2020年都在央视隆重推出,去年底还打造了“青岛制造星工场”,成为全市热门网红打卡地,为青岛制造业企业树立品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新金花培育计划,只是青岛市“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的七大专项行动之一。从这份计划里,我们看到青岛市绘就的更广阔蓝图,这份蓝图里,青岛市要完成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三步走。
2019年,《青岛市“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行动方案(2019-2022年)(汇报稿)》发布,旨在充分激发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培育壮大青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根据该方案,青岛将力促高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双向突破、融合共生,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智能经济生态,奋力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借此,实现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再向“智造强市”的转型和跨越。
青岛的目标是,先用4年时间,即到2022年,基本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与创新生态,高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加速融合,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标志性前沿技术成果和应用解决方案,集聚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10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园区、10个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和10个特色创新型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打造5个全国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行业领先的智能互联工厂和500个特色鲜明的数字化车间,“7+N”重点领域骨干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上,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5%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5%以上,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打造7个千亿级、10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2个千亿级、20个百亿级品牌大企业,基本实现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战略转型。
而到2025年,青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和技术水平要进入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行列,高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智能制造成为推动工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智能经济成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能,在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优势领域培育形成2-3个世界级、智慧型先进制造业集群,基本实现由“制造强市”向“智造强市”的历史跨越。
为此,青岛要打赢人工智能赋能青岛制造“7+N”攻坚战,同时实施7个专项行动,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7+N”攻坚战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振芯铸魂”攻坚战、新能源汽车产业倍增攻坚战、生物医药产业跨越赶超攻坚战、高端智能家电创新引领攻坚战、轨道交通装备加速领跑攻坚战、智能制造装备迭代升级攻坚战、船舶海工装备高端迈进攻坚战和传统支柱产业智能提升攻坚战等。围绕“7+N”攻坚战,青岛将实施协同创新、智能赋能、产业集聚、新一轮“青岛金花”培育、政策聚焦、基础设施升级、支撑保障等7个专项行动,纵向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智能产业化多点突破;横向拓展产业宽度,推动产业智能化顺势崛起,加速构建智慧经济融合发展新格局。
这是一个行业升级迭代加剧、竞争日渐激烈的时代,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城市而言,品牌都充当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之锚”。品牌大企业对一座城市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自身产值和税收,而是更多体现为裂变价值上,对产业链下上游的拉动、人才的培养、新技术的孵化、资金的汇聚,大企业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站在智能时代的风口上,根基深厚的青岛制造业,已经快人一步,只要秉持匠心精神,锐新创新,定能涌现更多的世界级品牌,让“品牌之都”招牌更亮。
文/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