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晚,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播出《山水经济看中国——山东荣成:回馈海洋 财路更长》,聚焦石岛当地渔村通过呵护海洋,利用海洋而走出的“生财之道”。
春汛水暖,百鱼上岸。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对于胶东渔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谷雨过后没多久便进入黄渤海伏季休渔期,渔民们也在禁渔期慢慢摸索着与海洋的生息契合之道。石岛管理区宁津街道的东楮岛村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渔家风情“生财道”
东楮岛村面对的这片海域叫桑沟湾,禁渔期对这里的渔民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海带、牡蛎、鲍鱼的养殖让他们可以适时收获。
海中一座半潜式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集水下观光、海上休闲垂钓、海洋科普、海洋监测等多功能于一体。自2017年营业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采摘贝类、海上垂钓……游客们在此感受着渔家风情,也尽情体验耕海牧渔的无穷魅力。特色海洋旅游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用海草覆盖房顶是胶东半岛一带独特的房屋建造模式,作为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浓缩着渔民们对大海的热爱和对海洋生物的充分了解。
冬暖夏凉、坚固安全、防雨抗火又遮风……当地海边的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了遮风避雨的优良住所,护佑着世世代代的渔民在此生活繁衍。
如今,这些独具渔家特色的海草房已成为东楮岛等传统村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到暑期,村内打造的海草房精品民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居住。
呵护海洋“有新招”
地处黄海海域的荣成石岛桑沟湾一带,多年来一直以海洋生态保护得当、海水水质优良而闻名。而在东楮岛村,海水更是远超一类水质标准,即便如此,这里的人仍然在为这片海域的生态而努力着。
春光明媚,潜水员拿的一盘盘小苗,是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用十三年时间研究的成果——人工培育的海草苗。他们要把这些海草苗种到海底去。
海草大面积生长的海底,被称作海草床,与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三大海洋生态系统,海草床为生物提供栖息、育幼场所,有利于海底生物多样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在全球海草资源日趋衰退的背景下,海草床的恢复和保护是重建其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如果仅仅采用挖东墙补西墙的移植方式,可能会对现有海草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海草的人工培育成为一条重要的途径。
收集海草的种子,用种子萌发出幼苗,让幼苗在人工环境下成活,成活后尝试在自然环境中移栽……这样的一系列工作,黄海所的科学家们整整研究了十三年,终于在最近有了阶段性结果。就像稻田插秧一样:用种子培育秧苗——把秧苗插入稻田——收获。而人工培育海草苗也是如此,只不过收获的是更好的海洋生态。
东楮岛村,这个到海边步行用不了3分钟的小村子,以清澈的海水、干净的沙滩、独特的渔家风情,唤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如果说渔业是向大海的索取,那么当地的人们也没有忘记给海洋以回馈,对生态环境用心的呵护,让旅游产业在这里开出了新的财富之花。(来源:《生财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