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常回家”品牌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钢架大棚、水肥一体化滴灌管道等农业设施一应俱全,育苗基地自主培育甘蓝、菜花、白菜等幼苗推动种植本土化,土地流转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与增收“双赢”……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常家庄村,落户于此的“常回家”农业综合产业园项目已结出累累硕果,昔日沟沟坎坎的农田变成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孕育着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铺展出一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画卷。

昔日穷山沟大变样,农民笑开了花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与青岛胶河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福江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刘福江带领团队以“农业转型升级,乡村产业兴旺,环境绿色宜居,生产效益提高”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精心打造“常回家”农业综合产业园项目,探索出了一条乡村蝶变的转型道路。

初夏时节,六汪镇常家庄村的“常回家”农业综合产业园内一片忙碌的景象

勇于担当 “点亮”乡村振兴路

青年时代,刘福江和无数怀揣梦想的游子一样,踏上了西海岸的热土,开始了打拼之路。几十年里,他与自己不断较量、蹒跚前行。如今,已过五旬的刘福江与“农”字打了近40年交道,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在他心中,一直坚信:“只要选对发展模式,农业大有可为。”

2018年4月,六汪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邀请青岛胶河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山东省级贫困村——常家庄村进行实地考察,希望其在此投资兴业。在深入调研后,刘福江发现,常家庄村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表面的那么简单。除了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常年干旱少雨之外,还有资源匮乏、村民传统化的生产方式直接制约这个村庄发展。

“种地不挣钱,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种地的都是中老年人,技术相对落后,效率也低。只有把土地集中起来,教会村民们技术,再定向收购农产品,帮他们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对于刘福江来说,要想彻底改变这个村庄,让村民摆脱贫困,十分困难。

面对接踵而至的难题,刘福江并没有退却。凭借积累的创业经验,他坚信这里大量的土地只要利用好,就能为农民带来应有的效益。

随后,在六汪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常家庄村帮扶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统计局及六汪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刘福江将“常回家”农业综合产业园项目落户常家庄村。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常家庄村由旱田作物种植向优质果蔬、中草药、菌类经济作物种植转变,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让村民能够依靠土地致富,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共同富裕。

贫瘠土地上开拓农业产业园

“常回家”农业综合产业园每天吸纳周边劳动力100到500人,每人每天能收入120元

初夏时节,西海岸广袤的田野上,生机勃勃。“常回家”农业综合产业园内更是一片忙碌景象,400亩甘蓝、200亩白菜旺盛生长,丰收在望;200亩菜花陆续成熟,收割有序进行。质优价廉的蔬菜,吸引了众多蔬菜商前来订购。

“当时,农田还是沟沟坎坎,其中部分薄地还掺杂着石块,土质贫瘠,作物产量极低,周边地区水源也很匮乏。”望着如今成方连片的沃野和耕耘在田间的村民,刘福江心中感慨万分。

从2018年9月开始,刘福江带领着五六人的团队一同吃住在园区,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土地平整与土壤改良上,大家不舍昼夜地精心整理和打磨。“通过把小块土地整理成大块,便于规模化作业和机械化操作,同时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进行大田管理,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劳动效率。”

摆脱土地条件的制约,只是刘福江开拓园区的第一步。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将目光对准了缺水、缺电等问题的解决。修建53口灌溉井,整修4处蓄水塘,满足了近千亩土地的用水;购置柴油发电机,为园区日常运转提供电力保障;建设20余座育苗大棚,利用先进技术自行育苗,有效降低种苗成本;利用剩菜叶等制造酵素用于肥田,解决菜叶腐烂污染环境问题……就这样,他带领团队在园区内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设。

随着园区各项设施的不断完善,正式耕种被提上了日程。2019年3月,园区菜苗移栽启动。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刘福江带领团队陆续将在大棚育苗的白菜、菜花、甘蓝等移栽到大田中。“首批栽种白菜300亩,菜花和甘蓝各400亩。2019年5月下旬,我们就收获了6000多吨蔬菜。由于所产蔬菜均瞄准市场空档期上市供应,所以当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谈起当时的丰收,刘福江显得格外高兴。

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园区聘请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培养当地居民的职业技能素养,参与村民2000人次

在刘福江来看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关键是以产业融合、产业兴旺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塑造发展的内生动力。

“常回家”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项目不仅仅是蔬菜种植基地,它改变了以往的资本、技术、智力等要素投入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与青钢集团开展合作,确立了“蔬菜种植基地+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中心+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发展战略,同步配套建设物流、仓储等设施,推进农业全产业链经营。

在规划园区建设发展的同时,如何将扶贫产业转变为富民产业,是刘福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他面向全国招聘了15对蔬菜种植能手夫妻,让每对夫妻负责一个区域蔬菜的技术管理,并带领3至5名当地村民务工,让村民在园区务工体验、了解和学习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让园区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探索打造适宜本地的配套设备和种植模式,形成示范效果。而在园区未来发展的良好阶段,村民就可用流转土地同样的价格,承租园区设备完善、土质改良后的田地,利用学到的技术进行种植,生产的蔬菜全部由园区按行情价收购,即使当年价格过低,园区也会设置保护价进行收购,力保种植户效益。

昔日省级贫困村摘掉了贫困帽子,变成了富裕村

产前、产中、产后,企业都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与服务,既能进一步培育新型农民,又能更多地添补村民腰包,带动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还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带来更多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发展与村庄致富双赢的良好局面。

“常回家”农业综合产业园项目带动常家庄村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也带动了村民共同创业致富。该项目每年给村民直接带来土地流转收入120万元,集体增收6万元以上,带动就业500余人,带动创业人口3000余户。在通过土地流转为每户村民增收近万元的基础上,还充分吸纳当地村民务工,日工资超过120元/人。

农业转型升级,乡村产业兴旺,环境绿色宜居,生产效益提高……“常回家”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项目正铆足劲头朝着“现代、绿色、高端”方向加速前进,推动现代农业要素在常家庄村集聚融合、高效配置,提高了农业规模化、智慧化、市场化水平,激发起乡村振兴发展的澎湃动能。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