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3日讯 9月3日上午10点20分左右,一阵急雨突降莱西城区,让不少市民感到惊奇的是,降雨中竟然夹杂着豆粒大小的冰雹,砸在车上啪啪作响,不过整个过程持续时间很短,也就5分钟左右。
“从雷达回波上来看冰雹过程并不明显,与其说是冰雹,不如说是冰晶冰粒,而且影响范围很小,强度不大,持续时间很短暂。”市气象台气象专家表示,高空中的冰晶凝结在一起,升入云中零度层的高度不是太高,在下降过程中还没来得及融化就落到了地面,形成了小冰粒。冰雹一般集中出现在春夏季节,9月份出现冰雹的时候很少,因此市民感觉比较新奇。
按理说,冰雹不是应该在夏季出现吗?怎么会在秋季出现呢?气象专家说了,首先冰雹必须在对流云中形成,当空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上升,高度愈高,温度愈低,水汽就会凝结成液体状的水滴;如果高度不断增高,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会凝结成固体状的冰粒。在随着气流上升运动的过程中,冰粒会吸附附近的小冰粒或水滴,而逐渐变大、变重, 等到上升气流无法负荷它的重量时,冰粒便会往下掉,但这时的冰粒还不够大颗,如果这时能再遇到一波更强大的上升气流,把向下掉的冰粒再往上推,冰粒就能继续吸收小水滴凝结成冰。 在反覆上升下降吸附凝结下,冰粒就会愈来愈大颗,等到冰粒长得够大够重,又没有足够的上升气流能够再将它往上推时,就会往地面掉落。如果到达地面时,还是呈现固体状的冰粒,就称之为冰雹,如果融化成水掉下,那就变成雨了。由此可知,如果空气又暖又湿,有足够的水分,加上旺盛的对流状态,就有可能产生冰雹。(青报全媒体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 刘锟锋